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厅里留着灯,厨房里热着汤,地板是干净的,衣服叠好了放在床上……我在夜里回来,她已睡下,但小小的屋子里全是她的气息。
2015年的春天,妈妈来和我一起住。有人照顾,感觉日子的待遇立马不一样了。
被照顾的是我。
以往的晚餐,都是对付过去,吃一个苹果或是其他小食。加班的时候,赴不上晚饭时间,不加班时也很少做饭,不饿就不吃。在妈妈看来,饭都吃不饱,我这样的日子过得真是很潦草。
她来了以后,我终于过上了一天吃上三顿饭的“正常”人生活。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有人等我了。
家住在十四楼,我在阳台上挂了一串金属风铃。每每晚间回家,走到楼下,远远就听见风铃的声音,夜黑风高,叮铃哐啷的格外瘆人。即便如此,风铃的声音也是我回到家的信号,那是忙忙碌碌的一天该安顿的时候了。
妈妈来了后,打扫、做饭、晒衣服,我知道她在家等我,尽量不敢再晚归,只是常常事不由人。有时候天色已晚,站在楼下,抬头望,客厅里透出灯光,有时候她在凭栏眺望。
我在楼下按了门铃后,她打开门半掩着,开始炒菜,一样一样端上桌,为我盛汤。
于是一起吃饭。
她有一个习惯,端好了菜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开电视。我多年不看电视,为了妈妈的到来特意去缴了费,怕她白天太闷。没想到她“上瘾”得这样严重。
爸爸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她一个人在老家住。她闲不住,每天早早起床,种蔬菜、点花生、插番薯,晒菜干、腌萝卜。跟大自然一起生活,她多忙啊,随着天气而转,随着四季而转。白天面对的是天和地,而到晚上,每次我打电话回家,她都在看电视。
她喜欢看中央三套综艺台,每天看的都是同一台,对三套的栏目和主持人如数家珍。佳明啊,小尼啊,朱迅啊,周炜啊,说起来,好像她的亲人一样熟悉。
比对我还熟悉。她每次跟别人介绍我,都说,在白云机场的。是的,我从来没跟她聊过工作,她大概只知道跟飞机有关。她知道我工作辛苦,但从来不清楚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区别。她还通常把我晚上在电脑前敲敲打打的举动称之为“做作业”。
她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我有时一年见她不到三次,中央三套的主持人陪伴她的时间比我多多了。我常在下班路上给她打电话,每每加班,电话里她问说到底在做什么到这么晚,我总是不知从何说起;再问我吃饭了吗,怕她心疼,总回答吃过了。就像她从来都说:“我很好,很好!”因为这样,我也应该理解电视节目带给她的快乐也比我多吧!
于是吃饭时,我陪着她一起看电视。她很专心地看电视。她看电视的时候要插入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和她一起看电视。评论一下里面的桥段,和她一起哈哈大笑。可是,对于我来说那并不是很好看的节目。
她和爸爸供我上大学,把我送往一个与他们过往几十年活过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可是越走越远,远得我的哭和笑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她说。我们曾经同属于一个身体,现在我们都在努力地学着重新融入对方的世界。
一起专心聊天的时间,多是在洗碗的时候。她洗,我冲水。问她一天在家都做些什么,去了菜市场有什么见闻,买的菜贵不贵。再问她有没有打电话给奶奶和外婆,都说了什么,老人们在家里怎么样。再说得远的时候,聊聊老家的邻里,谈谈我们家族遥远的过去。
她原来很强势张罗支撑一个家的性格,似乎也在这几年变得柔软了。爸爸走后她才学着用手机,刚开始怎么也学不会,像个孩子一样把手机扔在沙发上哭起来,像我小时候算不出数学题时一样。我应该去抱一抱她的,然而并没有,这从来不是我们之间的方式。而我也深深知道,经历过人间聚散,生活琐碎,儿女们长大了,而她变老了。
我晚饭吃得不多,于是她总是多做了,剩了汤,剩了菜。以前我总是“嫌弃”她做的菜,这几年来,我摸透了她的习惯,总是怕你不够吃,怕你吃不饱,是一种她的方式的关爱。现在我偶尔对她开开玩笑,却不再忍心对她说重话。
我在阳台上种花。买了新的花盆,妈妈白天的时候去挖好泥,等我晚上回来种,讨论着要给栀子花和玫瑰多浇水还是少浇水。和她一起散步,一起打球。睡觉前,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她看电视,我看书写字。
也许未来的我还要去追寻更远的世界,也许未来的我能学会更多的什么是爱,以及怎样去表达爱。而在这一年并不算长的春季,在她要继续去履行她是一个奶奶,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儿媳的使命之前,对我们彼此来说——
爱,是陪伴。
责任编辑 杨 希
2015年的春天,妈妈来和我一起住。有人照顾,感觉日子的待遇立马不一样了。
被照顾的是我。
以往的晚餐,都是对付过去,吃一个苹果或是其他小食。加班的时候,赴不上晚饭时间,不加班时也很少做饭,不饿就不吃。在妈妈看来,饭都吃不饱,我这样的日子过得真是很潦草。
她来了以后,我终于过上了一天吃上三顿饭的“正常”人生活。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有人等我了。
家住在十四楼,我在阳台上挂了一串金属风铃。每每晚间回家,走到楼下,远远就听见风铃的声音,夜黑风高,叮铃哐啷的格外瘆人。即便如此,风铃的声音也是我回到家的信号,那是忙忙碌碌的一天该安顿的时候了。
妈妈来了后,打扫、做饭、晒衣服,我知道她在家等我,尽量不敢再晚归,只是常常事不由人。有时候天色已晚,站在楼下,抬头望,客厅里透出灯光,有时候她在凭栏眺望。
我在楼下按了门铃后,她打开门半掩着,开始炒菜,一样一样端上桌,为我盛汤。
于是一起吃饭。
她有一个习惯,端好了菜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开电视。我多年不看电视,为了妈妈的到来特意去缴了费,怕她白天太闷。没想到她“上瘾”得这样严重。
爸爸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她一个人在老家住。她闲不住,每天早早起床,种蔬菜、点花生、插番薯,晒菜干、腌萝卜。跟大自然一起生活,她多忙啊,随着天气而转,随着四季而转。白天面对的是天和地,而到晚上,每次我打电话回家,她都在看电视。
她喜欢看中央三套综艺台,每天看的都是同一台,对三套的栏目和主持人如数家珍。佳明啊,小尼啊,朱迅啊,周炜啊,说起来,好像她的亲人一样熟悉。
比对我还熟悉。她每次跟别人介绍我,都说,在白云机场的。是的,我从来没跟她聊过工作,她大概只知道跟飞机有关。她知道我工作辛苦,但从来不清楚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区别。她还通常把我晚上在电脑前敲敲打打的举动称之为“做作业”。
她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我有时一年见她不到三次,中央三套的主持人陪伴她的时间比我多多了。我常在下班路上给她打电话,每每加班,电话里她问说到底在做什么到这么晚,我总是不知从何说起;再问我吃饭了吗,怕她心疼,总回答吃过了。就像她从来都说:“我很好,很好!”因为这样,我也应该理解电视节目带给她的快乐也比我多吧!
于是吃饭时,我陪着她一起看电视。她很专心地看电视。她看电视的时候要插入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和她一起看电视。评论一下里面的桥段,和她一起哈哈大笑。可是,对于我来说那并不是很好看的节目。
她和爸爸供我上大学,把我送往一个与他们过往几十年活过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可是越走越远,远得我的哭和笑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她说。我们曾经同属于一个身体,现在我们都在努力地学着重新融入对方的世界。
一起专心聊天的时间,多是在洗碗的时候。她洗,我冲水。问她一天在家都做些什么,去了菜市场有什么见闻,买的菜贵不贵。再问她有没有打电话给奶奶和外婆,都说了什么,老人们在家里怎么样。再说得远的时候,聊聊老家的邻里,谈谈我们家族遥远的过去。
她原来很强势张罗支撑一个家的性格,似乎也在这几年变得柔软了。爸爸走后她才学着用手机,刚开始怎么也学不会,像个孩子一样把手机扔在沙发上哭起来,像我小时候算不出数学题时一样。我应该去抱一抱她的,然而并没有,这从来不是我们之间的方式。而我也深深知道,经历过人间聚散,生活琐碎,儿女们长大了,而她变老了。
我晚饭吃得不多,于是她总是多做了,剩了汤,剩了菜。以前我总是“嫌弃”她做的菜,这几年来,我摸透了她的习惯,总是怕你不够吃,怕你吃不饱,是一种她的方式的关爱。现在我偶尔对她开开玩笑,却不再忍心对她说重话。
我在阳台上种花。买了新的花盆,妈妈白天的时候去挖好泥,等我晚上回来种,讨论着要给栀子花和玫瑰多浇水还是少浇水。和她一起散步,一起打球。睡觉前,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她看电视,我看书写字。
也许未来的我还要去追寻更远的世界,也许未来的我能学会更多的什么是爱,以及怎样去表达爱。而在这一年并不算长的春季,在她要继续去履行她是一个奶奶,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儿媳的使命之前,对我们彼此来说——
爱,是陪伴。
责任编辑 杨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