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听写学习方式
听写,顾名思义即听和写的训练,是巩固识字、写字效果的一种好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学生抄写一两遍或五六遍,听写效果似乎没有明显的不同,“偷看”和“速记”却成了他们的朋友。听写时个别心里没底的学生偶尔会左顾右盼,“偷窥”成功后居然再也没有写错过,默许偷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听写前的几分钟是黄金时间,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适当延长这个时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想高度集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字形结构并落实在写上,这难道不是在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吗?因此,语文教师假使能淡化听写的检测功能,而把听写当成一种学习方式——趣味性的、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过程,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 “偷”看也无妨
听写生字时,总有几个学生偶尔会偷看别人的试卷,权衡再三,我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闭”还真闭出了惊喜:这个词语学生居然再也没有写错过!“全神贯注”的一瞥真抵得上书写十遍的效用。对学生的“偷看”行为,我虽然既不批评也不鼓励,但反思再三,决定听写结束后,先让学生认认真真检查一遍,然后再翻开书“偷看”,时间30秒。还真没见过学生这么认真地记过词语,兴奋而又紧张。由于翻书“偷看”时间紧迫,就需要学生十分了解课文内容,这又为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合上课本后再让学生把“偷来的词语”写在最下方让老师知道,而对于全部会写的学生则可以自豪地写个大大的“○”。这样一个来回以后哪有不会写的道理呀!
二、 边“玩”边听写
学生玩的花样可真多,近期流行起了“反斗圈”(一种带图案的圆卡片),看学生玩得这么投入,我于是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边玩边记生字词呢?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我向学生宣布:“课文《白鹅》的生字词不进行全班统一听写,而是由你们边玩边听。”学生一个个听得云里雾里的,我又补充道:“这一课一共有12个生词要求会写,请你们把这些词语正确、漂亮地写在‘反斗圈’的反面,每张写一个词语。玩的时候有词语的一面在下,当你把它敲打反过来的同时,还需要用手指在对手的手心或地面上把这个词语准确写出来,这样才能把这张卡片赢过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好。两天过去了,我抽查了几个易错的词语进行听写,连“错别字大王”都听写全对,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而且我们还可以对游戏进行改进:“玩” 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中筛选出的难字、易错字,也可以是整册的难点词语分组交叉地玩,还可以把 “名言警句”“歇后语” 等内容加进去,从而真正做到“日积月累”。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生活语文、语文生活吗?
三、 词语大串烧
词语大串烧即以词串或词组的形式进行“归类听写”或在语境中“填词填字”,因其形式灵活可作为课堂的“小插曲”,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听写。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实践就是此法的典范,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祖父的园子》要求听写三组词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栽花、拔草、铲地、浇菜。听写时,教师每组只念一遍,要求学生听清、记住再默写。看似简单的听写活动却暗含了多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帮助他们归类巩固,真是一举多得。词语大串烧还可以从构词的角度作为分类的依据,如住宅、住址、隐蔽、隐藏。还可在语境中“填词填字”,如听写五年级上册的课文《钓鱼的启示》中的部分词语时,我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进行听写: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这样的听写方式,学生更易辨其形、解其意、品其境。
四、 趣味多变幻
既然听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那么何不化枯燥为趣味、化被动为主动呢?如教师可以对一些易错字边听写边提醒: “捏住”的“捏”字,右边是“土”字底,不是“王”字,除非吃了豹子胆;“增添”的“添”字,可千万不要忘记“多一点”哦!“碧绿”的“碧”字就是王大娘和白大娘坐在石头上等。有时可以边听写边进行联想,如“炊烟袅袅”的“袅”字真是一只奇怪的鸟,只见衣服不见爪等。还可以采取编写谜语边听写边猜的方式,如“鲜艳”的“鲜”字就是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深涧”的“涧”字就是,门里阳光照,门外雨飘飘。教师把难写易错的字变成一幅画、一个小故事,边听写边提醒,把静态的词语变成动态的。时间长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但记住了这些字,更掌握了记字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假使硬要把听写当成一种词语掌握的检测手段,那么手段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换一种思路,多一些宽容;改变一下形式,多一些变化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听写变得有趣、有效,语文教师不妨一试。
听写,顾名思义即听和写的训练,是巩固识字、写字效果的一种好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学生抄写一两遍或五六遍,听写效果似乎没有明显的不同,“偷看”和“速记”却成了他们的朋友。听写时个别心里没底的学生偶尔会左顾右盼,“偷窥”成功后居然再也没有写错过,默许偷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听写前的几分钟是黄金时间,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适当延长这个时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想高度集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字形结构并落实在写上,这难道不是在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吗?因此,语文教师假使能淡化听写的检测功能,而把听写当成一种学习方式——趣味性的、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过程,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 “偷”看也无妨
听写生字时,总有几个学生偶尔会偷看别人的试卷,权衡再三,我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闭”还真闭出了惊喜:这个词语学生居然再也没有写错过!“全神贯注”的一瞥真抵得上书写十遍的效用。对学生的“偷看”行为,我虽然既不批评也不鼓励,但反思再三,决定听写结束后,先让学生认认真真检查一遍,然后再翻开书“偷看”,时间30秒。还真没见过学生这么认真地记过词语,兴奋而又紧张。由于翻书“偷看”时间紧迫,就需要学生十分了解课文内容,这又为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合上课本后再让学生把“偷来的词语”写在最下方让老师知道,而对于全部会写的学生则可以自豪地写个大大的“○”。这样一个来回以后哪有不会写的道理呀!
二、 边“玩”边听写
学生玩的花样可真多,近期流行起了“反斗圈”(一种带图案的圆卡片),看学生玩得这么投入,我于是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边玩边记生字词呢?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我向学生宣布:“课文《白鹅》的生字词不进行全班统一听写,而是由你们边玩边听。”学生一个个听得云里雾里的,我又补充道:“这一课一共有12个生词要求会写,请你们把这些词语正确、漂亮地写在‘反斗圈’的反面,每张写一个词语。玩的时候有词语的一面在下,当你把它敲打反过来的同时,还需要用手指在对手的手心或地面上把这个词语准确写出来,这样才能把这张卡片赢过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好。两天过去了,我抽查了几个易错的词语进行听写,连“错别字大王”都听写全对,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而且我们还可以对游戏进行改进:“玩” 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中筛选出的难字、易错字,也可以是整册的难点词语分组交叉地玩,还可以把 “名言警句”“歇后语” 等内容加进去,从而真正做到“日积月累”。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生活语文、语文生活吗?
三、 词语大串烧
词语大串烧即以词串或词组的形式进行“归类听写”或在语境中“填词填字”,因其形式灵活可作为课堂的“小插曲”,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听写。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实践就是此法的典范,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祖父的园子》要求听写三组词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栽花、拔草、铲地、浇菜。听写时,教师每组只念一遍,要求学生听清、记住再默写。看似简单的听写活动却暗含了多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帮助他们归类巩固,真是一举多得。词语大串烧还可以从构词的角度作为分类的依据,如住宅、住址、隐蔽、隐藏。还可在语境中“填词填字”,如听写五年级上册的课文《钓鱼的启示》中的部分词语时,我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进行听写: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这样的听写方式,学生更易辨其形、解其意、品其境。
四、 趣味多变幻
既然听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那么何不化枯燥为趣味、化被动为主动呢?如教师可以对一些易错字边听写边提醒: “捏住”的“捏”字,右边是“土”字底,不是“王”字,除非吃了豹子胆;“增添”的“添”字,可千万不要忘记“多一点”哦!“碧绿”的“碧”字就是王大娘和白大娘坐在石头上等。有时可以边听写边进行联想,如“炊烟袅袅”的“袅”字真是一只奇怪的鸟,只见衣服不见爪等。还可以采取编写谜语边听写边猜的方式,如“鲜艳”的“鲜”字就是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深涧”的“涧”字就是,门里阳光照,门外雨飘飘。教师把难写易错的字变成一幅画、一个小故事,边听写边提醒,把静态的词语变成动态的。时间长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但记住了这些字,更掌握了记字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假使硬要把听写当成一种词语掌握的检测手段,那么手段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换一种思路,多一些宽容;改变一下形式,多一些变化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听写变得有趣、有效,语文教师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