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押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以“云”命名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如云计算、云课堂、云会议、云阅读、云搜索等,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你能想出哪些跟“云”相关的内容?请以“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要以“云”作为作文题目;
(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最佳角度】
话题作文一向以开放性为特点,给出既定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本题目是以“云”为话题,这个作文题目乍一看,會让人无从下手,但仔细审题并不难。题目引语给我们一定的提示,即此云非彼云,引语中的“云”指的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不是一个汉字,而是网络、互联网的比喻说法,专业的解释说: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直白地说,各种线上服务都可以归纳到云计算、云服务中,如云就医、云课堂、云会议、云搜索等,这些内容虽然看似很高端,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职员在家网上办公;去医院就诊前,先通过公众号预约挂号,省去排队时间;通过手机点外卖、进行社区团购等,都离不开互联网这朵云。
我们写作时,最好基于云计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或影响来展开行文,发现生活中“云”的影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构思:
角度一:写记叙文,从生活中选材,选一种自己熟悉的云生活方式进行叙事,如云阅读、云课堂等线上活动,写出其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角度二:写议论文,对某一“云计算”现象进行思考,写出其便捷之处或者不便之处,可以对这一现象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让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彩。
注意事项:
1.抛开引语,将云作为自然现象来写,描写自然界中的云景,犯了审题不准的错误。
2.浅尝辄止,对于云方式的介绍和描写内容偏少,没有深入探究,也没有写出云方式的内核特质和相关感悟,导致文章有偏题之嫌。
【佳作品赏一】
云上故宫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九(3)班 吕易欣去年四月,神州大地春尚好,但全国上下正处在抗疫时期,在广阔绝美的神州大地上,在故宫的深墙宫闱里,几无人迹。镜头中,风乍起,吹皱一簇落花,而后风停了,静得可以听见花从枝头落到青砖上的春意——我从未见过如此安静的故宫。
在午门前,我站定,向摄像师笑着点点头,宣告着直播的开始。我在青砖上徐行,说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讲解稿,脸上展露出灿烂的微笑。我将从这里开始,带领线上游客游览云上故宫,共赏故宫一宫春景。
我向太和殿广场走去,脑海里突然闪现出院长慈祥的笑脸。不久前,院长连线我们讲解员,提出了利用数字互联网带领人们赏故宫春景,让人们足不出户“云旅游”的想法。我犹疑许久:这真的可以吗?院长的态度很坚决:“试一试嘛。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他的赤诚鼓舞了我,我的心中也充满热情。于是,我们几位讲解员回到了故宫。经过多方筹备,直播最终决定在今天发起。
站在太和殿广场,面对着雄伟的太和殿,我又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眼前的它,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打磨,却仍威严地矗立在这里。此时,阳光正好,阶上的汉白玉石映着璀璨的光,我无端生出几分自豪之情。艰难困苦没把它摧毁,也不会把我们摧毁,抗疫阻击战,我们一定会赢!我转头看向镜头,声音坚定有力:“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最高的建筑。人们常以为它是皇帝上朝所在地,实则不然。它是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体态、手势都恰到好处,不知不觉间,我把自己的感情也融入其中,渐渐沉浸在自己所讲的世界里,“名叫太和,是为了强调君臣之间、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语调平稳,饱含深情。此时的我还不知道,评论区和弹幕里已是赞美连连,洋溢着惊喜与快乐。其中有对云上故宫春景的惊叹,还有对我用情讲解的一份认可。
慈宁宫花园里各种花儿争妍斗艳,花香氤氲,我在这里结束了讲解。直播结束,摄影师和我一起看了评论区的留言,那些来自全国各地最真挚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到了我们心上。第二天,故宫“云旅游”的三场直播结束,我们几个讲解员凑在一起,谈着直播的感受,看着温暖的评论区,欢笑很轻,却震落了承乾宫院落的素白梨花。
一年后的现在,疫情防控卓有成效。一日,我在手机上刷到了一个网红讲解员的直播视频。她正漫步在古朴的江南小镇,一边走,一边讲解,带领线上旅客云旅游。我很快沉浸其中,体验到了作为云游客的另一番滋味。翻看评论区,不出所料也是赞美连连。我又搜索了“云旅游”,居然出现了许多直播,我认出了云南的丽江古城,认出了西安的兵马俑,还认出了珠峰……神州大地,万千芳华景象尽在其中。
我望向窗外的宫殿群,喃喃道:
云上故宫?非也,非也,应是云上神州。
亮点分析
文章结合时事,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选材鲜活新颖。以抗疫这一背景,作者适时抓住了“直播旅游”这一社会热点,介绍了“云旅游”这一当下热门的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令人眼前一亮。文末在点题之余又进行了升华,堪称在立意上“更上一层楼”。文章重点且详细地写了“我”进行故宫直播的过程,以故宫作为写作入口继而全国各地都开启了更多的“云旅游”,从“云上故宫”到“云上神州”颇有一呼百应之姿,写出了“云旅游”的快速发展。
【佳作示例二】
“云+”便天下
□山东省淄博市柳泉中学九(12)班 张钰卓 在漫天的大雪中,原本灰色的天地焕然一新,以银装素裹的模样呈现在眼前,哪怕当双脚已在雪地上走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还是有些蒙蒙的。
躺在床上,我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心中想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没有人照顾,这么冷的天会不会生出一些大病小疾?家里的大棚是否已经搭好?羊群是否安置妥当?
爸爸看出了我内心的担忧,他立刻拨去了微信视频通话,当爷爷奶奶的脸呈现在手机屏幕上,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爷爷很高兴地告诉我今年蔬菜的价格相比去年的涨幅,另外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现在更加信任就近地区的农牧产品,家中现在已经通上了Wi-Fi,使用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现金支付比往年少了,取而代之的“蓝绿方块”作用越来越大了。
“爺爷,这些准确的数字和这么多专业的互联网术语你都是怎么知道的呀?”我意外极了。
“当然是在网上学的啦,”爷爷颇有些得意,“现在社会发展快啊!我们虽然老了,但也要学一些新东西,如果连收钱付钱都不会,那不是给你们添麻烦吗?这些数据怎么看,怎么分析,人家老师说得可清楚了,我们也就不用愁了!”
我和爷爷就这样乐呵呵地聊着,愉悦的心情就在无形的网络中互相传递。
回老家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开车回去。有了车载地图导航,路况时时更新,网络连接之后,只需要输入目标地点的名称,然后跟随指令出发就可以了。轮胎驶过柏油,穿过水流,轧过土石,朝着那天边小小的一点靠近。
回到家已临近睡觉时间,但我想到大棚中的各类蔬菜,急切地想要去看一看,正要出门,奶奶却拦下了我:“别慌,在屋里也能看啊。”说罢,便打开了电脑,我定睛一看,监控视频里一棵棵一丛丛的蔬菜,睡得正香呢。
“有了监控,无论发生任何事,我们都可以在家里看得一清二楚,不用夜里去大棚守着了。”奶奶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互联网的“云+”技术带来的便捷,也是国家的现代化征程,我们只要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未来,创造希望!
亮点分析
以小见大。“科技改变生活”这一话题可写的内容比较多,但作者从农村老人种菜这一角度入手,依次写出了微信、收款付款码、电脑、监控等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写出了云技术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有利变化。结尾点题并进一步升华主题,使文章立意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在赞叹云技术之余,作者指出“国家的现代化征程”,展现出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佳作示例三】
云读书铸就更好的生活
□山东省淄博市遄台中学九(6)班 崔铭宇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跨过漫漫的历史长河,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云”时代,云读书、云购物、云会议……为我们的生活开辟了新天地。
记得儿时坐在教室里,古朴的木凳上雕刻些许奥妙的纹路,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独特的美。一坐上去,除了丝丝凉意,还有满满的仪式感。轻轻翻开一本语文书,清雅的墨香扑面而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只这一句便让人回味无穷,如佳肴入口刺激着味蕾,又如天籁之音绕梁三日而不绝。抬头远望,秋叶再次与梧桐树挥手告别,它轻声落地,回到故土,凝望着母亲越来越模糊的面容。
而今重品诗词,是以“云读书”的方式。一个个精妙的小视频为我们讲解诗词背后作者那不为人知的苦衷,好似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乍看是一首意蕴深刻的情诗,但其实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追求。云上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现代的VR眼镜好似把我们带到了那英姿飒爽的猎场:宝刀未老的苏轼左手牵一只威风凛凛的黄狗,右肩上站着一只雄鹰,尖尖的喙,炯炯有神的双目盯着前方,仿佛随时会一飞冲天为主人效力。匹匹骏马向前奔腾,长而顺滑的马鬃随风飘动,向后一看,只有滚滚烟尘遮天蔽日,场面好不壮观!
云端图书不仅囊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所诞生的精华,还包含诸多西方文学著作,例如《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利·波特》……巧妙绝伦的汉语翻译加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阅读,简直是为这忙碌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无比便捷的读书方式。除了现成的读本,不少经典著作还有依其改编的电影可供观看,如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们对当时保尔义无反顾献身革命和顽强不屈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了切实的体会。
云读书对我们来说极具意义,不仅意味着在我们人生这场文化的旅行中多了一道无比璀璨的风景,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亮点分析
作者文笔细致入微,刻画事物生动具体,仿佛触手可感。从古诗词到国外名著,从小视频到电影,作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云读书的内容,好似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对云读书的普及课,引人入胜。可见作者对云读书做足了功课。作者巧用对比,既写出了对读“书本”的阅读方式的怀念和认可,又写出了“云读书”的精彩,二者形成对比,但在作者笔下没有新旧矛盾,没有发展变化带来的思想冲突,有的只是珍藏美好的过去并积极拥抱崭新的现在和未来的态度。
简书
献给
□不戒琵琶
我写青山便献给青山
写云彩便献给云彩
写黄昏便献给日暮,写烟波
便献给江河浩瀚
我该献给千年的松竹
献给前朝的玉
献给大椿,献给墓
宁献皓月,不献俗尘
最后的最后
再献给自己
(林冬冬摘自《读者·原创版》2021年第1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以“云”命名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如云计算、云课堂、云会议、云阅读、云搜索等,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你能想出哪些跟“云”相关的内容?请以“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要以“云”作为作文题目;
(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最佳角度】
话题作文一向以开放性为特点,给出既定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本题目是以“云”为话题,这个作文题目乍一看,會让人无从下手,但仔细审题并不难。题目引语给我们一定的提示,即此云非彼云,引语中的“云”指的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不是一个汉字,而是网络、互联网的比喻说法,专业的解释说: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直白地说,各种线上服务都可以归纳到云计算、云服务中,如云就医、云课堂、云会议、云搜索等,这些内容虽然看似很高端,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职员在家网上办公;去医院就诊前,先通过公众号预约挂号,省去排队时间;通过手机点外卖、进行社区团购等,都离不开互联网这朵云。
我们写作时,最好基于云计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或影响来展开行文,发现生活中“云”的影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构思:
角度一:写记叙文,从生活中选材,选一种自己熟悉的云生活方式进行叙事,如云阅读、云课堂等线上活动,写出其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角度二:写议论文,对某一“云计算”现象进行思考,写出其便捷之处或者不便之处,可以对这一现象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让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彩。
注意事项:
1.抛开引语,将云作为自然现象来写,描写自然界中的云景,犯了审题不准的错误。
2.浅尝辄止,对于云方式的介绍和描写内容偏少,没有深入探究,也没有写出云方式的内核特质和相关感悟,导致文章有偏题之嫌。
【佳作品赏一】
云上故宫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九(3)班 吕易欣去年四月,神州大地春尚好,但全国上下正处在抗疫时期,在广阔绝美的神州大地上,在故宫的深墙宫闱里,几无人迹。镜头中,风乍起,吹皱一簇落花,而后风停了,静得可以听见花从枝头落到青砖上的春意——我从未见过如此安静的故宫。
在午门前,我站定,向摄像师笑着点点头,宣告着直播的开始。我在青砖上徐行,说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讲解稿,脸上展露出灿烂的微笑。我将从这里开始,带领线上游客游览云上故宫,共赏故宫一宫春景。
我向太和殿广场走去,脑海里突然闪现出院长慈祥的笑脸。不久前,院长连线我们讲解员,提出了利用数字互联网带领人们赏故宫春景,让人们足不出户“云旅游”的想法。我犹疑许久:这真的可以吗?院长的态度很坚决:“试一试嘛。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他的赤诚鼓舞了我,我的心中也充满热情。于是,我们几位讲解员回到了故宫。经过多方筹备,直播最终决定在今天发起。
站在太和殿广场,面对着雄伟的太和殿,我又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眼前的它,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打磨,却仍威严地矗立在这里。此时,阳光正好,阶上的汉白玉石映着璀璨的光,我无端生出几分自豪之情。艰难困苦没把它摧毁,也不会把我们摧毁,抗疫阻击战,我们一定会赢!我转头看向镜头,声音坚定有力:“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最高的建筑。人们常以为它是皇帝上朝所在地,实则不然。它是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体态、手势都恰到好处,不知不觉间,我把自己的感情也融入其中,渐渐沉浸在自己所讲的世界里,“名叫太和,是为了强调君臣之间、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语调平稳,饱含深情。此时的我还不知道,评论区和弹幕里已是赞美连连,洋溢着惊喜与快乐。其中有对云上故宫春景的惊叹,还有对我用情讲解的一份认可。
慈宁宫花园里各种花儿争妍斗艳,花香氤氲,我在这里结束了讲解。直播结束,摄影师和我一起看了评论区的留言,那些来自全国各地最真挚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到了我们心上。第二天,故宫“云旅游”的三场直播结束,我们几个讲解员凑在一起,谈着直播的感受,看着温暖的评论区,欢笑很轻,却震落了承乾宫院落的素白梨花。
一年后的现在,疫情防控卓有成效。一日,我在手机上刷到了一个网红讲解员的直播视频。她正漫步在古朴的江南小镇,一边走,一边讲解,带领线上旅客云旅游。我很快沉浸其中,体验到了作为云游客的另一番滋味。翻看评论区,不出所料也是赞美连连。我又搜索了“云旅游”,居然出现了许多直播,我认出了云南的丽江古城,认出了西安的兵马俑,还认出了珠峰……神州大地,万千芳华景象尽在其中。
我望向窗外的宫殿群,喃喃道:
云上故宫?非也,非也,应是云上神州。
亮点分析
文章结合时事,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选材鲜活新颖。以抗疫这一背景,作者适时抓住了“直播旅游”这一社会热点,介绍了“云旅游”这一当下热门的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令人眼前一亮。文末在点题之余又进行了升华,堪称在立意上“更上一层楼”。文章重点且详细地写了“我”进行故宫直播的过程,以故宫作为写作入口继而全国各地都开启了更多的“云旅游”,从“云上故宫”到“云上神州”颇有一呼百应之姿,写出了“云旅游”的快速发展。
【佳作示例二】
“云+”便天下
□山东省淄博市柳泉中学九(12)班 张钰卓 在漫天的大雪中,原本灰色的天地焕然一新,以银装素裹的模样呈现在眼前,哪怕当双脚已在雪地上走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还是有些蒙蒙的。
躺在床上,我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心中想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没有人照顾,这么冷的天会不会生出一些大病小疾?家里的大棚是否已经搭好?羊群是否安置妥当?
爸爸看出了我内心的担忧,他立刻拨去了微信视频通话,当爷爷奶奶的脸呈现在手机屏幕上,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爷爷很高兴地告诉我今年蔬菜的价格相比去年的涨幅,另外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现在更加信任就近地区的农牧产品,家中现在已经通上了Wi-Fi,使用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现金支付比往年少了,取而代之的“蓝绿方块”作用越来越大了。
“爺爷,这些准确的数字和这么多专业的互联网术语你都是怎么知道的呀?”我意外极了。
“当然是在网上学的啦,”爷爷颇有些得意,“现在社会发展快啊!我们虽然老了,但也要学一些新东西,如果连收钱付钱都不会,那不是给你们添麻烦吗?这些数据怎么看,怎么分析,人家老师说得可清楚了,我们也就不用愁了!”
我和爷爷就这样乐呵呵地聊着,愉悦的心情就在无形的网络中互相传递。
回老家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开车回去。有了车载地图导航,路况时时更新,网络连接之后,只需要输入目标地点的名称,然后跟随指令出发就可以了。轮胎驶过柏油,穿过水流,轧过土石,朝着那天边小小的一点靠近。
回到家已临近睡觉时间,但我想到大棚中的各类蔬菜,急切地想要去看一看,正要出门,奶奶却拦下了我:“别慌,在屋里也能看啊。”说罢,便打开了电脑,我定睛一看,监控视频里一棵棵一丛丛的蔬菜,睡得正香呢。
“有了监控,无论发生任何事,我们都可以在家里看得一清二楚,不用夜里去大棚守着了。”奶奶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互联网的“云+”技术带来的便捷,也是国家的现代化征程,我们只要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创造未来,创造希望!
亮点分析
以小见大。“科技改变生活”这一话题可写的内容比较多,但作者从农村老人种菜这一角度入手,依次写出了微信、收款付款码、电脑、监控等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写出了云技术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有利变化。结尾点题并进一步升华主题,使文章立意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在赞叹云技术之余,作者指出“国家的现代化征程”,展现出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佳作示例三】
云读书铸就更好的生活
□山东省淄博市遄台中学九(6)班 崔铭宇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跨过漫漫的历史长河,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云”时代,云读书、云购物、云会议……为我们的生活开辟了新天地。
记得儿时坐在教室里,古朴的木凳上雕刻些许奥妙的纹路,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独特的美。一坐上去,除了丝丝凉意,还有满满的仪式感。轻轻翻开一本语文书,清雅的墨香扑面而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只这一句便让人回味无穷,如佳肴入口刺激着味蕾,又如天籁之音绕梁三日而不绝。抬头远望,秋叶再次与梧桐树挥手告别,它轻声落地,回到故土,凝望着母亲越来越模糊的面容。
而今重品诗词,是以“云读书”的方式。一个个精妙的小视频为我们讲解诗词背后作者那不为人知的苦衷,好似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乍看是一首意蕴深刻的情诗,但其实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追求。云上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现代的VR眼镜好似把我们带到了那英姿飒爽的猎场:宝刀未老的苏轼左手牵一只威风凛凛的黄狗,右肩上站着一只雄鹰,尖尖的喙,炯炯有神的双目盯着前方,仿佛随时会一飞冲天为主人效力。匹匹骏马向前奔腾,长而顺滑的马鬃随风飘动,向后一看,只有滚滚烟尘遮天蔽日,场面好不壮观!
云端图书不仅囊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所诞生的精华,还包含诸多西方文学著作,例如《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利·波特》……巧妙绝伦的汉语翻译加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阅读,简直是为这忙碌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无比便捷的读书方式。除了现成的读本,不少经典著作还有依其改编的电影可供观看,如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们对当时保尔义无反顾献身革命和顽强不屈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了切实的体会。
云读书对我们来说极具意义,不仅意味着在我们人生这场文化的旅行中多了一道无比璀璨的风景,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亮点分析
作者文笔细致入微,刻画事物生动具体,仿佛触手可感。从古诗词到国外名著,从小视频到电影,作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云读书的内容,好似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对云读书的普及课,引人入胜。可见作者对云读书做足了功课。作者巧用对比,既写出了对读“书本”的阅读方式的怀念和认可,又写出了“云读书”的精彩,二者形成对比,但在作者笔下没有新旧矛盾,没有发展变化带来的思想冲突,有的只是珍藏美好的过去并积极拥抱崭新的现在和未来的态度。
简书
献给
□不戒琵琶
我写青山便献给青山
写云彩便献给云彩
写黄昏便献给日暮,写烟波
便献给江河浩瀚
我该献给千年的松竹
献给前朝的玉
献给大椿,献给墓
宁献皓月,不献俗尘
最后的最后
再献给自己
(林冬冬摘自《读者·原创版》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