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伴着《思乡曲》,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师: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
  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一首诗,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蕴涵的深情。
  (学生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谈一下读这首诗的感受?
  生:悲伤、凄凉,是一种隐藏在思想深处的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是一种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到一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学生鼓掌)
  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大家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学生齐读)
  
  二、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
  
  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认为诗人借助了哪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乡愁呢?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生: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小时候想妈妈时,可以写一封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家乡;船票虽窄,但却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这两个事物都融入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坟前时,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纵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诉说呢?读这一节时,我们一定要把那种“哀”读出来。而第四个“海峡”则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恋。
  师: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再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读出每个诗节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学生齐读,朗读效果有明显进步。)
  师: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还是让我们从诗人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吧!
  (展示课件: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写下了这首《乡愁》。余光中说:“对这块土地来讲,
  曾经缺席了四十年,回来已经很晚了,早就应该回来看看了。”“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生:我感觉,我们没有诗人那样的漂泊经历和文化体验,所以朗读中缺少一种人生沧桑感,显得单薄了一些。
  师:是啊!写出《乡愁》这样诗句的人是至情至性的,没有深切的体察,没有椎心泣血的经历很难有如此的情怀。余光中说:“乡愁,如果仅仅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简单,同乡的乡愁是人的基本常情。但是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一切文学皆人学。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作者杜鹃啼血式的悲鸣。“读诗要像演奏家那样把诗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的朗读才有震撼力。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用自己的心灵探测器,细细品读诗歌的精妙之处,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表明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
  师:你抓住了理解诗歌的关键——意象,非常好!
  生: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时间的词用得好,它们准确地表现了人的成长历程,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师:你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很好!
  生:“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也用得好,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精彩!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它们准确地形容了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而且叠音词的运用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师:了不起!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佩服你!
  (老师竖起大拇指)
  生:我认为这首诗的结构安排得很好,离变化于对称统一之中。全诗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
  
  三、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童境美
  
  师: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诗歌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节,但是每一个诗节都凝聚了作者一生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先生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生:我选择的是第一节。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 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的最好的评价。你的发言让老师想到一首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吧!
  (师生齐背《游子吟》)
  生:我选择的是第二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起与妻子的相识、相依,又想到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选《送别》这支曲子。
  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创意很好!
  生:我选择的是第三节。到了后来,“我”32
  终于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一方矮矮的、冰冷的坟墓,而不是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我”跪在坟前痛哭:母亲呀母亲,你在哪里,不孝儿回来了!
  (学生哽咽,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师: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情真正投进去了,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学生热烈鼓掌)
  师:在这四幅画面中,老师比较喜欢第四幅。每当读到第四节时,我的脑海里还不时地涌现出于右任先生的画像。(课件出示于右任晚年图片)于右任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咸阳。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地流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据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家乡看一看,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不能回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他在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二十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紧紧地握手时,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先生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课件播放余光中回乡图片)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之乡愁,我们希望早日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共同努力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共同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学生深情地朗读)
  
  四、迁移拓展,感受诗歌的创造美
  
  师: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思乡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写一写乡愁,体会一下创作的快乐?
  (学生思考、写作)
  生:乡愁是深秋的枫叶,飞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舞蹈着我的双眸,壮烈着我的文字,超脱成寻根的红色感叹号。
  师:非常有诗意,意境很美!
  生:乡愁是一轮明月,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师:能和古诗词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不错!
  生:乡愁是风霜刻下的皱纹,请让我为你擦去未干的泪痕!乡愁是岁月发出的请柬,请让我为你敲响心灵的琴音!
  师:好凄美的思乡曲!富有音乐美啊!
  生: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乡愁是串串驼铃,声声叩响游子的心扉……
  (热烈鼓掌)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的诗人,把我又一次带入了思乡的愁绪。乡愁是音乐中柔美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凄美的恋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是余光中先生系列乡愁诗中的一首。他还有一首乡愁诗在华人世界也广为传诵,那就是《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二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课件展示诗歌)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愿把它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让我们用一生一世去品味一个游子地理的乡愁、历史的乡愁和文化的乡愁!
  (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同学们一起来唱,好吗?
  (在师生同唱中下课)
其他文献
【摘 要】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立校之本,优秀人才培养为学校质量之源。学校应以长期主义的视角,以变中求稳的心态,遵循“取势,明道,优术”策略,从持续组织变革、厚重师德建设、多元专业培养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学校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关键词】学校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 组织变革 师德建设 教师培训  发展和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词。而实现发展和创新的前提,必然是建立在丰富多元、结构合理的人才资源基础之上。正
2019年1月7日至24日,在芬中教育协会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究学院的组织安排下,我随广东省中学骨干校长代表团赴芬兰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芬兰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图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幅图景中,芬兰的师资、课程与评价三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一、师资: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从师范生入学时的生源选择到教师职前教育,再到教师职后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芬兰经验”独树一帜,“专业”与“信任”构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地避免知识浅层化、表面化,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才能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学习有“根”的数学。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不断向纵深发展,数学素养才能获得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 数学本质 模型思想  数学的深度学习,是指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深度参
在当今的中国,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和品位,是较之提升GDP更重要的工作。而在其中,弘扬和推进书道的发展是最适宜和最有效的。自古至今,写书、欣赏和研究书道者,多基于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所做,成就了中国书道这一独特、丰富、个性化明显、人们喜闻乐见、富有创新激情、承载多元文化的宝贵遗产。  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2 000至3 000年间,在任何史料中,虽未见殷周贞人(占卜者)的甲骨刻画有书道方面的
当前,无论是学校教案的要求还是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设计比赛,在三维目标的表述上都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标配表述。长期坚持这样的排列顺序,自然就出现了一节课的设计只要把知识目标落到实处就是好课的传统思维,情感目标大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把它当成真正的课堂目标去完成。在这种设计理念指导下,教师第一关心的当然就是这节课有哪些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为了完成相应的知识传授,老师发现只
2005年秋季,语文出版社编辑一行15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西彻斯特大学(West Chest University)教育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做短期研修,同时也参观了彻斯特县(Chest County)的三所中小学,并与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但这一次身临其境后,耳闻目睹的感受之深远远超过原先纸上的见闻。虽然只有
沈景娟,北京市古城中学副校长,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石景山区心理骨干教师,石景山教委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师,社区教育志愿者。  《中国教师》:沈校长您好,请您先介绍一下古城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  沈景娟:我们是2007年开始参与王曦所长主持的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的,当时共有6名老师参与。那时候,我们学校的生源并不好,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
最近,笔者在检阅《宪法》条款时,发现一处用语不当的地方,谨此提出,以备商榷: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1款  笔者以为,此处“母亲”一词有欠妥当,当修改为“妇女”。这点从《宪法》及其他法律条文的对比中看得更加清楚。同是《宪法》第49条,第4款则表述为: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而《婚姻法》则在第2条第2款中明确表述为:
主持人的话  《鼠疫》是法国作家加缪表达其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小说。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具有选择的自由。在一个荒谬的处境中,就如身处一个鼠疫横行的世界,我们可以如何选择?里厄医生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选择了抗争,哪怕看不到希望,哪怕鼠疫永远不会被完全消灭。某种意义上,教师也处在一个“鼠疫”永远不会被消灭的处境中:看似重复的教学生活中随时都可能蔓延的懈怠情绪、社会上种种偏见对教师生活的侵蚀、教师所面临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旗帜,是一校之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校长的管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而一个校长的管理艺术、管理才能取决于校长自身素质的高低。  思想素养高一点  做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肆意生长,张扬生命的时期,只有丰沛的情感灌溉,才能护佑这些幼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校长须是一个有情感温度,有生活情趣的人,要有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