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诊重症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并发症和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化指标白蛋白检验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14d,研究组的血淀粉酶、AST、血糖有明显的改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死率高是该病的显著特征。但是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是胰腺液异常分泌,因此,绝对禁食且联合胃肠减压,减少胰腺液分泌是该病治疗的关键。但是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并且又是一种分解高、代谢高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最近几年来,有关研究报道[1]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恢复,但是这一做法的分歧较大,因此为了探究早期舱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作者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所实习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作者实习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卫生部制定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满足诊断标准;一周内未接受其他任何药物或者物理等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上述标准共入选9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均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5.31±2.41)岁,胆道疾病18 例,高脂血症11例,暴饮暴食或饮酒10例,特发性SAP 9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34.43±3.12)岁,胆道疾病20例,高脂血症12例,暴饮暴食或饮酒11例,特发性 SAP 5例。两组逐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方面着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鼻空肠营养管的头部蘸上一些温开水,清润营养管头部,采取平卧位,胃镜下降鼻肠管放到胃内,要求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内镜通过口部置入,同时置入异物钳夹住导管的前端,慢慢放入到近端空肠,保证导管置入的深入适宜及肠内并无盘曲时,退出内镜,固定导管。置管后第一天借助输液器慢慢输注500mL的温生理盐水,第2天持续输入250~750ml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生产企业:荷兰纽迪希亚出口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J20040076),每隔3~4h 口服250~350ml,肠道适应后变为间断输注,同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养剂的剂量和浓度。
1.3评价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化指标,同时细致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通过卡方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3.82±5.87)d,住院费用为 (3.11±1.55)万元,感染率为29.16%,并发症发生率为35.41%,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化指标中白蛋白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淀粉酶、AST、血糖在治疗后的14d,均有所好转,对比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x±s %]
表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病突然,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胆道疾病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大多数医生主张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例如胃肠减压、禁食及营养支持等措施。特别是营养支持,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但是长期肠外营养极易造成毒素、细菌移位,从而造成各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管丽红等[2]研究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胃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
段建华[3]研究显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长时间的肠外营养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再加上静脉滴注方式极易造成患者血气胸、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出现,而且由于静脉滴注药物的量较大,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坚持,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李飞跃[4]研究得知,长期肠外营养还会引起患者肠道营养物质——氨基酸的流失,使得肠粘膜进一步萎缩,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肠道功能衰竭的显现。但是,肠内营养经过空肠营养管把营养要素直接打入空肠内,在确保患者营养充分的同时,又可以为肠粘膜提供营养支持,确保肠粘膜正常存在,加快患者肠道蠕动,缩短治疗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淀粉酶、AST、血糖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在胃肠功能渐渐削弱的情况下持续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尽量抑制机体组织的分解,从而有效预防营养不良现象的出现。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病的发展: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胰腺的分泌,预防胰腺炎的出现;使得营养素直接同患者的肠粘膜相接触,同时为肠粘膜正常代谢提供营养支持,增强患者肠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感染MODS的风险。因此,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强烈时期,需要提供适量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源源不断的营养支持的同时,有效保护的患者的肠道,避免肠道病菌移动,从而造成病情迅速恶化。
总之,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影响状况,安全、经济性特征明显。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同时病情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显著。所以,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增加研究样本的数量等),从而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金洲祥,刘海斌,王向昱.早期肠内营养对肥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02):347-350.
[2]管丽红.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01):48 -50.
[3]段建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05):10-12.
[4]李飞跃,耿长辉,曲红梅.早期腸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2 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08):14 -16.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死率高是该病的显著特征。但是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是胰腺液异常分泌,因此,绝对禁食且联合胃肠减压,减少胰腺液分泌是该病治疗的关键。但是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并且又是一种分解高、代谢高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最近几年来,有关研究报道[1]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恢复,但是这一做法的分歧较大,因此为了探究早期舱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作者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所实习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作者实习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卫生部制定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满足诊断标准;一周内未接受其他任何药物或者物理等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上述标准共入选9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均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5.31±2.41)岁,胆道疾病18 例,高脂血症11例,暴饮暴食或饮酒10例,特发性SAP 9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34.43±3.12)岁,胆道疾病20例,高脂血症12例,暴饮暴食或饮酒11例,特发性 SAP 5例。两组逐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方面着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鼻空肠营养管的头部蘸上一些温开水,清润营养管头部,采取平卧位,胃镜下降鼻肠管放到胃内,要求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内镜通过口部置入,同时置入异物钳夹住导管的前端,慢慢放入到近端空肠,保证导管置入的深入适宜及肠内并无盘曲时,退出内镜,固定导管。置管后第一天借助输液器慢慢输注500mL的温生理盐水,第2天持续输入250~750ml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生产企业:荷兰纽迪希亚出口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J20040076),每隔3~4h 口服250~350ml,肠道适应后变为间断输注,同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养剂的剂量和浓度。
1.3评价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化指标,同时细致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通过卡方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3.82±5.87)d,住院费用为 (3.11±1.55)万元,感染率为29.16%,并发症发生率为35.41%,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化指标中白蛋白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淀粉酶、AST、血糖在治疗后的14d,均有所好转,对比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x±s %]
表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病突然,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胆道疾病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大多数医生主张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例如胃肠减压、禁食及营养支持等措施。特别是营养支持,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但是长期肠外营养极易造成毒素、细菌移位,从而造成各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管丽红等[2]研究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胃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
段建华[3]研究显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长时间的肠外营养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再加上静脉滴注方式极易造成患者血气胸、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出现,而且由于静脉滴注药物的量较大,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坚持,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李飞跃[4]研究得知,长期肠外营养还会引起患者肠道营养物质——氨基酸的流失,使得肠粘膜进一步萎缩,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肠道功能衰竭的显现。但是,肠内营养经过空肠营养管把营养要素直接打入空肠内,在确保患者营养充分的同时,又可以为肠粘膜提供营养支持,确保肠粘膜正常存在,加快患者肠道蠕动,缩短治疗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淀粉酶、AST、血糖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在胃肠功能渐渐削弱的情况下持续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尽量抑制机体组织的分解,从而有效预防营养不良现象的出现。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该病的发展: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胰腺的分泌,预防胰腺炎的出现;使得营养素直接同患者的肠粘膜相接触,同时为肠粘膜正常代谢提供营养支持,增强患者肠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感染MODS的风险。因此,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强烈时期,需要提供适量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源源不断的营养支持的同时,有效保护的患者的肠道,避免肠道病菌移动,从而造成病情迅速恶化。
总之,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影响状况,安全、经济性特征明显。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同时病情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显著。所以,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增加研究样本的数量等),从而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金洲祥,刘海斌,王向昱.早期肠内营养对肥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02):347-350.
[2]管丽红.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01):48 -50.
[3]段建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05):10-12.
[4]李飞跃,耿长辉,曲红梅.早期腸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72 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08):1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