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水画以自然山川为表现客体,在中国画意象审美的制约下,山水画家面对特定的地形地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笔墨语言,使山水画呈现多样性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山水画 笔墨语言 自然地理环境
笔墨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绘画语言,伴随着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笔墨从单一的线条、墨色,逐至千变万化,极为丰富;从基本的造型手段,到逐渐能表达创作主体的情感精神而自成体系,它一直没有背离中国画意象的特质。在天人合一,悟道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关照下,笔墨和自然始终有着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系。自然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空间环境。“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山水纯全集》)[1]。笔墨在山水画的造型达意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绘画独特审美的表达中,笔墨和自然山水合而为一共同创造意象的山水世界。造型是笔墨存在的前提,笔墨技法是笔墨情感表达的基础。笔墨语言化为笔法与墨法,体现于山水画作的山石、树木、云水等的表现之中,以下作具体阐述。
自然地理环境和山水画之笔法
1.山石法
山石法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笔墨语言是皴法。早期的山水画空勾无皴,五代之后山水画渐见皴法。皴:皮细起也[2],皴原意是指皮肤因受冻而皴裂,山水画将皴引申为表现山石纹理、结构的用笔方法。清代石涛说“笔之于皴,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生面非一端”[3]。皴法的不同是区别流派和风格的重要因素。北方山石多由不易被物理风化侵蚀的石灰岩和结晶岩构成,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石面粗糙,岩石形质浑厚,北派山水画家在造型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刀痕必露的方峻之笔,勾斫山石之轮廓,又以大小斧劈、刮铁、雨点、豆瓣、钉头等面形皴、点形皴来表现厚重、粗糙、峻拔的山石形态和山石结构。笔笔实落,如钉凿斧砍,以坚实之笔堆塑出巨岩、凝土,一派雄强之势,显示出雄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之相对,南方地貌以小山、丘陵、平地、水泽为主,除黄山、武夷山等奇险高山外,地形起伏不大。其山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植被生长茂盛,气候润泽,烟云笼罩。南派山水画的皴法笔线见长见短,变化多端,似实似虚,笔线之中隐透烟云水雾,以抒情见长。
2.树木法
“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4]。树木和山石都是山水画主要的构成元素。在山水画中,北派山水常可见到枯树老枝,雪景寒林,有枝无叶,或是长松巨木,突出一株或几株树的形态,穿插组合于画面之中,这是北方少雨,难成密林,常有单株或数株大树兀立于山间的真实写照。观北派山水可通过树木而明四季,是谓“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摇落萧疏,冬树槎丫妥帖”[5]。而南派山水长于表现丛林和层林间的虚实空间关系,见树成林,且枝叶繁茂,在南派山水中还常可见到水边的芦苇、屋后的毛竹、庭院的芭蕉等,都是较典型的南方景色。
3.云水法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山至刚,水至柔,刚柔相济,自然之道,故传统山水画多是有山必有水,又“(山)以烟云为神彩,得烟云而秀媚”[6]。烟云缥缈于山水之间,使水更见其灵,使山更见其神,故山水画中常植云布势,造景生境。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对烟云流水的形态同样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山高溪深,晴朗日万里无云,阴雨时才可见云雾翻腾。南方比之北方水多云盛,山体不高,浸润于江河湖泽之中,在山水之间常有云雾缭绕。北派山水多表现为溪流深瀑,较少烟云,山间的留白,似是烟云,常为空间关系表现之需要;南派山水画中以云水见长,江色浩渺,沙汀渔舟,山间云雾飘忽不定,山水迷离,意境悠远,还有南方特有的水上渔网,岸边芦苇,水乡泽国之景跃然纸上。
自然地理环境和山水画之墨法
山水画“以笔取形,以墨取色”,复杂多变的自然地形地貌是笔法多样性形态产生的基础,同样山水画中墨色的变化仍是源于自然界给予的启示。虽然,山水画中的墨法把自然界的斑斓色彩归纳为黑白浓淡干湿的墨色关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运笔古秀,着墨飞动,望之元气淋漓,恍对岚容川色,是为真笔墨。须知此种神韵,全从朝暮四时,风、晴、雨、雪、云烟变灭间贯想得来”[7]。山水画南北两派的墨法因其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相异,北方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山川云气少,山石结构肌理清晰,易于观察;江南地区水系发达,常年烟云缭绕,水雾蒸腾,山色迷蒙,远山更是苍茫浩渺。因而北派山水墨色浓淡层次分明,黑白对比强烈,皴擦多于渲染,笔墨鲜明,如晴朗日直面山石;南派山水皴染结合,常以水墨烘染来表现山石的阴阳结构,淋漓滋润,雾气迷蒙,墨色变化微妙而丰富。
自然地理环境启示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成就了山水画的独特风格。中国山水画具有千年不衰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扎根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可以说,山水画的每一发展创新都离不开自然之灵赋予的灵感,自然地理环境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宋)韩拙.韩氏山水纯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毛建波,江吟.石涛话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2006.
[4](唐)王维.山水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5](唐)王维.山水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6](宋)郭熙.林泉高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7] (清)王昱.东庄论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关键词】山水画 笔墨语言 自然地理环境
笔墨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绘画语言,伴随着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笔墨从单一的线条、墨色,逐至千变万化,极为丰富;从基本的造型手段,到逐渐能表达创作主体的情感精神而自成体系,它一直没有背离中国画意象的特质。在天人合一,悟道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关照下,笔墨和自然始终有着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系。自然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空间环境。“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山水纯全集》)[1]。笔墨在山水画的造型达意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绘画独特审美的表达中,笔墨和自然山水合而为一共同创造意象的山水世界。造型是笔墨存在的前提,笔墨技法是笔墨情感表达的基础。笔墨语言化为笔法与墨法,体现于山水画作的山石、树木、云水等的表现之中,以下作具体阐述。
自然地理环境和山水画之笔法
1.山石法
山石法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笔墨语言是皴法。早期的山水画空勾无皴,五代之后山水画渐见皴法。皴:皮细起也[2],皴原意是指皮肤因受冻而皴裂,山水画将皴引申为表现山石纹理、结构的用笔方法。清代石涛说“笔之于皴,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生面非一端”[3]。皴法的不同是区别流派和风格的重要因素。北方山石多由不易被物理风化侵蚀的石灰岩和结晶岩构成,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石面粗糙,岩石形质浑厚,北派山水画家在造型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刀痕必露的方峻之笔,勾斫山石之轮廓,又以大小斧劈、刮铁、雨点、豆瓣、钉头等面形皴、点形皴来表现厚重、粗糙、峻拔的山石形态和山石结构。笔笔实落,如钉凿斧砍,以坚实之笔堆塑出巨岩、凝土,一派雄强之势,显示出雄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之相对,南方地貌以小山、丘陵、平地、水泽为主,除黄山、武夷山等奇险高山外,地形起伏不大。其山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植被生长茂盛,气候润泽,烟云笼罩。南派山水画的皴法笔线见长见短,变化多端,似实似虚,笔线之中隐透烟云水雾,以抒情见长。
2.树木法
“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4]。树木和山石都是山水画主要的构成元素。在山水画中,北派山水常可见到枯树老枝,雪景寒林,有枝无叶,或是长松巨木,突出一株或几株树的形态,穿插组合于画面之中,这是北方少雨,难成密林,常有单株或数株大树兀立于山间的真实写照。观北派山水可通过树木而明四季,是谓“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摇落萧疏,冬树槎丫妥帖”[5]。而南派山水长于表现丛林和层林间的虚实空间关系,见树成林,且枝叶繁茂,在南派山水中还常可见到水边的芦苇、屋后的毛竹、庭院的芭蕉等,都是较典型的南方景色。
3.云水法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山至刚,水至柔,刚柔相济,自然之道,故传统山水画多是有山必有水,又“(山)以烟云为神彩,得烟云而秀媚”[6]。烟云缥缈于山水之间,使水更见其灵,使山更见其神,故山水画中常植云布势,造景生境。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对烟云流水的形态同样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山高溪深,晴朗日万里无云,阴雨时才可见云雾翻腾。南方比之北方水多云盛,山体不高,浸润于江河湖泽之中,在山水之间常有云雾缭绕。北派山水多表现为溪流深瀑,较少烟云,山间的留白,似是烟云,常为空间关系表现之需要;南派山水画中以云水见长,江色浩渺,沙汀渔舟,山间云雾飘忽不定,山水迷离,意境悠远,还有南方特有的水上渔网,岸边芦苇,水乡泽国之景跃然纸上。
自然地理环境和山水画之墨法
山水画“以笔取形,以墨取色”,复杂多变的自然地形地貌是笔法多样性形态产生的基础,同样山水画中墨色的变化仍是源于自然界给予的启示。虽然,山水画中的墨法把自然界的斑斓色彩归纳为黑白浓淡干湿的墨色关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运笔古秀,着墨飞动,望之元气淋漓,恍对岚容川色,是为真笔墨。须知此种神韵,全从朝暮四时,风、晴、雨、雪、云烟变灭间贯想得来”[7]。山水画南北两派的墨法因其气候、地理环境的不同而相异,北方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山川云气少,山石结构肌理清晰,易于观察;江南地区水系发达,常年烟云缭绕,水雾蒸腾,山色迷蒙,远山更是苍茫浩渺。因而北派山水墨色浓淡层次分明,黑白对比强烈,皴擦多于渲染,笔墨鲜明,如晴朗日直面山石;南派山水皴染结合,常以水墨烘染来表现山石的阴阳结构,淋漓滋润,雾气迷蒙,墨色变化微妙而丰富。
自然地理环境启示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成就了山水画的独特风格。中国山水画具有千年不衰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扎根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可以说,山水画的每一发展创新都离不开自然之灵赋予的灵感,自然地理环境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宋)韩拙.韩氏山水纯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毛建波,江吟.石涛话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2006.
[4](唐)王维.山水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5](唐)王维.山水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6](宋)郭熙.林泉高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7] (清)王昱.东庄论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