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研究

来源 :农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ner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辽宁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二重理性理论为研究框架,构建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的理论模型,运用Order-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因素.研究发现,工具理性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产生抑制作用,而价值理性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产生促进作用,二重理性的冲突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产生削弱作用.受教育程度、组织参与、技术培训、种植劳动力比例和种植收入比例对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水稻种植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能脱离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针对当前农村集体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集体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实施能力较弱的现实问题,需加强相应法律保障机制建设.细化农村集体产权法律法规,明确农民权益,从法律层面规范农村产权市场,建构更为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发展现代化农业对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维系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巴西近年来现代化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巴西的农业政策和科技推广体系具有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自然灾害抵御力较差问题以及污染问题等.深入分析巴西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的一百年来,党在农村的领导工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1921-1948年领导农民运动,获取无产阶级政权阶段;1949-1977年领导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78-2004年领导农村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2005-2016年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解决“三农”问题基础阶段;2017-2021年领导农村迈入全面小康,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主要在于:坚持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坚
农村集体资产具有公共性和经营性特征,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与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日益突出.维护农村集体资产的共有性质有助于维护集体成员的权益,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借助经济、制度和法律等手段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公共性建构.
乡村旅游作为典型的民生产业,具有极强的扶贫、富民和振兴乡村的作用,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河北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和优势,成为“十三五”以来河北精准扶贫、产业优化、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潜力产业.但纵观乡村旅游发展,在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广大村民从脱贫到富裕、激活乡村绿水青山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潜力,仍缺乏有效释放的机制与模式.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现状、瓶颈及实现路径,对“十四五”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实施、巩固旅游精准扶贫成果、推
“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制的推行,使得离散型多村庄转向同质型自治共同体,在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政府财政成本、实现农村集体资产集约利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现实中多村庄的撤并不彻底,就地内生农村城镇化动力不足.厘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合村并居场域”和“资产统合场域”两个子场域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由此提出“大村庄制”模式下农村社区复合治理建设新路径.
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最主要的种类,其发展关系到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更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目前河南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农户参与意愿视角,将影响农户参与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11个指标,运用二元因变量的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大,而农户经营情况对参与意愿的影响较大,农户对联合体的认知程度对参与意愿影响很大.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宣传、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培育联合体龙头、示范带动等.
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粳稻种植和生产基地,水稻是辽宁第二大粮食作物.大米作为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人们的粮食消费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辽宁省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辽宁省稻米产业健康发展.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
城乡融合加速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加.农村迁居人员作为城乡融合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其能否实现稳定就业是其融入新环境的关键.促进农村迁居人员就业,需从主观努力和外部支持两方面入手,一要增强农村迁居人员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二要优化城乡融合政策、社会、文化环境,为农村迁居人口顺利就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