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水稻白穗以致绝产。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類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94-1
症状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1 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2 水稻稻瘟病病原
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3 水稻稻瘟病的传播与发生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4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基础,选择抗病,高产水稻品种为中心,积极推广农业栽培新技术,即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药剂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稻瘟病的传播以气流传播为主,属于多循环病害,防治重点是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加强药剂的防治。
4.1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育期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注意水稻生理小种的变化,防治种植品种失去对病害的抗性,最好不要选择单一水稻品种,可以将2-3个抗病品种混合种植。
4.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能有效防治苗期稻瘟病的发生;播种前,将种子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进行浸种,石灰水的水层要高出种子15cm,然后密封并静置,浸种后将种子用清水清洗3-4次,然后再用20%福尔马林继续浸种20-30min,取出后覆盖一层薄膜进行3h的焖种。
4.3 减少菌源
及时清除田间发病的水稻植株,并将其集中烧毁,在育苗期间禁止用发病水稻植株覆盖苫房、窝棚或者用于铺垫池梗、入水口,对带有病菌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后才能播种,以减少病害传染的源头。
4.4 加强水稻的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
积极培育壮苗,栽培种要求做到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氮肥用量不能过多、施肥时间不能过晚,科学合理混施氮、磷、钾肥。要将土地进行细致的平整,做到大田的合理浅灌。在水稻的分蘖末期要及时进行排水晒田,孕穗到抽穗期的水分管理也是要求浅灌,在不使地面水分淤积的前提下保证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条件允许可以在大田周围设置晒水池,以增加浇灌水的温度,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抗性。
4.5 药剂防治
应加强水稻的田间病情调查预测,在秧田和本苗有发病中心植株出现时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以控制病情,防治病害的扩展蔓延,若喷施药剂后病情仍在继续发展,要在5-7d后再喷一次。喷施药剂的时候要注意各个药剂的配合使用。防治穗颈瘟重点时期是抽穗期,应组织统一在打尖苞期、始穗期、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在特别严重的发病田,如果病情尚未控制,后期雨水又多,在乳熟期再喷施一次。喷药要均匀一致,喷药时如遇阴雨,应掌握在雨过天晴时再补喷施。药剂选择:45%硫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三环唑1500倍液,2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雾;45%硫环唑可湿性粉剂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1000-1500倍液喷施,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加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都很好。
作者简介:任冬梅(1974-),女,本科,就职于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類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94-1
症状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1 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2 水稻稻瘟病病原
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3 水稻稻瘟病的传播与发生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4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基础,选择抗病,高产水稻品种为中心,积极推广农业栽培新技术,即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药剂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稻瘟病的传播以气流传播为主,属于多循环病害,防治重点是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加强药剂的防治。
4.1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育期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注意水稻生理小种的变化,防治种植品种失去对病害的抗性,最好不要选择单一水稻品种,可以将2-3个抗病品种混合种植。
4.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能有效防治苗期稻瘟病的发生;播种前,将种子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进行浸种,石灰水的水层要高出种子15cm,然后密封并静置,浸种后将种子用清水清洗3-4次,然后再用20%福尔马林继续浸种20-30min,取出后覆盖一层薄膜进行3h的焖种。
4.3 减少菌源
及时清除田间发病的水稻植株,并将其集中烧毁,在育苗期间禁止用发病水稻植株覆盖苫房、窝棚或者用于铺垫池梗、入水口,对带有病菌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后才能播种,以减少病害传染的源头。
4.4 加强水稻的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
积极培育壮苗,栽培种要求做到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氮肥用量不能过多、施肥时间不能过晚,科学合理混施氮、磷、钾肥。要将土地进行细致的平整,做到大田的合理浅灌。在水稻的分蘖末期要及时进行排水晒田,孕穗到抽穗期的水分管理也是要求浅灌,在不使地面水分淤积的前提下保证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条件允许可以在大田周围设置晒水池,以增加浇灌水的温度,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抗性。
4.5 药剂防治
应加强水稻的田间病情调查预测,在秧田和本苗有发病中心植株出现时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以控制病情,防治病害的扩展蔓延,若喷施药剂后病情仍在继续发展,要在5-7d后再喷一次。喷施药剂的时候要注意各个药剂的配合使用。防治穗颈瘟重点时期是抽穗期,应组织统一在打尖苞期、始穗期、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在特别严重的发病田,如果病情尚未控制,后期雨水又多,在乳熟期再喷施一次。喷药要均匀一致,喷药时如遇阴雨,应掌握在雨过天晴时再补喷施。药剂选择:45%硫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三环唑1500倍液,2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雾;45%硫环唑可湿性粉剂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1000-1500倍液喷施,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加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都很好。
作者简介:任冬梅(1974-),女,本科,就职于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