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企業IPO被「打道回府」監管層嚴查「帶病申報」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為149家,僅12月份有45家終止審查,其中35家終止審查時間發生在後半月。
  2018年2月27日,華南一家上市券商投行部負責人稱,在監管層嚴把IPO入門關的情況下,對於擬申報企業而言,需要謹慎考慮是否符合IPO條件,除盈利能力外,尤其關注規範性問題,不能「帶病申報」,更不能有IPO如果被否還可以考慮重組上市的想法。「對於擬IPO企業而言,資產證券化只能在直接申報IPO及重組上市中做單選題,不能再做多選題。」該負責人稱。「監管部門對IPO從嚴審核思路及邏輯不但沒有發生變化,而且在不斷的完善,逐步貫穿IPO審核在申報前、在會期間、上會後的從嚴審核思路。」
  企業知難而退
  證監會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2月退出IPO申報進程的10家擬上市企業分別包括奇致鐳射、綠岸網路、鄂中生態、潔特生物、太平洋股份、博匯股份、邁瑞醫療、凱雪冷鏈、駿豐頻譜、優創科技等。
  從行業分佈來看,奇致鐳射、邁瑞醫療、駿豐頻譜等3家申報企業分屬專用設備製造業;餘下7家企業分列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橡膠和塑膠製品業等7個細分行業。
  2月27日,對於公司為何終止IPO申報的具體原因,綠岸網路證券事務代表稱,「系公司調整上市計畫的關係,進一步細節不便透露。」
  此前,綠岸網路於2016年6月遞交了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並於2017年7月3日收到了受理通知書。11月9日,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許可專案審查一次回饋意見通知書。等到12月20日,公司收到了中國證監會《關於上海綠岸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檔落實有關情況的告知函》。此後,公司IPO申請進程便宣告擱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中期,綠岸網路報告期淨利潤已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公司業績並不是影響因素,而且,公司也嚴格按照網路遊戲類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進行了詳細的資訊披露。」對此,前述證代如是說。
  不過,在綠岸網路IPO申報知難而退背後,側面也印證了監管層對於遊戲公司上市的從嚴態度並沒有一絲放鬆。
  「由於互聯網遊戲類公司沒有產品實體,採購和銷售都難以核查,只能通過運營系統核查資訊的準確真實性,重點是業務資訊和財務資訊的銜接,應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從業務到財務應有清晰的資訊鏈條,確保數據可靠性。」證監會發行部有關人士在培訓會上曾表示。
  同樣,根據已披露回饋意見可以看出,證監會對遊戲公司資訊核查和披露範圍從財務數據擴大到運營數據層面,深入到用戶年齡、地域分佈、IP 地址等底層數據。在遊戲公司IPO 資訊披露準則不明確、運營數據核查困難的情況下,資訊披露能否被監管層所認可仍是遊戲公司通過IPO審核的最大難點。
  另有券商投行人士認為,遊戲屬於非實體商品,難以核查各項數據的準確度,使得監管層對於遊戲上市公司保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嚴防「帶病申報」
  對此,申萬宏源分析師林瑾在其最新的點評報告中表示,證監會封堵 「IPO 被否後三年內借殼」途徑,嚴把上市品質關。此舉旨在嚴格把好 A 股多個上市入口品質關,嚴防變相「帶病」上市。
  林瑾認為,可以預期的是企業在申報 IPO 時會更加謹慎,也會在申報前對不同上市途徑進行更加審慎的權衡比較,帶病衝刺 IPO的現象將有所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IPO 發行審核不斷嚴出新高度,審核通過率顯著下滑且屢創新低。特別是2018 年以來累計有59 家企業上會,23 家通過,通過率僅38.98%,尚不到四成。
  此外,針對IPO被否企業三年內不能借殼上市的監管要求,前述華南上市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對記者直言,「存在瑕疵的擬IPO企業可能會推遲申報,即便已經申報的企業也會選擇撤回,該結果本質上和提高否決率帶來的結果一致。這也不難理解,後續終止IPO進程的擬上市企業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
  不僅如此,對於三年內被否的IPO專案企業,新規對其影響也較大。「新規的發佈直接影響其二次申報IPO的時間,尤其是在被否決後未能在6個月重新申報IPO的專案,將需要繼續運營三年才能籌畫重組上市。」該負責人稱。「當然,被否企業也可以選擇不籌畫重組上市,仍舊選擇單獨上市。但是,由於存在被否決的經歷,短時間內也難以啟動重新申報。」
  另據初步統計,2017年被否的IPO企業共有75家,結合2018年被否決的案例情況,對比近期公佈的併購重組審核名單中,暫未發現有IPO被否後申請重組上市的案例。上述數據表明,事實上,由於重組上市等同IPO,因此,IPO被否企業選擇重組上市的也並不多。
其他文献
春回大地,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印發《公共資訊資源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貴州5省份開展公共資訊資源開放試點。  上述方案要求,試點地區要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試點範圍,細化任務措施,積極認真有序開展相關工作,著力提高開放數據品質、促進社會化利用,探索建立制度規範,於2018年底前完成試點各項任務。  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  2018年,隨
期刊
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活水準提高,政府投資導向政策實施,大陸各地方正火爆的展開文創建設,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無論是有特色的城市,還是沒有任何特點的城鎮,大家都想發展文創,正所謂豬在風口上也飛起來了。毫無疑問,發展文創是大陸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緊跟「趨勢」縱然不錯,但是,恐怕也有「飛不起來」的,更多是「飛起來後從高空摔死的」。為什麼?因為這裏面「既有跟風的風險」,也有「文創背後的陷阱」!
期刊
上世紀90 年代,在台商紛紛西進大陸的背景下, 林子凱的父親在廣東省東莞厚街開辦了弘泰拉鏈廠。2005年,25歲的林子凱大學畢業後,便來到父親的拉鏈廠實習。和普通員工一樣,林子凱開始了「朝九晚五」的實習生活。學習一線生產、熟悉企業管理、鑽研行銷知識、了解東莞市情,面對一系列與大學電機專業不一樣的工作,林子凱學得很起勁,他也慢慢領悟出一套生意經。  超凡魄力 潛心創業  在父親的工廠實習了3個月,林
期刊
生來便與餐飲結緣的盧雲灶,對餐飲充滿了熱愛和想法。擅長發明美食的他執著於創新,要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跳脫「同質競爭」的窠臼。  盧雲灶對品牌壽命的理解是,以創新來維繫其生命力,不再固守「百年老店」的想法,篤定「船小好調頭」的策略,秉持「多品牌化、連鎖經營」的思路,盧雲灶在繼續探索……  梳著整齊的背頭,盧雲灶給人的感觀是乾淨俐落。這和他喜歡聘用西餐廚師一樣,西餐廚師的廚房操作
期刊
由大陸29個部委聯合出台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俗稱31條),是一個深具意義、影響深遠的對台政策,充分體現了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理念。正因為如此,31條公佈後,深獲台灣社會關注與回應。  台灣《聯合晚報》報導稱,未來台灣人才可參加大陸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可申請參與大陸「千人計畫」。臺商可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畫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此外,
期刊
案例重現  2018年的第一個風口——直播答題迅速席捲網絡世界,資本爭相撒幣想在這個新風口上占領先機。未料一紙政策下來,給僅僅得意了2個月的新紅人當頭一盆冷水。直播答題頻頻被爆出「題目設置不嚴謹」、「原則性錯誤頻出」、「過度炒作」、「內容品味低下媚俗」乃至「拜金主義奢靡成風」等問題。  一些直播平台被約談整改,資本速度收縮下,有人停下腳步,有人仍在觀望,也有人繼續看好,有分析指出,直播答題盈利模式
期刊
表情包,是網路中人們用以表達喜怒哀樂等多種情緒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歷史上第一個網路表情——「:-)」,是一個需要橫過來看的象形笑臉符號,隨著顏文字、emoji等不同形式的表情出現,網路表情逐漸從符號過渡到圖片,直至現在中國大陸出現的如兔斯基、長草顏團子、阿狸、嗷大貓等各種各樣的動態表情圖。  借助多種盈利模式,這個行業逐漸發展壯大,由單純的表情包設計拓寬到衍生品的開發,這個行業在用實際行為撬動出一
期刊
這是一個集體性財富焦慮的時代。雖然新富階層和新中產人群仍在持續增加,但是對於未來財富趨勢,普遍性迷茫的情緒仍在不斷蔓延。  過去的財富邏輯已經解體,而新的邏輯仍只是若隱若現。如何在新的時代尋找到新的資產配置的良藥,成為新中產孜孜以求的夢想。  雖然海外資產配置「看上去很美」,但是除了政策、法律法規、語言、匯率等顯而易見的風險之外,海外資產配置對資金實力,以及投資專業知識的要求都很高,並非如你想象般
期刊
管理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理清楚3件事:  管人還是管事?  應該管人還是應該管事?不取決於創業者個人的管理理念,而取決於所屬行業的行業特性,競爭烈度和利潤情況。  對於以谷歌和騰訊為代表的創新制勝類行業企業,鼓勵的是員工的創造力,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因為一旦有了爆發性的創造力產出,足夠其企業占據市場壟斷地位並吃掉整個行業的利潤。所以他們在管理上相對寬鬆自由。  而對於以亞馬遜和沃爾
期刊
記得新環保法實施前,當時組織新環保法巡講團,在說明新環保法的特點時,第一條就是環境保護已被列入基本國策。那時,可能很多人都還沒意識到環保將被提升到的高度,達到國策層面的意義,甚至都還存有疑慮,未來會如此重視環保嗎?而此次「兩會」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不僅體現了當時新環保法修法時,特別提到「四審」才通過的重大意義,也表明了中國躍升全球治理創新的角色定位更加突顯;也展現了「巴黎協定」後,對應對氣候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