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行员有傲慢的传统。他们习惯了在他们的飞机里孤独飞行,行走在世界之上,远离世俗在陆地上很重要的事都显得渺小。在座舱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影响到这种傲慢的情绪,但大山可以。当你飞行在世界屋顶上,令人敬畏的喜马拉雅山峰仍在俯视着你,你的眼界远景改变了
在高山上空的作战经验给你上了严厉的一课。飞行员也必须敬畏大山。”
——参加过卡吉尔作战的印度“幻影”2000飞行员世界14座高度超过8000米的高山中,有5座分布在离卡吉尔不到150千米的区域内。卡吉尔西北部有世界第9高的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东北部有世界第2高的乔戈里峰(8611米)、第11高的加舒尔布鲁木峰(8080米)、第12高的布洛阿特峰(8051米)、第13高的加舒尔布鲁木Ⅱ峰(8043米)。1999年5月~7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卡吉尔发生了一场冲突。卡吉尔位于印巴经过多次战争后形成的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是印军从斯利那加向东部运输物资的国家1号公路的一个关键节点。这场冲突中,印军在空军支援下逐渐夺回了战场主动权,迫使巴方撤出。
卡吉尔战场环境
1999年5月21日,在战争开始前一周,印度空军106中队的一架“堪培拉”PR57侦察机在对卡吉尔附近一块能俯视NH-1公路的区域进行侦察。当离控制线3千米时,其将高度降至6700米,在距离最高的山脊只有1200多米相对高度时,被一枚红外制导的肩扛防空导弹击中发动机部位。从这一刻起,印度空军领导层就确认印巴已经处在战争边缘。这架飞机之后平安降落在斯里那加机场。随后,照相侦察飞行任务由第102中队的米格-25RT侦察机在更高的飞行高度上进行。
通过战场侦察,印空军发现自己正面临崭新的任务,需要攻击的目标不是印空军一直训练要摧毁的传统目标。在卡吉尔地区没有机动部队或装甲车队,没有工业目标、电站或铁路仓库,没有可供摧毁的跑道、通信网络,也没有传统的指挥所或者清楚标明的后勤供应线可供印空军攻击。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一个直升机机库。
需要进行攻击的目标只是一些巴基斯坦士兵。这些士兵只带了少量的负荷。他们受过良好的山地战训练,机动性很强,并隐蔽在卡吉尔地区的一些重要高地上,而且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从空中看下去只能勉强看到他们的帐篷和土木工事。地形的黑白色搭配为这些目标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一名印军情报人员在看航空侦察照片数分钟后,才认识到他所看到的是一个掩体。这个地区经常下雪,大雪经常为巴基斯坦士兵的供应仓库提供天然保护色。有利可图的攻击目标都在巴基斯坦实控线一侧,而印度政府严令禁止攻击那一侧的目标。
卡吉尔这样的作战环境对飞机和武器系统的性能也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没有一种飞机是为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作战设计的。在高海拔地区,飞机的一个重要性能就是它的储备动力。“幻影”战机在这一点上非常出色。空气温度和密度的不同、阻力的改变和其它一系列因素也使弹药的落点远离目标。出于同样原因,通常很可靠的武器计算机瞄准系统会给出不精确的方位目标。在平原地区,一枚450千克的炸弹如果落在距目标23米处,目标也将被严重摧毁,但在山区,由于地形的波动和天然的伪装,几米误差和一英里误差攻击效果差不多。
“幻影”登场
冲突在5月26日6:30开始,印军6架攻击机双机编队连续进入,米格-21、米格-23、米格-27攻击机对巴军的营地、物资堆集处、供给线实施了攻击。
这次攻击是一个标志,是印度空军自1971年12月“吸血鬼”喷气攻击机突击卡吉尔地区的巴基斯坦碉堡以来,首次在克什米尔地区投放弹药。印度空军在第一次对巴基斯坦目标的压制性攻击中使用57毫米火箭弹和航炮扫射。第二波的攻击是在下午,先由“堪培拉”PR57侦察机实施高空侦察,紧接着米格-21M低空进入战场进行了实时毁伤评估。印度空军初始攻击的目标几乎都在海拔4300-5500米的崎岖山脊上,白雪使得目标获取很困难。在第2天的对地攻击中,印度空军损失2架战斗机。第1架是9中队的米格-27,在飞行员使用80毫米火箭弹和30毫米航炮成功对巴军主要物资堆集场实施2次突击后,发动机停车。在进行几次重新起动-失败后,飞行员按飞行紧急程序实施跳伞,几乎在他落地时就被抓获。
印度空军元帅后来报告说,飞行员发射火箭弹时正处在规定的武器发射包线外,引起发动机停车。在喜马拉雅高海拔空气稀薄地区,火箭燃烧气体从飞机两侧被发动机进气道吸入很容易造成飞机突然失去动力(米格-27飞行的高度远高于火箭弹的允许发射高度)。
印军损失的第2架飞机是17中队的米格-21,它的任务是在高空掩护攻击机。当它在低空盘旋寻找被击落的米格27飞行员时,被红外地空导弹击-中。其飞行员(也是中队长)成功跳伞,但着陆后不久就被俘。
第3天空战中印度空军一架米-17直升机被击落,这次仍然是在实施低空对地攻击时被肩扛“毒刺”击落的。这架命运悲惨的直升机处在4机纵队编队的最后面,是编队中唯一没装备红外干扰弹的飞机。机上四名机组人员丧生。印度空军决定重新评估作战局势:在印空军现役武装直升机中,米-25不具备高海拔作战能力,只有米-17能在卡吉尔作战。考虑到巴军有大量便携防空导弹,印度已不适合继续用直升机作战。
印空军司令部认为需要采取高空轰炸,而出动“幻影”2000是最佳方案。印空军当时从法国共购入42架单座和7架双座“幻影”战机。这些战机于1985年开始在印空军服役,驻瓜廖尔的印空军王牌第1中队“老虎”和第7中队“战斧”装备了这些战机。这两个中队是印空军最早成立的战斗机中队,飞行员训练有素。在印空军服役的十四年中,“幻影”2000以优良的性能获得了印空军的青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武器平台并具有很好的安全飞行纪录。
“幻影”2000装有“阿蒂利斯”激光瞄准吊舱,可用来投射“马特拉”10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这种炸弹专门用于攻击加固型掩体目标。这种弹药威力非常大,但很昂贵。“幻影”2000还装备了“铺路”Ⅱ激光制导炸弹。印空军购买了一些这类炸弹,但是供货方提供的零部件有一些是坏的。由于印度核试验导致武器禁运,印空军无法补充零部件,因此印空军的技师们不得不自己制造这些零部件,以便这种炸弹能继续使用。“幻影”2000对地攻击能力有限,缺乏精通炸弹挂点、测试设备等业务的地勤人员。印军作战命令下达后,瓜廖尔基地一片繁忙,地勤人员和技师为提高“幻影”2000的对地攻击能力而日夜加班。 6月2日,印空军人员基本解决了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有12架“幻影”2000执行对地攻击,并从印空军的库存中找到了250千克炸弹。每架用于对地攻击的“幻影”2000将装备12枚炸弹、一个腹部油箱和2枚“魔术”2空空导弹。第7中队的这些“幻影”2000在起飞后将与第1中队担任护航的“幻影”2000汇合,然后飞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米格29则为其提供高空掩护。
对关键目标的突击
6月17日,印军“幻影”2000编队对在德拉斯地区穆托达洛的巴军后勤营地实施了突击,取得了冲突发生以来最大的突破。这是一次关键性攻击,印度空军从冲突一开始就发现了该处目标,但没有马上实施攻击,而是一直等待这个昔地不断变大,直到其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攻击机根据火控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实施大角度俯冲攻击,准确投放了450千克普通航弹。
这几次攻击中,印军战斗机是通过光电吊舱在20千米外获取目标,在斜距约8千米时投弹,然后飞机返回,同时继续用激光指示目标,为炸弹提供制导。由于对卡吉尔的地形特征完全不熟悉,最初几次高空打击效果不理想。为此印度动用了遥感卫星对卡吉尔地区实施侦察,但由于遥感卫星的清晰度有限,无法提供目标的准确情报。因此印空军主要用米格-25、“堪培拉”和“美洲虎”战机对卡吉尔目标区进行照相侦察,照片分析人员靠自己的经验判断目标。例如在照片中发现了一些帐篷,那么附近肯定有通往掩体或地面阵地的通路。在进行航空侦察确定目标后,装备普通航弹的“幻影”目视寻找目标,战机在9000米高度下开始俯冲,在距目标15千米时确认目标,并在距目标8千米时投射6~12枚炸弹。装备激光瞄准吊舱的双座“幻影”战机则在单座“幻影”战机后面拍下所有作战画面,只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才会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投放后“幻影”战机转向并继续照射目标,当激光制导炸弹击中目标时,飞机已飞出6千米之外。冲突中印空军总共投放了9枚激光制导炸弹,其中8枚是“幻影”投放的。
在此次冲突的44天里,印度空军战斗机共执行580次空中打击任务、460次空中战斗巡逻和护航任务、160次空中侦察任务,共出动了1200架次,投弹500多枚。“幻影”2000出动了近500架次,第1中队共执行了274架次空中作战任务,多数为空防和护航任务。第7中队则完成了240次空袭任务,共投射55吨弹药。
印度空军在这场冲突中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迅速为所有参战战斗机装备了红外干扰弹,也叫停了速度慢、易遭攻击的米17直升机,并指示战斗机在对地支援以及为攻击机指示目标时都必须处于巴军肩扛导弹杀伤区以外。巴方在冲突期间共发射100多枚防空导弹,但在第三天以后再没击落过印军飞机。双方的克制使这场冲突最终没有升级为战争。
在高山上空的作战经验给你上了严厉的一课。飞行员也必须敬畏大山。”
——参加过卡吉尔作战的印度“幻影”2000飞行员世界14座高度超过8000米的高山中,有5座分布在离卡吉尔不到150千米的区域内。卡吉尔西北部有世界第9高的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东北部有世界第2高的乔戈里峰(8611米)、第11高的加舒尔布鲁木峰(8080米)、第12高的布洛阿特峰(8051米)、第13高的加舒尔布鲁木Ⅱ峰(8043米)。1999年5月~7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卡吉尔发生了一场冲突。卡吉尔位于印巴经过多次战争后形成的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是印军从斯利那加向东部运输物资的国家1号公路的一个关键节点。这场冲突中,印军在空军支援下逐渐夺回了战场主动权,迫使巴方撤出。
卡吉尔战场环境
1999年5月21日,在战争开始前一周,印度空军106中队的一架“堪培拉”PR57侦察机在对卡吉尔附近一块能俯视NH-1公路的区域进行侦察。当离控制线3千米时,其将高度降至6700米,在距离最高的山脊只有1200多米相对高度时,被一枚红外制导的肩扛防空导弹击中发动机部位。从这一刻起,印度空军领导层就确认印巴已经处在战争边缘。这架飞机之后平安降落在斯里那加机场。随后,照相侦察飞行任务由第102中队的米格-25RT侦察机在更高的飞行高度上进行。
通过战场侦察,印空军发现自己正面临崭新的任务,需要攻击的目标不是印空军一直训练要摧毁的传统目标。在卡吉尔地区没有机动部队或装甲车队,没有工业目标、电站或铁路仓库,没有可供摧毁的跑道、通信网络,也没有传统的指挥所或者清楚标明的后勤供应线可供印空军攻击。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一个直升机机库。
需要进行攻击的目标只是一些巴基斯坦士兵。这些士兵只带了少量的负荷。他们受过良好的山地战训练,机动性很强,并隐蔽在卡吉尔地区的一些重要高地上,而且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从空中看下去只能勉强看到他们的帐篷和土木工事。地形的黑白色搭配为这些目标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一名印军情报人员在看航空侦察照片数分钟后,才认识到他所看到的是一个掩体。这个地区经常下雪,大雪经常为巴基斯坦士兵的供应仓库提供天然保护色。有利可图的攻击目标都在巴基斯坦实控线一侧,而印度政府严令禁止攻击那一侧的目标。
卡吉尔这样的作战环境对飞机和武器系统的性能也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没有一种飞机是为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作战设计的。在高海拔地区,飞机的一个重要性能就是它的储备动力。“幻影”战机在这一点上非常出色。空气温度和密度的不同、阻力的改变和其它一系列因素也使弹药的落点远离目标。出于同样原因,通常很可靠的武器计算机瞄准系统会给出不精确的方位目标。在平原地区,一枚450千克的炸弹如果落在距目标23米处,目标也将被严重摧毁,但在山区,由于地形的波动和天然的伪装,几米误差和一英里误差攻击效果差不多。
“幻影”登场
冲突在5月26日6:30开始,印军6架攻击机双机编队连续进入,米格-21、米格-23、米格-27攻击机对巴军的营地、物资堆集处、供给线实施了攻击。
这次攻击是一个标志,是印度空军自1971年12月“吸血鬼”喷气攻击机突击卡吉尔地区的巴基斯坦碉堡以来,首次在克什米尔地区投放弹药。印度空军在第一次对巴基斯坦目标的压制性攻击中使用57毫米火箭弹和航炮扫射。第二波的攻击是在下午,先由“堪培拉”PR57侦察机实施高空侦察,紧接着米格-21M低空进入战场进行了实时毁伤评估。印度空军初始攻击的目标几乎都在海拔4300-5500米的崎岖山脊上,白雪使得目标获取很困难。在第2天的对地攻击中,印度空军损失2架战斗机。第1架是9中队的米格-27,在飞行员使用80毫米火箭弹和30毫米航炮成功对巴军主要物资堆集场实施2次突击后,发动机停车。在进行几次重新起动-失败后,飞行员按飞行紧急程序实施跳伞,几乎在他落地时就被抓获。
印度空军元帅后来报告说,飞行员发射火箭弹时正处在规定的武器发射包线外,引起发动机停车。在喜马拉雅高海拔空气稀薄地区,火箭燃烧气体从飞机两侧被发动机进气道吸入很容易造成飞机突然失去动力(米格-27飞行的高度远高于火箭弹的允许发射高度)。
印军损失的第2架飞机是17中队的米格-21,它的任务是在高空掩护攻击机。当它在低空盘旋寻找被击落的米格27飞行员时,被红外地空导弹击-中。其飞行员(也是中队长)成功跳伞,但着陆后不久就被俘。
第3天空战中印度空军一架米-17直升机被击落,这次仍然是在实施低空对地攻击时被肩扛“毒刺”击落的。这架命运悲惨的直升机处在4机纵队编队的最后面,是编队中唯一没装备红外干扰弹的飞机。机上四名机组人员丧生。印度空军决定重新评估作战局势:在印空军现役武装直升机中,米-25不具备高海拔作战能力,只有米-17能在卡吉尔作战。考虑到巴军有大量便携防空导弹,印度已不适合继续用直升机作战。
印空军司令部认为需要采取高空轰炸,而出动“幻影”2000是最佳方案。印空军当时从法国共购入42架单座和7架双座“幻影”战机。这些战机于1985年开始在印空军服役,驻瓜廖尔的印空军王牌第1中队“老虎”和第7中队“战斧”装备了这些战机。这两个中队是印空军最早成立的战斗机中队,飞行员训练有素。在印空军服役的十四年中,“幻影”2000以优良的性能获得了印空军的青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武器平台并具有很好的安全飞行纪录。
“幻影”2000装有“阿蒂利斯”激光瞄准吊舱,可用来投射“马特拉”10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这种炸弹专门用于攻击加固型掩体目标。这种弹药威力非常大,但很昂贵。“幻影”2000还装备了“铺路”Ⅱ激光制导炸弹。印空军购买了一些这类炸弹,但是供货方提供的零部件有一些是坏的。由于印度核试验导致武器禁运,印空军无法补充零部件,因此印空军的技师们不得不自己制造这些零部件,以便这种炸弹能继续使用。“幻影”2000对地攻击能力有限,缺乏精通炸弹挂点、测试设备等业务的地勤人员。印军作战命令下达后,瓜廖尔基地一片繁忙,地勤人员和技师为提高“幻影”2000的对地攻击能力而日夜加班。 6月2日,印空军人员基本解决了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有12架“幻影”2000执行对地攻击,并从印空军的库存中找到了250千克炸弹。每架用于对地攻击的“幻影”2000将装备12枚炸弹、一个腹部油箱和2枚“魔术”2空空导弹。第7中队的这些“幻影”2000在起飞后将与第1中队担任护航的“幻影”2000汇合,然后飞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米格29则为其提供高空掩护。
对关键目标的突击
6月17日,印军“幻影”2000编队对在德拉斯地区穆托达洛的巴军后勤营地实施了突击,取得了冲突发生以来最大的突破。这是一次关键性攻击,印度空军从冲突一开始就发现了该处目标,但没有马上实施攻击,而是一直等待这个昔地不断变大,直到其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攻击机根据火控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实施大角度俯冲攻击,准确投放了450千克普通航弹。
这几次攻击中,印军战斗机是通过光电吊舱在20千米外获取目标,在斜距约8千米时投弹,然后飞机返回,同时继续用激光指示目标,为炸弹提供制导。由于对卡吉尔的地形特征完全不熟悉,最初几次高空打击效果不理想。为此印度动用了遥感卫星对卡吉尔地区实施侦察,但由于遥感卫星的清晰度有限,无法提供目标的准确情报。因此印空军主要用米格-25、“堪培拉”和“美洲虎”战机对卡吉尔目标区进行照相侦察,照片分析人员靠自己的经验判断目标。例如在照片中发现了一些帐篷,那么附近肯定有通往掩体或地面阵地的通路。在进行航空侦察确定目标后,装备普通航弹的“幻影”目视寻找目标,战机在9000米高度下开始俯冲,在距目标15千米时确认目标,并在距目标8千米时投射6~12枚炸弹。装备激光瞄准吊舱的双座“幻影”战机则在单座“幻影”战机后面拍下所有作战画面,只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才会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投放后“幻影”战机转向并继续照射目标,当激光制导炸弹击中目标时,飞机已飞出6千米之外。冲突中印空军总共投放了9枚激光制导炸弹,其中8枚是“幻影”投放的。
在此次冲突的44天里,印度空军战斗机共执行580次空中打击任务、460次空中战斗巡逻和护航任务、160次空中侦察任务,共出动了1200架次,投弹500多枚。“幻影”2000出动了近500架次,第1中队共执行了274架次空中作战任务,多数为空防和护航任务。第7中队则完成了240次空袭任务,共投射55吨弹药。
印度空军在这场冲突中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迅速为所有参战战斗机装备了红外干扰弹,也叫停了速度慢、易遭攻击的米17直升机,并指示战斗机在对地支援以及为攻击机指示目标时都必须处于巴军肩扛导弹杀伤区以外。巴方在冲突期间共发射100多枚防空导弹,但在第三天以后再没击落过印军飞机。双方的克制使这场冲突最终没有升级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