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省响应国家的政策,在2015年提出了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分层走班教学方式的发展。文章以初中科学学科为例,论述了初中科学走班教学的原则,探索了初中科学分层走班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促进分层走班教学法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助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分层走班;初中科学;课堂研究;原则;反思
  一、初中科学分层走班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学生在智力、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层教学就是为了让不同学生都有获得感,不然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走入分快慢班、歧视后进生这样的歧途,与教育公平性背道而驰。
  (二)成绩与自愿结合的原则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开展教学。为防止因为随意性而可能造成的混乱和不稳定,学校根据某一阶段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对学生予以综合评价,在教师建议、学生自我申报和家长确认同意后进行分班。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在中国的实行起步较晚,很多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现今分层走班教学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学上的细节还没有完善,使得教学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可以先以一个学科作为试验对象,经过探索研究之后,将其中的细节进行优化,再推广到其他学科,以免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四)动态管理的原则
  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可根据学生一个阶段后的成绩,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对分层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反之则降层,按照班级人数5%的比例进行升降,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当然,这里的“动态管理”指的是在分层教学中,其他学科、其他时间和事务都按照原来的行政班进行管理。
  二、初中科学分层走班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依据不同的需求与设计,可以分为层次固定模式、双向对流模式、捆绑分层模式和组合交叉模式等多种模式类型。一般而言,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是参照学生基础性课程学业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相应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潜力等因素,按照学生意愿进行A、B两级或A、B、C三级的分班式分层教学。
  (一)搭建各级目标的一体化衔接阶梯
  落实分层走班模式下的有效教学,首先需要围绕“分层”,依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确定“最近发展区”,科学制定不同分层班的不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并有效整合,搭建各个层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衔接阶梯,实现几个层级教学和学习的一体化设计,为学生的再次分层建立基础。
  针对A层级学生(基础班)制定的目标除了注重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清晰理解和掌握,对基本能力的培养与巩固,还需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B层级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基于此制定的目标重在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帮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建构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指导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引导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迁移。C层级学生(拓展班)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知识体系清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较强,对已学知识可以自觉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认知建构。基于此制定的目标,除了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强调变化与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成分层分类的关联性教学预备
  依据分层教学目标进行课前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进行分类别的层次设计,具有针对性,保证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分层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和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分为三个类别,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基础内容为第一类;第二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在第一类别之上,属于“轴心外第一环”的提高性内容;第三类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综合思考,深入分析,属于“轴心外第二环”的延伸性学习内容。A层级学生不需要学习;B层级学生达到认识和理解即可,也不需要深入探究;C层级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分析和巩固,达到知识拓展、迁移和应用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动态的评价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涵盖学生各个方面,具有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必须坚持“情感教育、过程控制、激励和进度和阶段评价”的多种评价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通过测试或实践、讨论、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形式,建立学生评价体系。采用这种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的难点,方便后期对学生加强培养,巩固知识,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体强调,个别问题尽快与学生进行沟通,减少精力浪费,更加专注于核心素养培养,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两得。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初中科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
  下文就以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中的《水的浮力》一课作为例子,浅谈分层走班教学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B层学生课例分析
  授课对象:B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和过程如下。
  1.课前引導,说一说你知道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让全班学生进行自由谈论,随机提问多名学生,请他们分别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浮力的知识,之后找其中一名学生将所有同学所说的知识都写到黑板上,再找另一位学生对黑板上的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从而形成以浮力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勾画出浮力相关的思维导图。
  2.进入探究,测一测浮力的大小。假设要测试一个鸡蛋在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请学生说出这个测验当中需要用到的器材与测试的方法,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浮力的测量,如阿基米德法、称重法等等。之后再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推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3.进阶探索,设计不同的情景,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浮力的大小。设计不同的情景与物品,可以是在同一情景当中不同物体之间进行浮力大小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物品在不同场景当中的浮力比较。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度思考浮力的相关知识。
  4.总结与应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于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本课中所提到的关于浮力的知识与计算公式进行复习总结,谈一谈在生活中使用到浮力的生活现象,如农民选种、游泳圈、曹冲称象等。让学生谈一谈浮力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使用,如杨梅与虫子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将杨梅放进酒中来去除寄生虫等。科学课程的相关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到生活当中,将学习的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A层学生课例分析
  授课对象:A层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
  教学设计和过程如下。
  1.我能构建,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来导出新知识。在浮力教学之前,学过力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进行浮力讲解之前,先进行思维导图的构画,之后引入浮力的概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制作浮力的思维导图,之后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将所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公示,之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正确的浮力思维导图。
  2.我能应用。设计了三个问题和变式,引导学生做有关浮力大小的判断和基本计算。
  3.我能挑战。以巧克力作为礼物,激发学生来参加挑战,选择不同分值的练习题目,分组派代表进行轮流作答。
  评析:整节课从“我能构建”“我能应用”“我能挑战”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学会浮力知识开始,到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最后让学生挑战自我,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自信心。
  (三)效果比较
  同样的课程,所面对的学生的资质不同,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有所不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组织的形式记忆、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有所不同。
  1.教学目标设定的不同。根據学生的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B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程度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而A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运用上有所欠缺,学习的信心不足,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授如何进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B班采取比较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实验、探究、质疑、辩论、说理等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其潜能;A班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竞争等形式,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并培养竞争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心系学生,准确掌握各层学生的学情,吃透教材,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准确、科学地制订分层教学目标,进行最合理的教学设计,灵活落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及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延杰.分层走班教学要对症下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6):111.
  [2]韩艳玲,毕宪顺.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分层走班制实施路径探析[J].考试研究,2016(03):86-90.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鉴赏的开放,是不是感悟可以跟着感觉走甲是不是开放就可以随心所欲?是不是学生在课堂上怎样答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教师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所有的
本文结合航测内业常规作业流程介绍了其数字制图局域网络的建立,提出了该网络下的数据结构形式及其管理方法。
本文介绍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多种以PVDF为敏感材料的用于机器人智能抓取的传感器,并讨论了PVDF传感器应用前景 。
【摘要】微课与初中数学的结合,在应用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文章从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运用策略,以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方法;运用;思考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程,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内容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该模式,以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翻转课堂”教学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等方面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正>磁力泵机组通常由离心泵、磁力泵偶合器和电动机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不仅关系到磁力泵运行的经济性,也影响到磁力泵运行的可靠性.
本文从分析GIS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入手,阐明了快速原型法在GIS工程建设的软件开发的地位与作用,继而简述了原型法开发模型的思路,并对BIS原型开发工具的使用与特点进行了分析。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样东西产生了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去研究它,努力弄懂弄透它,直到完全理解或完成它。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他在学习该学科时就会充满信心,学习时就会充满激情,他的这一学科成绩自然会得到快速提高。文章对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策略  一、策略一:難度适中  选择的题目过于简单,学
注记是地籍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注记要素——字位为对象,研究了在最佳位置上界址点号自动注记的原理、算法以及其实现过程,其结果符合数字地籍测量的要求,便于图形信息系统的管理,实用方便。
目的 探讨人胎小肠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小肠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从第3个月开始,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