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扰动与短临地震预报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丽江、云龙、云县、保山、通海等台水平摆倾斜仪原始记录图资料 ,发现震前均存在倾斜扰动。从震源机制 ,岩石力学角度出发 ,认为倾斜扰动其本质就是微破裂、粘滑现象 ,是大震前有效的前兆 ,这些震兆信息被不同于地震仪固有频率特性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把这些特征同震源区岩体紧密联系起来 ,探讨震前孕震体变化过程与机理和短临地震预报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水库地震是一种复杂的地质运动。许多研究者认为水库地震是在水岩和渗压共同作用下诱发的 ,本文作者认为这还不能充分解释高震级、高频度的水库地震活动。通过研究发现在水库地震的发生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共振现象 ,它和高震级的水库地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尖点突变模型出发解释非线性共振现象的本质 ,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
目前高级日语的教学面临着教学任务重,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模式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困境,随时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教学符合高级日语课程的实践性的要求,并且现代教育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为了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
对我国大陆及邻区与西部地区 1895年以来各地震期中地震能量主释放段分别进行了分析 ,各时期地震能量的主释放段的时长 ,均为 7~ 8年 ;并利用各地震期累计地震频度的指数型分布模型分区拟合 ,得到各时期增长率 ;分析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后在川、滇地区发生强震的几率 ;最后对强震趋势作了预测研讨
介绍了食品中亚硫酸盐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推荐普遍适用的检测方法.
气候的交替变化将导致大地表层含水量发生变化 ,从而使该层介质的电阻率发生变化 ,进而使得观测结果 (即视电阻率 )发生变化 ,显然这对地震前兆观测而言是一种干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前兆地电阻率台采用单极距观测方式 ,因此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变化应是表层变化 (主要是干扰 )和观测范围内深部变化 (地下介质应力与应变状态发生变化 )的综合反映。作者先依据台址下的水平层状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 ,发现大地表
在讨论地震地质背景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震区的深部构造、地表活动断裂、地面形变、极震区展布方向、震害、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发震构造标志 ,并且进一步探讨了发震机制。初步认为北北西向罗明坝—太平断裂和北东向龙陵—丙麻断裂是 2 0 0 1年施甸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 ,二者具有共轭构造活动的特征。
研究了川滇主要地震构造带历史成组强震和现今小震的空间—时间活动图像。分析结果 :在垂直断层走向两侧约 30km范围内的强震活动 ,在北西、南北、北东走向的构造带间相继交替发生 ,存在有序步进的联动现象。这可能也是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且现今小震活动亦呈现此特点。最后对此现象概述了目前力学机理方面的初步认识。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篇》中指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日血分”。其意是说妇女月经当行不行或行而不畅。继而出现水肿,这种水肿病之本并不在水,而在经血不利所致,病在血
通过对黑山峡进行区域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 ,利用岩石破裂危险度KR及断层滑动危险系数KF两个判别指标 ,确定出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弧形顶点部位红谷梁—石圈区段及海原活动断裂带上西华山以东区段两个未来地震危险区 ,震源均处于上、中地壳交接带 ,即深 1 5km左右 ,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分别为MS7 3级及MS8 2级。地震对两坝址的影响表明 ,大柳树坝址所受影响烈度可达 9度 ,且位于极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