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更可以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创新性
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创新性人才,它强调应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推动与促进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两者之间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奠定学生今后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的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创造性
创新创业教育非常看重学生的创造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流程与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与管理技能。
(三)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纂写创业计划书等,促使学生融入至创新创业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项目运作能力、风险预测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一)课程设置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课程体系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如下几点要求: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并将其融入至人才培养方案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二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该部分的课程内容主要面向于具有创业潜质与意愿的学生;三是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指导。就课程体系方面而言,高职院校主要体现就业为本教育思想,而体现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力的则寥寥无几。因此,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转化,应重视对于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淋漓尽致展现出创新创业的视教育思想。
(二)教学方面的要求
1.提高师资力量
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岗前培训、骨干研修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外聘创业的成功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或者是授课教师等岗位,为学生顺利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2.改进教学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创新精神以及管理能力等。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采取如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3.学籍管理方式
毋庸置疑,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中,学生将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而言会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然而一直采用以往的教育评价体系,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此,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采取如弹性学制与创新创业学分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浅谈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所要做的是工作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构建明确的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与方式;三是设立具体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四建立起科学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育体系。与此同时,积极的开展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相关的活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的指导队伍
应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的指导队伍,不断的提升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同时,无论是在评选优秀教师,还是进行职称评聘等,都应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业绩包括在内。在相同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指导教师。除了要搞好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还应当重视做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其中,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其不足之处是对于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熟悉,需要加强对其在教育理论与方式方面的培训,从而实现学生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两个方面的衔接。
(三)加强对学籍的管理
首先,在评定成绩过程中,应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情况,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在评优评先方面,应当优先考虑参与至创新项目与实践的学生;其次,就学分管理方面而言,应当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加快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将学生的所开展的创新实验、发表过的论文以及自主创业的情况分别折算为学分;最后,应用弹性学制点,适当的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可以保留学籍,促使学生更为灵活的运用在校时间,便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属于全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不仅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作者单位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注:课题编码:2016YX017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学院为例; 课题性质:校本课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创新性
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创新性人才,它强调应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推动与促进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两者之间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奠定学生今后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的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创造性
创新创业教育非常看重学生的创造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流程与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与管理技能。
(三)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纂写创业计划书等,促使学生融入至创新创业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项目运作能力、风险预测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一)课程设置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课程体系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如下几点要求: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并将其融入至人才培养方案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二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该部分的课程内容主要面向于具有创业潜质与意愿的学生;三是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指导。就课程体系方面而言,高职院校主要体现就业为本教育思想,而体现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力的则寥寥无几。因此,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转化,应重视对于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淋漓尽致展现出创新创业的视教育思想。
(二)教学方面的要求
1.提高师资力量
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岗前培训、骨干研修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外聘创业的成功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或者是授课教师等岗位,为学生顺利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2.改进教学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创新精神以及管理能力等。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采取如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3.学籍管理方式
毋庸置疑,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中,学生将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而言会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然而一直采用以往的教育评价体系,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此,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采取如弹性学制与创新创业学分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浅谈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所要做的是工作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构建明确的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与方式;三是设立具体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四建立起科学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育体系。与此同时,积极的开展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相关的活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的指导队伍
应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的指导队伍,不断的提升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同时,无论是在评选优秀教师,还是进行职称评聘等,都应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业绩包括在内。在相同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指导教师。除了要搞好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还应当重视做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其中,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其不足之处是对于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熟悉,需要加强对其在教育理论与方式方面的培训,从而实现学生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两个方面的衔接。
(三)加强对学籍的管理
首先,在评定成绩过程中,应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情况,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在评优评先方面,应当优先考虑参与至创新项目与实践的学生;其次,就学分管理方面而言,应当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加快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转换与积累制度,将学生的所开展的创新实验、发表过的论文以及自主创业的情况分别折算为学分;最后,应用弹性学制点,适当的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可以保留学籍,促使学生更为灵活的运用在校时间,便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属于全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不仅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作者单位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注:课题编码:2016YX017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学院为例; 课题性质:校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