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惯养成教育不仅可在短期内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经历有效学习,还将对学生的一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习惯养成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在音乐教学中,演唱活动十分普遍,而小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演唱习惯,切实优化学生的演唱行为,使其积极展现自己的歌曲表现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演唱姿势、培养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培养学生的气息吞吐习惯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学生的演唱习惯。
关键词:小学音乐;演唱习惯;培养策略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落实组织教育的基本活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不断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其中,演唱是最常见的音乐表现方式,是小学生通过发音器官去演唱歌曲、展现歌曲旋律的实践活动,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演唱习惯十分重要,是改善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活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演唱行为,及时纠正学生的演唱行为,逐步优化学生的演唱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演唱姿势
演唱姿势是指小学生在演唱时的肢体状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更易于让学生发声、吐气,使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去演唱歌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驼背、垫肩等不良行为姿势,而这就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演唱状态。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演唱姿势,让学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
在演唱活动中,笔者会经常提醒学生要昂首挺胸、腿要站直,且眼睛要尽量目视前方,不可耸肩、或者是像没有骨头一样瘫在一旁,希望学生能够以高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肢体。在坐着时,学生则要挺直背部,双腿与椅子呈90°,不可跷二郎腿、一直哆嗦,或者是趴在课桌上。通过长期的行为监督与引导,本班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演唱姿势。面对学生的进步表现,笔者会及时赏识学生、肯定学生,还会为学生颁发小红花、学习用品等,由此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相互监督、严于律己,不断优化自己的演唱姿势。
二、培养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
在演唱歌曲时,小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十分重要,关系着小学生演唱能力的发展情况。有的小学生咬字不够清晰,说起话来瓮声瓮气,在演唱歌曲时会显得尤为明显,无法清晰地演唱出歌词,难以实现有效演唱。有的小学生习惯依靠喉咙发声,不能使用丹田气息,所以在演唱歌曲时对嗓子的耗损比较严重,而且在唱高音时也会出现气息不足、音高不够等现实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培养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切实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声习惯,使其在演唱歌曲时做到灵活自如、轻松自在。
比如,本班有一些学生的语言发音习惯很差,不习惯张开嘴巴,所以说起话来瓮声瓮气,音量较低、咬字模糊。对此,笔者就及时介入咬字训练,让学生学习常见的音节,一字一字纠正学生的咬字方式,规范学生的语音能力,保證学生所发出的音节是饱满的、准确的。经过长期坚持,这些学生的咬字变得愈加清晰,而这就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演唱效果。再者,笔者也会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声方式,引导学生寻找丹田,使其感受通过丹田发声的方式方法,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发声习惯,保护学生的嗓子。
三、培养学生的气息吞吐习惯
一个人的气息长短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演唱歌曲的效果,且学生需要在演唱歌曲时灵活吞吐气息,调整呼吸旋律,否则便有可能在演唱歌曲时出现气息不足、失声、破音等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气息吞吐习惯,尽量延长学生的气息吞吐周期,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气息吞吐方式,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比如,在引导学生练习吸气方式时,最常用的方式便是让学生闻花香,即学生要闭上眼睛闻花香,大胆想象,由此进入某种意境,不可出声、不可耸肩、不可摇头晃脑,气息要自然平稳,缓和有度。因此,笔者会经常组织学生“闻花香”,锻炼学生的吸气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吸气习惯。再如,笔者也会组织学生练习屏气能力,即笔者会设计一些节奏,让学生随着笔者的手势快速吸气,然后进入屏气状态,在此过程中练习各个音程、母音,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然后再随着笔者的手势呼气。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唱习惯可以更好地改善学生的演唱能力,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使其能够真正实现长足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演唱姿势,纠正不良站姿、坐姿,让学生做到昂首挺胸,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咬字发声习惯、气息吞吐习惯,综合优化学生的演唱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科学演唱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理渗透[J].名师在线,2017(12):77-78.
[2]盛昕熳.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演唱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89.
关键词:小学音乐;演唱习惯;培养策略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落实组织教育的基本活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不断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其中,演唱是最常见的音乐表现方式,是小学生通过发音器官去演唱歌曲、展现歌曲旋律的实践活动,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演唱习惯十分重要,是改善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活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演唱行为,及时纠正学生的演唱行为,逐步优化学生的演唱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演唱姿势
演唱姿势是指小学生在演唱时的肢体状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更易于让学生发声、吐气,使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去演唱歌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驼背、垫肩等不良行为姿势,而这就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演唱状态。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演唱姿势,让学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
在演唱活动中,笔者会经常提醒学生要昂首挺胸、腿要站直,且眼睛要尽量目视前方,不可耸肩、或者是像没有骨头一样瘫在一旁,希望学生能够以高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肢体。在坐着时,学生则要挺直背部,双腿与椅子呈90°,不可跷二郎腿、一直哆嗦,或者是趴在课桌上。通过长期的行为监督与引导,本班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演唱姿势。面对学生的进步表现,笔者会及时赏识学生、肯定学生,还会为学生颁发小红花、学习用品等,由此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相互监督、严于律己,不断优化自己的演唱姿势。
二、培养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
在演唱歌曲时,小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十分重要,关系着小学生演唱能力的发展情况。有的小学生咬字不够清晰,说起话来瓮声瓮气,在演唱歌曲时会显得尤为明显,无法清晰地演唱出歌词,难以实现有效演唱。有的小学生习惯依靠喉咙发声,不能使用丹田气息,所以在演唱歌曲时对嗓子的耗损比较严重,而且在唱高音时也会出现气息不足、音高不够等现实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培养学生的咬字发声习惯,切实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声习惯,使其在演唱歌曲时做到灵活自如、轻松自在。
比如,本班有一些学生的语言发音习惯很差,不习惯张开嘴巴,所以说起话来瓮声瓮气,音量较低、咬字模糊。对此,笔者就及时介入咬字训练,让学生学习常见的音节,一字一字纠正学生的咬字方式,规范学生的语音能力,保證学生所发出的音节是饱满的、准确的。经过长期坚持,这些学生的咬字变得愈加清晰,而这就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演唱效果。再者,笔者也会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声方式,引导学生寻找丹田,使其感受通过丹田发声的方式方法,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发声习惯,保护学生的嗓子。
三、培养学生的气息吞吐习惯
一个人的气息长短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演唱歌曲的效果,且学生需要在演唱歌曲时灵活吞吐气息,调整呼吸旋律,否则便有可能在演唱歌曲时出现气息不足、失声、破音等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及时培养学生的气息吞吐习惯,尽量延长学生的气息吞吐周期,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气息吞吐方式,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比如,在引导学生练习吸气方式时,最常用的方式便是让学生闻花香,即学生要闭上眼睛闻花香,大胆想象,由此进入某种意境,不可出声、不可耸肩、不可摇头晃脑,气息要自然平稳,缓和有度。因此,笔者会经常组织学生“闻花香”,锻炼学生的吸气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吸气习惯。再如,笔者也会组织学生练习屏气能力,即笔者会设计一些节奏,让学生随着笔者的手势快速吸气,然后进入屏气状态,在此过程中练习各个音程、母音,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然后再随着笔者的手势呼气。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唱习惯可以更好地改善学生的演唱能力,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使其能够真正实现长足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演唱姿势,纠正不良站姿、坐姿,让学生做到昂首挺胸,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咬字发声习惯、气息吞吐习惯,综合优化学生的演唱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科学演唱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理渗透[J].名师在线,2017(12):77-78.
[2]盛昕熳.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演唱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