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的时光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7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的整个夏天,我在喀什的城市乡村中穿行,入户走访、田野考察,彩霞映照着这座阳光之城,世间的所有美丽,都不及遇见的那一张张亲和的笑脸。用时6个月完成摄影课题《改革开放40年新疆喀什地区影像记录调查研究》,我纪录了喀什最美的时光。



  相机是一个可以把背离的、汇合的、平行的、互相靠拢的、分歧交错的,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组合装纳成一个巨大的容器,让所思所想有处安放。相机之外的一切,或许就是多余的忧愁。人物、事件、情景游动于空间和时间,在时空的交汇点就是图像的最佳叙述时刻。当今,图像在这个世界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场景和画面的记忆深度超过了对文字的记忆。而在文学、美术、摄影这三者中,摄影最直接、最准确保留了历史。保留了一个个融入历史的当代史。这些当代史终将会成为未来考古学的一部分。
  安塞尔·亚当斯说过:“我们不是用相机在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喀什地区地理位置处于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天山南脉之间,东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接巴基斯坦、印度,西通阿富汗和西亚诸国,北达吉尔吉斯大草原,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喀什地区辖属1市11县,总面积14.162万平方公里,喀什的旧称是喀什噶尔,维吾尔族语意为“玉的集市”,在丝绸之路上,它曾经以美玉闻名古今。它还有另一种解释,意为“各色的砖房”。以我的理解,喀什的特征是以色彩缤纷的建筑显著于世,更深的一层涵义是这座古城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建筑,又有融通历史上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多元性,像喀什这样以建筑特色命名的城市还是十分少有的。


喀什的旧称是喀什噶尔,维吾尔族语意为“玉的集市”,在丝绸之路上,它曾经以美玉闻名古今。它还有另一种解释,意为“各色的砖房”。经过改造,疏浚清淤后的吐曼河两岸绿化郁闭度逐年增长,形成一道绿色风景,像一条绿色项链围绕城市。

  这座城市也陆陆续续兴建了不少的高楼和标志性建筑,但至今依然保留着历史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喀什的古建筑容纳了历代喀什人的建筑思想,尤其是分布在老城区里的一条条古巷。据当地人说,最早的古巷距今有400年的历史了,虽然古巷设施显得有些陈旧,但是仍然有人在居住。古巷存在的意義不仅在于人们沿袭着传统的居住方式,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古巷是这座城市最初形成时的骨架,古巷民居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建筑模式。
  在大多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历史上遗留下的民居已被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淹没,而喀什人追求的是兼容并蓄的建筑理念,尤其是注重新、老建筑群落的和谐关系。喀什的老城依然保留了较完好的古老民居,这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来说,的确是一件幸事。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它不仅反映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观。喀什古城的建筑并非是同一个时期所筑,人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建筑,看到这座城市往昔的景况。
  喀什高台民居的特色是分布在老城区中的一条条古巷,它是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在众多的古巷中,阔孜其亚贝希巷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吐曼河水悠悠东流,经过河水长期冲刷及沉积,在河畔形成了厚厚的黄土沉积层和黄土陡崖,喀什人沿土崖由低至高依势修建了大量房屋,多年来不断增建的房屋向高处延伸形成了高台民居独特的景观,现在是喀什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阔孜其亚贝希巷南面临河,西侧是东湖风景区,依山傍水,绿荫环绕,历史上曾经是环境优美的人类栖居地。
  现存的阔孜其亚贝希古巷有一个较宽的正门,是居民区主要的通道,巷道由低至高依势修建,因此,巷内多为坡道。坡底的民居修筑时间较早,依山挖方筑建墙垣,房基稍低于巷道的水平线,这是一种较早时期的建筑特征,而这种营造方式为居住者普遍采用。由于房屋基础采用挖方筑建,基础十分坚固,尽管年代久远,房屋四壁墙体很少出现结构上的畸变。巷道是随着山丘上不断增建的民居向高处延伸着,一排排房屋阶梯式地增高,巷道曲廻其间,这种合理的布局一直伸展到最高处。在一座山丘上筑建越来越多的房屋,巷道狭窄是必然的,因为再没有奢侈的地面可供利用了。


组图:在喀什老城,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屋比比皆是。老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孩子永远是老城的最大亮点,即使抬头未见风筝,低头也尽是快乐的孩子。

  高台民居大多为双层建筑,有的为三层。一般最下层为寝居室,里面冬暖夏凉,但通风与采光的效果较差,人们日常更喜欢在第二层房间中活动,二层上起半高式的平台,有的则在上面以木结构的形式架起亭廊。为解决采光的不足,在不太宽敞的庭院之内留有天井,每层上下有阶梯相连,院落虽然狭小,但没有压抑感。即使在今天,城市里的房屋建筑也多是封闭户型,而高台民居则是半封闭的,一扇门封闭的是平视空间,但在平台上可同时与比邻的几家相互通话,或许这种建筑的本身就具有一种人情味,而不同于关门即密封的现代建筑。
  老城民居建筑另一个特点是隔墙共有,这样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起到了整体坚固的作用,每户的隔墙与院墙垂直相衔合,而院墙又像城垣一样的纵贯于古巷两侧,院墙上的门户设置错落而无对开的,这些都说明民居注重实际生活的功能及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人群的概念,也就是说喀什老城的民居是以群体的人文思想筑建房屋的,和睦的群体,在房屋构建时是互相为邻的,一道墙壁两家共用,一座过街楼阁成为几家相互往来的空中过街桥,如果不是那种融融的邻里之情,老城民居的特色也就荡然无存了。
  虽然不能说喀什高台民居是最美的,但它无疑是历史遗留下的“最高建筑”,高达百余米的一座山丘上民居涵盖的建筑构想,既注重了实用价值,又显示出对传统建筑的理解,较好地融合了建筑与人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喀什至今被认为是一座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不可复制的博物馆。



  巷道曲徑幽深,却很洁净,让人觉得巷道不是用冰冷的砖石砌成,踩在上面能感触到阳光留下的余温,狭窄的巷道没有让人感到局促,相反,当斑驳的阳光投束在巷道民居上形成黑白对比的影像时,镜头中定格的画面有一种深邃的空灵感。
  阔孜其亚贝希巷的男人们外出谋生去了,古巷留下了女人和孩子,这是一群毫不怯生而又十分可爱的孩子。
  喀什的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维吾尔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布都瓦克·吐尔洪是阿热亚路帽子巴扎的手工艺人,据他介绍,城区过去曾有近百条古巷为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这些古巷都以手工业者所操的职业命名:
  艾维热希木喀巷,意为“丝绸工聚集的巷道”;
  阔孜其亚贝希巷,河崖上居住的土陶工;
  再格来巷,居住着打造首饰的金银匠;
  孜里其巷,巷内均为织毯户;
  亚尕其巷,制作木器的木匠……
  其它还有以制作花帽、织土布及印染花色粗布、制秤、编苇席等为名的巷道。在历史上疏勒锦享有盛誉,曾作为贡品进奉中原历代王朝,如今制作疏勒锦的古巷已经找不到了。
  库木代尔瓦扎街被当地人称作乐器街。在喀什临街的乐器店铺遍布全城,乐器街上的工匠大部分来自疏附县的吾库萨克托乡,那片乡壤的村民世代以制作乐器为生,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家族式作坊比邻皆是,被人誉为音乐村。在喀什流传着一句口头语,说吾库萨克托乡的乐器工匠是让木头歌唱的人。乐器街上的店铺均为平房建筑,一如传统的家庭式作坊:临街为店面,其后为生产作坊,作坊后是小庭院及寝居室。店面房间较宽大,一张长条形的台桌摆设在房间的一角,桌面上搁置各式的小件工具和材料,通常最后一道工序在这里完成,包括在乐器上漆绘图案、镶嵌饰物及装弦、调音。每户店面的四壁都挂满了各式乐器,有的乐器工匠还在房间里辟出地方摆设镶嵌玻璃的柜台,陈列着按比例缩小的乐器模型,这些精巧的制品是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准备的,看起来更像是一间展厅。


组图:喀什古城从2010年至2015年,经过5年整修改建,有效保护和传承了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古城改造提升了当地人的生活质量,家家户户在屋外种上各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在这里感受到当地真实的生活状态,令人流连忘返。









  喀什民间制造乐器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古代喀什为疏勒国故地,公元前2世纪就已经产生了《疏勒乐》,并由西域传入了中原。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大业年间《疏勒乐》被列为宫廷九部乐之一。《疏勒乐》由歌曲、舞曲、解曲三部分组成,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笛、箫、筚篥、答腊鼓、腰鼓、鸡篓鼓、羯鼓十种,其中,箫为汉族乐器,笛、羯鼓分别为当时的羌、羯少数民族乐器,其余七种均为疏勒制造的乐器。流传至今的乐器是在继承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历经千百年不断地改良保留下的精粹。
  乐器街作坊生产的主要是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通常生产的乐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弹拨乐器主要有热瓦甫、都塔尔、弹拨尔、卡龙琴等;拉弦乐器以艾介克、萨塔尔、胡西塔尔为主;吹奏乐器有乃依(笛)、苏尔奈(唢呐)等;打击乐器有达甫、纳格拉等。
  在库木代尔瓦扎街乐器作坊里,听到了一段古老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维吾尔族的吉祥神“黑孜尔”降临喀什噶尔,当他看到牧羊人赶着羊群走在寂寞的荒野时,不禁产生了怜悯之情。于是,他截取一段桑木教牧羊人制作了一把琴,用羊肠捻搓成琴弦,并教会牧羊人演奏,这把传说中的琴就是维吾尔族演奏《十二木卡姆》时的主要乐器弹拨尔。吉祥神黑孜尔没有送给牧羊人财产,但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地留给了维吾尔族人,从此,不管是欢乐还是忧伤,人们总是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也许,黑孜尔告诉人们,弹拨尔琴声的旋律才是美好的理想寄托。









  弹拨尔琴长约1.4米,是尺度最长的樂器,琴体和琴头用桑木制成,琴体仿如长柄水勺;现已很少见到以羊肠线作琴弦,一般使用五根钢丝弦,内二弦与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调成四五度关系,演奏时音色纯净,清新悦耳。
  艾介克又称“哈尔扎克”,是拉弦乐器中最短的乐器,共鸣箱看似球形。艾介克有四根金属弦,用小提琴弓演奏,演奏时发出二胡和板胡混合音色,人们常见的胡琴就是从艾介克演变而成的。
  胡西塔尔意为“欢乐的琴弦”,它是综合艾介克和小提琴特点合成的拉弦乐器,琴弦为十一根,但演奏时只拉四根,其余七根弦为共鸣弦,音色优美,极具表现力。
  在库木代尔瓦扎街的乐器店铺里,看到最多的是大小不同规格的达甫,达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极为普及的打击乐器,俗称手鼓。达甫的制作比较简单,在圆形的木框上蒙上一层羊皮,木框内装有小铜环,演奏时以双手交替击鼓发音,是独伴奏和独奏的主要乐器。
  常年守在库木代尔瓦扎作坊里的工匠们制作每件乐器都要付出辛勤和智慧才得以完成,仅以砍削粗料成形为例,就要挥动一种“砍砍子”的工具上千次,而制作一把弹拨尔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每一个工匠的身上,一半是生活节奏,一半是乐器节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两件乐器;在这样的音乐歌舞氛围里,乐器工匠的生活不再枯燥,他们劳作的艰辛都融进了音乐,化作了可以听得到的旋律,这也许是让乐器街的工匠们值得欣慰的。
  22岁的玉买尔江·玉山是库木达尔瓦孜街最年轻的乐器工匠,他已经能够娴熟地制作十多种乐器,并能按照比例制成玲珑精巧的各式乐器艺术品卖给游客,他自己既能制作乐器又是出色的音乐人。随着游客量不断增长,他的店今年收入颇丰。
  喀什既是古老厚重的又是现代时尚的;城市中历史遗迹和现代建筑完美结合;这里地理景观、人文景观、风物民俗构成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动感画面,像一首和谐的琴曲传颂着深远的内涵。喀什,就像一本厚重的大辞典,等待来访者静心欣赏、耐心解读。
  走进新疆第一站应该是喀什,因为这里是认识新疆的开始;如果在新疆走过99个地方,最后一站应该在喀什,它是新疆之行圆满的句号。


组图:在改建后的喀什古城里,所到之处,窗明几净,这里成了人们生活的乐园。


4岁的奈菲赛,父母去外地工作了,她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阿热亚路。阿热亚路是著名的民俗文化街,有多个巴扎,奈菲赛坐在制作和销售传统手工艺品的店铺里。
其他文献
經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城市蔓延,而越来越多的乡村已经消失。  但是——至少乡野还没死。这里有土地、青山、绿水,还有诗和艺术描绘中仅存的神性。乡村大地在奉献物产、淳朴的人性光辉之外,也承载起艺术的功能,它重新定义了自然和乡村的价值。  在这个人人追名逐利的时代,艺术也不幸沦为工具,它离心灵的自由和开放渐行渐远。而彭涛的心灵世界和艺术天地别有洞天,他以一颗诗境禅心之下的自然观和宇宙观,直
期刊
1954年,第一代希日特奇猎民村建立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乡。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山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上世纪50年代从大兴安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鄂伦春小调》,不仅唱出了鄂伦春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是许多人对这个民族的最初印象。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辽阔区域内,鄂伦春自治旗地处最东北。若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中心海拉尔出发去那儿,地貌上将跨越草原抵达
期刊
对许多摄影师来说,“民族志摄影”是一个颇为时髦却又不甚了了的词汇。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将自己的创作套上“民族志摄影”的外衣,帶入人类学的语境中阐释和解读。然而,由于大多数摄影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受知识结构所限,在面对它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时,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与偏差。近年来,随着一些以“影视人类学”“民族影像志”为主题的学术活动、摄影比赛和展览的相继举办,“民族志摄影”逐
期刊
中国陶瓷传统工艺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精湛高超的传统工艺,就不可能创造优秀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造型在现代之所以呈現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形式,与不断发展和改进的工艺技术密切相关,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给陶瓷造型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将无限的创作形式得以变为现实。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
期刊
期刊
2018年11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展出。  2018年秋天,苹果采摘期刚刚开始,大窝村彝族村民杨史都就开始忙碌起来,今年有外地客商订购了村里30多户苹果种植户的货,他是中间联络人,除了负责安排采摘、运输,他还要学习用手机把摘苹果的过程拍下来,并且要尽量拍得好看。  大窝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
期刊
在家乡的自然生长  彭涛是云南罗平人。在他梦中流连的童年,总挥之不去的是奶奶的那个宽大的裁缝工作台。那里不仅是彭涛幼年的乐土,承载着他银铃般笑着攀爬翻滚游玩嬉戏的梦,也是启蒙他手工制作的地方。  两岁以前的彭涛,是跟著奶奶长大的。那时,奶奶是当地知名的裁缝师傅,她替人裁衣时便把彭涛放在她的工作台上,等彭涛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奶奶就给他一把小剪刀和一些纸片任他嬉戏,有时他也会拿奶奶的画粉在地上涂鸦。 
期刊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时代  中国人记住并且能够背诵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很多话,但有一句话,我们却没有在意,也在很长时间里面不能理解它。马克思说:在人类的现代社会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深刻的预言,是一个被人类正在进入的社会与时代所不断证实的预言。我们在离开马克思一百多年的现代世界里,越来越深地、不可回头地,或者说,一头栽进了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正在烟消云散”的世界
期刊
国华说,当初有两位朋友强烈支持他离开长春移居深圳,我想我应该是其中之一。  对于他人的重大生活选择不轻易表态,尤其不能替人拿主意,相信这不止是我,也是很多朋友的刚性处事原则。但在国华是否来深圳的问题上,我甘愿冒风险,二话不说就鼓励加鼓动。实际想想,也没什么大风险,最不济,他不适应,再回长春,折腾几个机票钱而已。  因为我知道,像国华这种韧性强劲的家伙,放到哪里,都能安顿好自己。况且,当时我还在韩国
期刊
12月4日,一年一度的“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圆满落幕,11家NGO获奖机构代表、60余家媒体,以及招募的100余名NGO伙伴和公众欢聚一堂,共同见证2018“福特汽车环保奖”获奖机构的诞生。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者联合会从中脱颖而出,捧走了本届“福特汽车环保奖”年度大奖的奖杯。此外,另有10家环保机构获得“年度先锋奖”奖项。著名歌手苏醒先生、马条先生也亲临此次颁奖典礼现场,为环保发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