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私权,是由一项民事权利发展成为宪法权利。阐述了隐私权从民事权利发展成为宪法权利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这一发展变化的原因,同时对这两种权利进行了对比。通过各国对隐私权保护的模式中,认为我国隐私权的保护应该是以宪法隐私权为基础加强对民法隐私权的保护。
  关键词:
  隐私权;民事权利;宪法权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230-01
  
  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上的概念或权利,一般认为源自1890年Warren及Brandeis在哈佛法律评论所发表的一篇题为《隐私权》(Right to Privacy)的论文,首次正式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
  1 隐私权:从民事权利到宪法权利
  1.1 隐私权从民法权利发展成为宪法权利
  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获得保护最早则源于美国普通侵权法。最早在法院判决中提到隐私的是1881年密歇根法院受理的梅诉罗伯特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65年的Griswold v Connecticut案首次明确正式肯定隐私权是宪法所保障的权利。
  1.2 两种隐私权的区别和联系
  两种隐私权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法律功能上看,两者调整的目的、调整的范围不同。第二,从效力和影响看,隐私权作为宪法权利的法律效力范围明显宽于作为民法权利的隐私权,具有统领法律的地位。第三,从权利属性和救济途径看,隐私权作为宪法权利和作为民法权利的救济方式和途径不同。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价值层面看,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具有共性的价值基础,体现对私生活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第二,从法律功能看,作为宪法权利与作为民法权利的隐私权分工与协作分工,协同完成对隐私的法律保护。只有公法领域与私法领域的隐私权保护相互衔接和配套才能真正达成对个人的隐私权的全面保护。
  2 各国隐私权保护制度
  这里主要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以及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两种不同的法律文化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2.1 美国实践
  美国对隐私的保护建立在对自由价值的肯定上,隐私权最开始只是普通法上的权利,即把隐私权当成一种侵权法上的权利。这实际上也造成了后来隐私权的困境。在美国宪法中,言论自由被明显提出。隐私权只是普通法上的一项权利,所以在保护隐私与言论自由的争论中常以言论自由胜出。所以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加之宪法修正案对隐私权的有关规定,将隐私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确定下来。
  可见,通过宪法调整国家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行为加上通过侵权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个人之间对隐私权的侵犯行为为美国的隐私权保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使美国人的隐私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2.2 德国实践
  德国民法上仅就个别人格权益设有明文。1949年基本法明文规定承认对人格自由发展权的保护,打破了民法体系对人格权保护的阻碍,因而透过联邦最高法院及联邦宪法法院随后在一系列判例中承认“一般人格权”及“一般行为自由权”,成为民法第823条第一项中所称之“其他权利”,因而受民法侵权行为规定之保障。隐私权被纳入“一般人格权”的范围内,将人格尊严和自由发展作为概括性的基本权利,而将隐私权和其他基本权利放置于一般人格权的项下,当具体的法律条文无法对侵权行为提供救济时,则求助于“一般人格权”条款进行保护。
  3 以宪法隐私权为基础加强对民法隐私权的保护
  我国民法和宪法都没有将隐私权作为独立具体人格。而且单纯靠民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已经不能满足实现人的尊严为价值追求的隐私权的保护需要。在《民法通则》等法律明显不足以维护自然人的隐私权时,应果断转向宪法的基本权利,通过直接援用,填补所谓“民事法律”应加规定而未加规定的那些私权空白,将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作为隐私权的创制基础,将其作为解决私法人格关系冲突的直接基础。
  基于德国实践以及以上的理由,宪法上关于隐私权的规定可以作为隐私权的直接规范基础。从字面上看,我国宪法上的确没有直接关于保护私人生活或隐私的规定,也没有其他国家的可据以做广义解释可以包容隐私范畴的自由权概念,但是《宪法》第38条“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表述,突破仅理解为名誉权的限制,广义理解成创制了一般人格权,从而将隐私权包容进来。承认现行宪法的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还要承认宪法基本权利有私法效力,即在法院保护民事权利中有效力。宪法隐私权在民事审判中的直接引用也突破了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龙卫球.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不仅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与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模型以2003-2009年沪深300家上市公司Panel面板数据为样本,试图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旨在说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等六大治理指数对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际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优化资本结构,加
期刊
摘要:我院隶属于四川省财政厅,2007年由四川省财政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在对我院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167-02    固定资产是我院办学赖以生存的基本物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市民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述评,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061-01    1 引言  从改革开放逐步破除乡城之间人口流动限制以来,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已不再是简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而是一方面在外部创造需求,提高消费水平,支撑经
期刊
摘要:以黄山市2000-2009年的经济统计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线性回归函数分别对黄山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但是存在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问题。  关键词: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黄山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005-02    1
期刊
摘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
期刊
摘要:经济学中有个囚徒困境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有些书籍的作者会得出“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结论。通过的分析可以发现,上述结论值得怀疑。  关键词:个人理性;集体理性;囚徒困境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212-02    1 引言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张维迎教授的著作。该书从1996年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有15年,200
期刊
摘要:脍炙人口的《忆秦娥娄山关》既是毛泽东写景状物、抒发胸臆的大家手笔,也体现出谱曲者郑律成对诗词内涵的强烈共鸣,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歌曲,它经久不息地在音乐会上被演唱。探讨忆秦娥娄山关的演唱风格与艺术表现无疑是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忆秦娥娄山关》;演唱;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120-01    目前,有
期刊
摘要:近年来,飞行员跳槽事件频发,尤其是2008年云南东航返航事件,给乘客以及整个航空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飞行员进入退出壁垒过高,导致我国民航业飞行员供不应求。经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飞行员的进入退出壁垒主要为结构性性壁垒。  关键词:  飞行员;进入退出壁垒;东航返飞事件  中图分类号: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140-02   
期刊
摘要:随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在校企双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把医药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药物制剂实训课程教学系统得以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在教学课堂和企业生产中不断实践,我校实训处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适合实训课堂,适合学校及模拟企业的课程评价体系——双向多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融合了学校原有的理论课程评价体系和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奖惩理念,是以操作技能为核心,以企业运行模式为基点的实训
期刊
摘要:阐明了在当前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大胆开放课堂,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协作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评价学生成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任务驱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246-01    1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