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具体的教学课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知识等多个方面来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成为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策略和战略选择,成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技术途径与价值追求。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因此,若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如在导入《制作特色的贺卡》新课时,笔者说:“同学们,这个月有几位同学过生日,老师特意用电脑设计了几张生日贺卡送给他们。”然后笔者用投影仪展示了这些贺卡,并问:“大家觉得这些贺卡制作得怎么样?”学生们都说:“非常精美,有创意!”“那你们能不能制作一张有意义、有创意的卡片送给他们,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能。”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点燃了创新激情。这一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小学信息技术并非纯粹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而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知求问的好奇心,那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做好教师评价的同时,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在原有技术水平上提高,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笔者指出学生作品的创意之处和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体会创新的喜悦。
三、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讲授式”“串讲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与自己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类型符合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学生同伴中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所具有的独特环境条件,可以让全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彼此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务。学生处于协作学习、协作研究的环境中,他们在学习中协作,在协作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
如在《制作校园小报》一课,学生自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校园小报。首先,笔者把自己制作好的或搜集到的校园小报放到网站上,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聊天室和BBS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分析作品制作的特点,从中拓展出更多新思路,然后利用因特网搜索更多、更新的资料,制订出一份校园小报的制作方案。最后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合作创作出一份校园小报。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张张有独创特色的校园小报跃然而生。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生的质疑、假设、探究、想象、发散与聚合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巧妙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性活动。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难题,并不断领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例如在教学《图像变变变》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书本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图中的花有问题,都是同一朵花变来的,有的花方向变了,有的花变高了,有的花变胖了,有的花不但方向变了,腰也弯了。”笔者肯定了他的说法:“你真棒!发现了那么多花的形状。那你认为它们是如何变化得到的呢?”笔者让学生阅读书本,分析问题。通过阅读,学生说:“花的方向变了,是用图像翻转/旋转工具实现的;花变高、变胖、弯腰是用图像拉伸/扭曲工具实现的。”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很快得到了解决。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的方法,而且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联合国开发署首席技术顾问Allen博士在1995年调查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后,说: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构造和程序设计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主题练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感受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在《综合活动:创作专题小报》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创作自己的小报,题材不限,形式不拘,要有创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小报主题及内容,上网收集小报素材资料。最后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运用Word创作出題材多样、想象丰富、风格各异、图文并茂的专题小报,还有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运用PowerPoint创作出富有动感、内涵深刻的动画专题小报。这种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激发、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成为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策略和战略选择,成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技术途径与价值追求。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因此,若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如在导入《制作特色的贺卡》新课时,笔者说:“同学们,这个月有几位同学过生日,老师特意用电脑设计了几张生日贺卡送给他们。”然后笔者用投影仪展示了这些贺卡,并问:“大家觉得这些贺卡制作得怎么样?”学生们都说:“非常精美,有创意!”“那你们能不能制作一张有意义、有创意的卡片送给他们,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能。”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点燃了创新激情。这一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小学信息技术并非纯粹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而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知求问的好奇心,那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做好教师评价的同时,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在原有技术水平上提高,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笔者指出学生作品的创意之处和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体会创新的喜悦。
三、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讲授式”“串讲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导演”的身份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与自己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类型符合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学生同伴中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所具有的独特环境条件,可以让全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彼此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务。学生处于协作学习、协作研究的环境中,他们在学习中协作,在协作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
如在《制作校园小报》一课,学生自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校园小报。首先,笔者把自己制作好的或搜集到的校园小报放到网站上,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聊天室和BBS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分析作品制作的特点,从中拓展出更多新思路,然后利用因特网搜索更多、更新的资料,制订出一份校园小报的制作方案。最后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合作创作出一份校园小报。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张张有独创特色的校园小报跃然而生。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生的质疑、假设、探究、想象、发散与聚合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巧妙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性活动。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难题,并不断领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例如在教学《图像变变变》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书本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图中的花有问题,都是同一朵花变来的,有的花方向变了,有的花变高了,有的花变胖了,有的花不但方向变了,腰也弯了。”笔者肯定了他的说法:“你真棒!发现了那么多花的形状。那你认为它们是如何变化得到的呢?”笔者让学生阅读书本,分析问题。通过阅读,学生说:“花的方向变了,是用图像翻转/旋转工具实现的;花变高、变胖、弯腰是用图像拉伸/扭曲工具实现的。”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很快得到了解决。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的方法,而且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联合国开发署首席技术顾问Allen博士在1995年调查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后,说: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构造和程序设计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主题练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感受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在《综合活动:创作专题小报》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创作自己的小报,题材不限,形式不拘,要有创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小报主题及内容,上网收集小报素材资料。最后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运用Word创作出題材多样、想象丰富、风格各异、图文并茂的专题小报,还有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运用PowerPoint创作出富有动感、内涵深刻的动画专题小报。这种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激发、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