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流动的项群特征与趋势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我国部分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归类、 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蹦床、手球和曲棍球项群迁移、流动的特征 进行了归类和归纳,并着重从竞技能力、技能、个性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了运动员运动项目 之间迁移的基础成因,旨在为运动员的再次选拔,科学育才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进而为完 善和补充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部分运动项目;流动;竞技能力;迁移;项群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2-0119-03
  
  The Study on the Feature and Trend of the EventGroup of the At hletes Flow between Events
  ——take gymnastics and trampoline for example
  CHEN Renwei,HUO Ka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 anzhou 730070,Gansu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elite athletes transferring between ev ents.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classification and logic reaso ning to classify and conclude the features of transfer and flow of athletes betw een the events of trampoline, handball and hockey. It focuses on the competitiv eness,techniques and personalities and mentality of the athletes to analyze th e basic reasons of the transfer, so as to introduce a new perspective of rese lecting and training the athletes and to provide consultancies for improving and
  complementing the theory of sport coaching.
  Key words: sport events; flow; competitiveness; transfer; eventgro up features
  
  众所周知,运动员为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拼搏的同时,也为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转变自己所训练的运动项目,而去进行另一运 动项目的训练,并且部分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规律和现象 [1]。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表现出了怎样的项群特征和趋势?本研究将从项群 训练理论 与竞技项目的迁移角度出发,对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 讨,并主要从运动项目之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机能、个性心理特点出发,揭示和探讨我国 部分运动项目中的优秀运动员,向技能、技战能项群流动和迁移并取得成功的因素,为进一 步促进运动员的合理流动,创新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0-2008年的奥运会、单项世界杯赛、亚洲锦标赛中,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取得 前6名的蹦床、手球和曲棍球项目,并且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经历的27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 象[2](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2000-2008年的奥运会、单项世界杯赛、亚洲锦标赛中,蹦床、手球和曲棍球等运 动项目中,个人或团体取得前6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经历、项群归类、项目迁移等方面的资 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1.2.2 归类法
  对收集到有运动项目迁移的优秀运动员,按照项群训练理论中对运动项目的分类标准和 体系,进行了运动项目迁移前后的项群归类。
  1.2.3 归纳法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分析,综合得出的结果进行提炼与加工,归 纳出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
  1.2.4 逻辑推理法
  依据项群训练理论和迁移理论,对运动员运动项目的迁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推理,揭 示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基础成因。
  
  2 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向技能、技战能项群迁移的特征分析
  
  2.1 竞技体育人才迁移的基础成因
  竞技体育的人才流动作为世界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现象,具有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和进步 的动力[3]。对运动员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合理转变与迁移,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 结果。在 运动训练中,有许多运动员是从邻项中选拔过来的,特别是当一个新兴项目开始建立时,这 种现象更为突出[4]。因此,运动员在经过一定年限的原项目训练后,进而转入另 一运动项 目训练,并且取得了优异运动成绩。例如,体操运动员进行蹦床的训练,篮球运动员进行手 球的训练,田径、足球和篮球运动员进行曲棍球的训练等,这种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及项目迁 移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加快了蹦床、手球、曲棍球等项目的发展,原因是项目 之间有较大的相似性和相近的训练学元素,以及相同的竞技能力、机能和个性心理特点等因 素,这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创新的特点之一。
  2.2 项群体系的构成及运动项目的分类
  依据田麦久先生的项群分类标准及其体系[5],在本研究中将体操和蹦床项目划分 到技 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篮球、手球和曲棍球项目划分到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田径 则归属于体能类项群。通过对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向技能、技战能项群迁移的归类和 归纳,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流动和迁移的项群特征,主要表现在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 素下,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和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
  2.3 同类项群的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特征
  2.3.1 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体操向蹦床的迁移
  从表2可以看出,体操和蹦床项目都归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国蹦床运动队即国家 蹦床队于2002年成立, 在2004年雅典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蹦床运动员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从体 操项目迁移为蹦床项目的5名运动员,他们在奥运会中的优异表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 国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规律和项群特征。因此,在选材时, 可主要从体操项目入手,进行蹦床项目的科学育才。
  


  运动技能是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从体操 和蹦床的发展趋势来看,其运动技术的“难、新、美、稳”仍然是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 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运动训练的主要要求[6],不断追求高难度、新颖的运动 技术创新 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对该项群的运动项目来说,更加注重运动技术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 的有机结合。有学者指出:“创新是竞技运动的生命,尤其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没 有创新也就不可能发展[7]。”但是,蹦床项目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是我国 雄厚的体 操基础,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一定年限的体操专项训练后,再去从事蹦床的训练,正是由于“ 难、新、美、稳”的中国特色体操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结果,并将运动技术经过加工、迁移 后成为了中国蹦床快速发展的主要基础和特点之一。从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表明,竞 技体操和蹦床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相关的自控能力、表现能力和稳定的适应能力,其内涵是 运动员个体的心理表现,在运动初期已经有了较好的储备,可以说体操为中国蹦床运动提供 了基础,也是中国蹦床项目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3.2 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之间篮球向手球、篮球和足球向曲棍球的迁移 1) 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篮球向手球的迁移。从表3可以看出,在获 得2003年亚洲锦标赛暨奥运会预选赛女子手球冠军的中国运动员中 ,有7名运动员是从篮球迁移为手球的。其中,王雯篮球的训练年限达到7年,陈积篮球的训 练年限是5年,吴亚楠篮球的训练年限是2年,其它4名运动员至少也进行过1年的篮球训练。
  


  篮球和手球作为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的合理应用,是篮球和 手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在现代的运动竞赛中,技战能类同场对抗项目极其重视身体 对抗技术,尤其重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合理运用其技术,更加注重身体对抗和技术发挥的 有机结合。对抗性作为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强对抗下发挥出超强的运动技术水平, 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样,作为和篮球运动一样具有激烈对抗性的手球项目,在激烈的 对抗和竞争之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也是手球运动员必须要面对的。研究得出, 篮球和手球有着相似的技、战术体系,对具有篮球专项基础的运动员进行手球专门训练可提 高其运动成绩[8]。但是,篮球与手球之间主要是投篮与射门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 ,并由此 产生相互干扰。但是,通过系统训练后,运动员的分析概括能力、分辨能力,并随着运动技 能的巩固以及战术意识的加强,干扰会逐渐消失,随后转变为积极的迁移效果。
  因此,在篮球运动员进行一定年限的训练后,再进行手球的训练,已经为手球运动员更 好地掌握手球技术,发挥和表现出高超的竞技状态奠定了成功基础,并融入了新的技、战术 训练元素,并且为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集体意识创造了条件,也为篮球运动员向手球项 目迁移提供了必然性,具备篮球技术的运动员迁移为手球项目,是一种比较有效、合理和自 然的迁移。
  2) 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足球和篮球向曲棍球项目的迁移。 由表4可以看出,在获得2002年澳门世界杯赛女子曲棍球冠军的中 国运动员中,从足球迁移为曲棍球的有3名运动员,她们进行足球训练的平均年限是2.7年。 有5名运动员是从篮球迁移为曲棍球,平均篮球训练年限为4.3年,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 ,原因是这三个项目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都是技能、战术能力、体能及对抗能力,其次是智 能、心理能力等。具体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曲棍球和足球都是集体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要求很高,比赛都具有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以及在激烈的对抗下发挥出 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它们都具有相似的技战术要求。同时,篮球和足球都属于具有激烈对抗 性的同场对抗类项群,此项群极其重视身体对抗下技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从迁移的程度来看 ,足球运动员向曲棍球迁移所取得的效果要比篮球迁移为曲棍球的好。因此,“对抗性”是 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篮球和曲棍球的共同特点,在对抗激烈的前提下,对抗的全 面性、综合性、集群性、随机性,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都需要具备的基本 特征[9]。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突出技术、战术特征的前提下,力求使体能为技战术的发挥提供 良好的竞技基础,是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取得更大突破和优异运动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篮球和足球运动员在经过一定年限的训练后再去进行曲棍球的训练,由于篮球 和足球的体能、技战术能力以及对抗能力、智能、心理能力等,都已具备向曲棍球项目迁移 的竞技能力、机能和心理的要求,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足球和篮球运动员向曲棍球、手球 项目迁移所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
  2.4 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特征
  由表5可以看出,田径归 属于体能类表现速度性项群,曲棍球则归属于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在获得2002年 澳门世界杯赛女子曲棍球冠军队的7名运动员中,她们都是从田径迁移为曲棍球,进行田径 训练的平均年限是3.3年。因为,田径作为体能类项目,它的速度、力量等运动能力是曲棍 球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竞技能力,而体能在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并在专项运动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所以, 体能类田径项目的运动员,在进行一定年限的田径训练后进行曲棍球的训练,田径训练为曲 棍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体能基础,再经过专项技、战术训练后,其良好、充 沛的体能保证了其专项技战术水平的稳定发挥。
  


  2.5 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项群特征分析
  综合分析表1~5可以看出,以上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经历的运动员,都进行了一定年限 的原项目训练,并且呈现出了5名在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蹦床运动员都具有从事一定年 限体操训练的经历;获得2002年澳门世界杯赛女子曲棍球冠军的运动员中,都是从田径、篮 球和足球项目中迁移过来的;获得2003年亚洲锦标赛暨奥运会预选赛女子手球冠军的中国运 动员中,有7名运动员是从篮球迁移为手球。通过上述的分析说明,这些运动员运动项目之 间的迁移,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蹦床、手球和曲棍球等项目的人才再次选拔和 科学育才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运动员以前进行了一定年限的原项目训练,为其转入蹦床、 手球和曲棍球的训练,奠定了相似或一致的竞技能力、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也是我国蹦 床、手球和曲棍球项目快速发展并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3 结 论
  
  1) 通过对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体操迁移为蹦床、篮球迁移为手球、篮球、足球迁移为曲棍 球、田径迁移为曲棍球的分析和归纳得出:运动员的流动和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主要 表现在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亚类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和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 迁移。
  (1) 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主要表现在技能类表现难 美性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
  (2) 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体能类速度性项群运动项目,向技战能 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
  2) 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项群特征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快了我国蹦床、曲棍 球和手球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是新兴运动项目再次选材和科学育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
  3)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机能及个性心理特征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是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 动项目之间迁移的基础成因,并为运动队(员)的再次成才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了可能 。但是,影响迁移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于进行全面而深层次的 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仁伟,霍凯.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训练理论分析[J].体 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6(4):55-56.
  [2] 运动员资料.http//www.sport.gov.cn/n16/idex.html/.2008-11-15∕2008-11-25.
  [3] 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26-127.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8-469.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3-464.
  [6] 刘建和.关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2006,6(32):62-67.
  [7] 姚侠文,陆保钟,郑吾真,等.技能类难美项群几个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J].体育 科学,2003(6):74-77.
  [8] 王金杰,王媛.手球、篮球之间运动技能和战术体系迁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2,25(2).
  [9] 张培锋.对现代运动对抗特点和表现形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6 6-67.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就普通高校大学生实施体育教育的现状 进行研究,发现学生的体育课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严重缺失,集中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缺 少优质体育教育的问题,分析认为主要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上模糊不清,组织管理 不力,教师教育学生的知识能力先天不足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活动能力等因素有关,提出了 牢固树立学校体育必须以育人为重点全的全新思想理念、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
期刊
摘要: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已呈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个案,运用文献分析 、通过大量数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参与动机 、影响因素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温州高校体育社团类型呈多元化趋势,体现了温 州民营企业下的课外体育活动特色,倡导各高校体育社团进一步加大引进企业赞助力度,保
期刊
摘要:中国队整体成绩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起伏比较明显,经历了“三峰”、“三谷” ,其中女子中长跑项目的成绩和比赛发挥程度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波动幅度,而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比例不大、侧重专项技战术训练的比例偏大、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偏 短、退役时间偏早等因素影响了中国队整体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成绩特征;中国队  中图分类号:G820.731.8(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主要以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为研究主线,尝试对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表现等热点问题进行新的定位与分析,并引入“竞技行为"理念构建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理 论,通过假设,结合模型的方法,探讨三者有机构成关系,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构建运动员竞 技结构,即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理论,以与热衷于该领域的广大研究者商榷和探讨。  关键词:运动员;个体素质;结构;竞技表现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长期有氧运动对老龄大鼠脑组织NO含量与NOS活性的影响,探讨运动延缓 衰老机制。方法:青龄与老龄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青龄对照组(QC)8只,老龄对照组(L C)8只,老龄运动组(LT)8只。LT组坚持游泳运动8周,其余2组自由生活。于8周后取样测 定脑组织NO含量、NOS活性,观察老龄大鼠脑组织NO、NOS的变化及有氧运动对上述指标的影 响。结果:LC组大鼠脑组织NO含量、N
期刊
摘 要:测试16名国家健将级游泳运动员血清IGFBP3在不同游泳训练中的变化,探讨其是否 适合在游泳运动员机能监控中应用。结果:1) 一次大运动量游泳运动后15 min,男、女运 动员血清IGFBP3均降低;男、女运动员血清IGFBP3与血清C负相关。2) 一次大强度游 泳运动后15 min,男运动员血清IGFBP3与CK负相关。3)12 d以中、大运动量为主的游 泳训练后,女运动员血清IGFBP
期刊
摘 要:目的:在不同耐力训练的模型下,探讨SD.大鼠骨骼肌肌浆网的钙离子转运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实验法。实验选用2 月龄纯种雄性SD. 大鼠34只,随机分组。对实验对象采用 小动物跑台进行递增耐力负荷训练,达到耐力训练模型标准后,再采用减量耐力训练,主要 减少运动强度训练。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各组实验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钙离子泵 ,RyR1受体进行测定。结果:耐力训练组肌浆网肌浆网钙离子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 队队员配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先发队员与替补队员身高、体重、年龄、上场时间、得分、投篮命中率等问题。结果表明,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队员配备都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先发队员年龄偏小;上场和得分过分依赖于先发队员;投篮命中率偏低,2、3分球投篮技术 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中
期刊
摘 要: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目前建立 的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虽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竞技能力结构,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以系统 理论和混沌理论为理论依据建立的皮球理论模型,表现出整体性、直观性、动态性和混沌性 的优点,很好地诠释了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和发展变化,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缺陷。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系统性;皮球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社区体育的物质条件、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 行为方式及组织制度、社区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三个层面对山东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状况 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提供一定 的依据。  关键词: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2-004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