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义和:3D打印迪拜商务楼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子也可以“打”出来
  和所有爱折腾的人一样,童年的马义和几乎拆遍了家里的电器,为此没少挨打,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高中毕业后就到上海打拼,在一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几年后,他被提升为销售主管,收入显著提升,家人生活也渐渐有了保障。
  马义和在去拜访一位客户的途中,路过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正值酷暑时节,一眼望去,工地内尘土飞扬、泥浆外溢,还有各种大型建筑设备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眼前触目惊心的情形,让他心中不禁一颤:肆意飞扬的灰尘,不仅会损伤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能否换一种造房子的方式,避免让建筑工人和广大市民成为“吸尘器”?飞机、汽车可以用设备替代人工来制造,为什么房子不能呢?他就此萌生了像造汽车、飞机一样造房子的想法。
  马义和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一则3D打印的报道映入眼帘。3D打印又叫“增材制造”,是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在这则报道中,美国某高校的一位教授提出用3D打印技术建造房屋的假设,并预言这项技术将掀起一场建筑业的绿色革命。不过,3D打印建筑的技术还处在科学假设阶段,面临很多技术性难题,诸如“油墨”选擇、打印设备制造等,任何一项技术解决不好,打印出来的房屋就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这些提醒没有吓退马义和。他喜欢挑战,越是有挑战性的领域,越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近一年在销售领域的摸爬滚打,帮助他初步积累创业经验。现在找到方向,他希望按下创业的启动键。
  家人对马义和的决定持完全反对的态度。他们怎么也无法理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授,提出一个完全不着边际的设想,怎么会让马义和着了魔?妻子无法改变他的意志,只好搬来双方父母。几天后,四位长辈齐聚上海,对他进行说服。他只能拿出各种资料,试图平息几位老人的怒火。争论几个小时也没有结果,最后父亲一气之下说:“让他去瞎折腾吧!等他一无所有,也就消停了。”
  2012年11月,马义和注册成立“盈创”科技公司,没有祝福,也没有鲜花和掌声。望着简陋的办公室,还有三个正在忙碌的伙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片未知领域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打破欧美垄断的高精尖壁垒
  创业初期,马义和遇到其他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公司名气不大,他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因为人手少,搞研发之余,员工们还要做很多勤杂事务。此外,除了人才缺乏,他还面临资金短缺。他和几个伙伴凑了几十万元,申请银行贷款又因担保问题,迟迟无法批复。他只好先开发一些初级3D打印产品,勉强支撑企业的日常开销。
  即使在最艰苦的阶段,马义和也把有限资金都用在研发上。相比传统建筑技术,3D打印建筑技术对材料流动性和凝固时间有特殊性要求,如果凝固速度过快,会堵住打印喷头,速度过慢,房屋就难以稳固,存在安全隐患。他和几个伙伴找了上百种材料,反复做实验测试性能,最终选定混凝土作为打印材料。然而混凝土容易变形,必须加入某些物质进行中和。经过几百次失败,他终于在混凝土石膏和复合树脂等几种材料中找到了正确的比例调和。单就这项工程,他们整整耗费近四年时间。
  有了材料和各种硬件设备,随后需要开发操作系统。国外有3D打印程序,然而正版软件的使用费很贵,每年还要缴纳不菲的维护费。马义和决定开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然而这又谈何容易。那段时间,他带着研发团队去了上百个国内外的专业展览,从中找寻开发操作系统的灵感。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软硬件设备终于“双剑合璧”。那是一个让人激动人心的夜晚,马义和亲手敲击键盘,整个操作系统开始启动,两个多小时后,一堵长1米、高0.8米、厚15厘米的墙体被打印出来。尽管这堵墙上有一条一条的印痕,看上去有些丑陋,但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能打印一堵墙,再假以时日,就能过渡到打印一栋楼。那一夜,马义和与伙伴们都喝醉了。
  马义和开始打印一些定制化的模件,这些模件在艺术剧院中应用广泛。他把赚到的所有收益,都投入到下一步研发中。然而等他准备大展拳脚时,却迎来人生最困难的时刻。
  因为马义和对于研发的疯狂投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赤字越来越严重。为了填补漏洞,他只得借钱,到2013年6月,资金缺口已达上千万,后期这个数字还会增长。这个消息不知道被谁捅了出去,所有债权人、供货商一拥而上,堵在办公室门口。看着这些眼神焦虑、烦躁不安的人,马义和心中五味杂陈。或许他不算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思路上过于冒进,不善于控制各种风险,在研发方面更是一根筋地投入,然而没有这种狂热精神,又怎能打破3D打印这项长期被欧美垄断的高精尖技术壁垒?
  费了很多时间解释,那些债权人和供货商才分批离开马义和的办公室。看着散落一地的图纸,梦想似乎也碎成一地鸡毛。很多员工嗅出寒冬的意味,不愿意陪他共度这种山穷水尽的境地,短短一星期,三分之二的员工不辞而别。
  马义和把坚守下来的员工召集起来开会,会上,他把房产证、车钥匙和一些信托权证重重摔在桌子上:“公司的情况,想必大家已经知晓。我不想多说什么,因为很多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去面对。这是我的全部家当,准备都抵押出去。困难只是暂时的,3D打印建筑,我们今后肯定能做出来。”
  安抚好员工,马义和开始到处寻找天使投资人,整整十天,对方都没有消息。就在马义和认为希望不大时,对方老总亲自打来电话:“马先生,我们决定投资6000万元。”这笔钱不仅能让他渡过眼前的难关,后面几年的研发经费也有了保障。他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解决了资金困境和技术上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让大众接受这项技术。马义和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年做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年的研发进展。2014年,他做了第一次发布会,展示他为一家高科技园区设计的十幢房子。2015年发布会,马义和引来国际上的关注,阿联酋迪拜市政府专门找到他,给出打印17幢高端建筑的大订单,随后,西门子、华为通讯等大公司,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2016年5月,全球首个3D打印商务楼群落户迪拜,让全世界真正看到了3D打印建筑技术的未来。
  打印一个清新绿色的地球
  相比传统建筑,3D打印建筑优势明显。一些专家测算,3D打印建筑将节约材料约60%,缩短工期约50%,节约人工约50%~80%。建筑的强度并不比传统建筑安全性差,生命周期有三五十年。
  3D打印技术最大优势就是个性化定制,2016年马义和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发现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很有中国情怀,很受欢迎。于是,他接了好几个定制项目,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2016年9月,马义和去瑞士苏黎世大学交流学习,得到一个让他很兴奋的统计数据:全球研究3D打印的单位大概有七十多家,然而能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商业化项目的,只有他一家。目前,他正在拟定3D打印建筑的标准,如果有了这个标准,打印成本进一步降低,还能更加节能环保。
  一路走来,家人对于马义和的态度从反对慢慢到支持。那次集体游说后,家人几乎跟他划清界限。然而从电视上看到马义和打印出的房子,家人才觉得他的想法是靠谱的。有家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马义和的事业之路越走越宽。
  谈到未来,马义和信心满满。现在3D打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他希望能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他在澳大利亚、德国、中东等地建厂,在国内规划了100个梦工厂、100个特色小镇。为了让人们更亲近自然,在3D打印建筑的屋顶上,还能种植各种水果、蔬菜,院子里面可以养鱼。即使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也好比置身于田园。
  除了打印房子,3D打印技术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比如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桥梁建设、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于一点:希望3D打印建筑技术,能帮助人们告别雾霾天,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清新绿色的地球。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老年内科医生广濑信义调查发现,人到老年后,依旧可以行动自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耳朵很大,要么耳垂很长。  广濑信义表示:“耳朵是由软骨组成的,这些软骨生长在人体关节处,以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软骨缺乏会导致变形性关节病,导致膝关节和股关节因疼痛而无法活动。这就是说,耳朵大可能意味着软骨组织的合成頻率更高,得关节病的几率更小。”
期刊
相信很多读者像我一样是因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知道柏杨这个名字。当初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人真敢说,对他的印象并不好。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在世人面前如此说自己的同胞,总是过了。何况该书出版的时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太需要在世人面前展现勤劳勇敢的正面形象,以吸引世人对这一东方大国的关注和支持。这书无疑起了反面作用,直到拿到郭本城的新著《背影:我的父亲柏杨》。  郭本城是柏杨的长子,
期刊
我已经是第N次看到C姐讲起她悲催的童年时落下伤心泪了。她说:“我父母生了三个孩子,不送哥哥,不送妹妹,偏偏把我送人了,肯定是父母嫌弃我又丑又笨才这样做的啊。当初父母把我带到黑龙江的养母家,骗我说是去玩几天,结果他们就坐火车走了,把我单独留下来,我开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啃着他们给我买的面包,后来明白了,就哭喊着去追火车,一追追了好几里……今年过年生母打电话喊我回家,一接电话我就泪流满面,我才不会回
期刊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自信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十分自信时,别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信心。  专家分析指出,一些人仅通过将自己的满满自信“传染”给别人,让人相信他们是能“合格胜任”的,进而更可能获得升职或关键职位。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在职场,贡献最大的员工并非总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和回报,而善于忽悠的“过分自信”的员工却常能获得老板的赏识和器重。这可能是因为,过分自信者往往偏向自我陶醉,這种人虽然工作不见得一定
期刊
这是一本描写山间草木和吃食的散文集。垂丝海棠、木槿、梨花、螺蛳、蒴果、茄子、紫云英……这些名字依次在书中出现,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灵动,各具风情滋味。这里有我熟悉知道的,比如梨花、茄子,也有只知其名不知何物的紫云英、木槿,更有螺螄、棕鱼、醅糕这些北方人完全不知为何物的植物吃食。不过作者写得那么生动有趣,诗意优美,我也读得安宁欢喜,津津有味,甚至情不自禁唇齿生香。  读着读着,渐渐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
期刊
美国著名灾难电影《2012》演绎的就是从黄石山出现异常开始,随后的地震引发火山喷发,继而山崩地裂,惊天海啸……  据说有研究人员想利用红外线摄影技术找出黄石的火山口,但因它的范围大到无法想象的程度,以至根本无法入手,这直接导致在黄石国家公园成立很多年后,研究人员才意识到,这是一座活火山。据研究人员估算,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至80万年就会喷发一次,而自上一次喷发至今已有64萬年
期刊
他衣衫褴褛,眼镜破旧不堪,佩戴的手表也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他无房无车,和妻子租住在美国旧金山一间一居室里,外出都是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连坐飞机都是坐经济舱……这位86岁、拥有百亿身家的富豪,在全球经营着多家闻名的DFS奢侈品免税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慈善家查克·费尼。当有媒体追问他为何非要捐得一干二净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天堂里不需要金钱!”  立志低调做慈善  查克·费尼幼年时,父母就在他心灵里
期刊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的话语依旧振聋发聩,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满天星斗的景象早已难觅踪影。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随处可见的耀眼霓虹灯、灯箱,将星空的光芒遮蔽,即使在最晴朗的夏夜,也只能看到几颗星星。  因为一次国际摄影大赛获奖,王晓华邂逅了在亚洲尚为空白的暗夜星空保护。从此,他成为执著的暗夜保护寻梦人,为
期刊
佐藤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到巴黎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做服装设计。由于年轻资历浅,佐藤很多不错的设计图样都被打入了冷宫。事业上的不顺,令佐藤内心苦闷。只有下班回到家里和远在日本的女友美惠子QQ视频时,佐藤才会变得快乐。  每次聊天过后,佐藤都会给美惠子发过去一个拥抱的表情。有一次,美惠子撒娇地对佐藤说:“佐藤君,你抱抱我吧,我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你热烈的拥抱了!”佐藤赶紧又发过去一个拥抱的
期刊
患者术后不语,急坏主刀医生  2017年元月初,在上海读大学的温州小伙小叶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却发起了高烧,手指不听使唤,走路走不稳,跟中风了一样。家人送小叶就医,得知小叶的脑部长了一个肿瘤,手术有很大风险。  在一个病后痊愈的亲戚推荐下,家人带着小叶来到广州市珠江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由神经外科黄柒金教授接诊。在经过全面检查后,黄柒金发现小叶脑内肿瘤有大半个网球大小,位于三脑室并累及中脑,处于大脑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