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将其视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意对感染的熏染。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广泛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使学生积极发展德、智、体三方面的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钻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语文学科既是工具、知识、能力、文学鉴赏的结合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思想和哲学。学生理解文本思想内容、明确文章主旨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语文道德教育的过程。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深入分析和理解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有效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教授学生汉语基础知识,同时渗透德育。我们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现实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促进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内容体现了强烈的德育思想。这本教科书讲了一个外国故事。在圣诞节前夕,一个名叫保罗的人偶然遇到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一夜之间,这个可怜的孩子的言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的心。让保罗认识到《给予是快乐的》崇高品质。在教学中,教师使用教材中特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欣赏课文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你想成为教材中的哪一位英雄,兄弟还是保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不再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将“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所以自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
《开国大典》《长征》等课文,讴歌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展示了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使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強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扬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长城》《桂林山水》等文字描写了祖国山河壮阔、文化灿烂的景象。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可以使学生得到爱与美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以渗透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尊重他人、认真做事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述了西湖的神奇景象。诗中的山光和水色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朝气蓬勃、心胸开阔的激情。由于这个原因,只要给学生一点时间来重复,他们自然会把他们带入一个良好的状态。他们不仅会享受他们的眼睛和他们的心,而且他们会更重要。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自然在情境中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示了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让学生边听边看视频,学生视觉感受桂林的美丽的风景,觉得祖国的宏伟美丽的山脉和河流,一种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自发产生。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水的崇高情感。
三、字、词、句学习,融合德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了一些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教育。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结构独特。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发现汉字与高尚思想的关系,将汉字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汉字“尊”时,引导一组词来表示“尊”、“敬”、“爱”、“敬”,并用这些词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尊”的含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德和礼貌,在词语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了道德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行为。
四、加强朗读,品情悟道
语文文本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教学中,朗读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情感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的钦佩;《挑山工》表达了毅力和勇气,这些精神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进而改正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爱心、缺乏奉献精神、意志薄弱的缺点。
五、加强实践,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而且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因此,可以在课堂之外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文化素养的升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比童年演讲、手抄报、图片展、电影、实地参观考察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手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文本德育内容,抓住文本中生动人物的崇高形象和深刻故事,用课堂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利.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建设,2019(5):76-77.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黄卫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06):68-71.
[4]姚丽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5-1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使学生积极发展德、智、体三方面的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钻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语文学科既是工具、知识、能力、文学鉴赏的结合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思想和哲学。学生理解文本思想内容、明确文章主旨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语文道德教育的过程。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深入分析和理解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有效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教授学生汉语基础知识,同时渗透德育。我们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现实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促进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内容体现了强烈的德育思想。这本教科书讲了一个外国故事。在圣诞节前夕,一个名叫保罗的人偶然遇到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一夜之间,这个可怜的孩子的言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的心。让保罗认识到《给予是快乐的》崇高品质。在教学中,教师使用教材中特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欣赏课文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你想成为教材中的哪一位英雄,兄弟还是保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不再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将“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所以自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
《开国大典》《长征》等课文,讴歌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展示了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使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強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扬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长城》《桂林山水》等文字描写了祖国山河壮阔、文化灿烂的景象。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可以使学生得到爱与美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以渗透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尊重他人、认真做事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述了西湖的神奇景象。诗中的山光和水色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朝气蓬勃、心胸开阔的激情。由于这个原因,只要给学生一点时间来重复,他们自然会把他们带入一个良好的状态。他们不仅会享受他们的眼睛和他们的心,而且他们会更重要。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自然在情境中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示了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让学生边听边看视频,学生视觉感受桂林的美丽的风景,觉得祖国的宏伟美丽的山脉和河流,一种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自发产生。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水的崇高情感。
三、字、词、句学习,融合德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了一些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教育。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结构独特。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发现汉字与高尚思想的关系,将汉字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汉字“尊”时,引导一组词来表示“尊”、“敬”、“爱”、“敬”,并用这些词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尊”的含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德和礼貌,在词语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了道德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行为。
四、加强朗读,品情悟道
语文文本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教学中,朗读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情感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的钦佩;《挑山工》表达了毅力和勇气,这些精神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进而改正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爱心、缺乏奉献精神、意志薄弱的缺点。
五、加强实践,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而且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因此,可以在课堂之外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文化素养的升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比童年演讲、手抄报、图片展、电影、实地参观考察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手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文本德育内容,抓住文本中生动人物的崇高形象和深刻故事,用课堂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利.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建设,2019(5):76-77.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黄卫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8(06):68-71.
[4]姚丽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