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了脊梁弯了腰杆的悲情人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八课。这是一篇以刻画人物为主的短篇小说,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典型的农村父亲,也是一个为了活出尊严终其一生与贫困生活抗争的形象。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大部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就只是停留在刚刚解决了温饱的状态,只有少数眼光敏锐头脑灵活的先行者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宽余起来。这些日子过得宽余起来的农民于是想办法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修建高大宽敞的房子就成了他们的首选。那些修建的新屋,地势开阔,台阶高,玻璃窗户明亮得晃眼。它们不仅是物质生活超前的代表,也是屋主在村子里活出人样活出尊严的象征。于是,这一座座有着高高台阶的新屋,刺激着也鼓舞着那些落在后面的村民们向它看齐,朝它奋斗。“父亲”就是被刺激着的人群中的一个代表。
  父亲向往别人家那有着高台阶的新屋。这个愿望也许从未对人提起过,只是那看别人高台阶时的眼神,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文中写道:“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课文第13段)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是因为自家的台阶实在是太低。台阶是一家之主创造了多少价值的体现,是村人面前的脸面,是挺直脊梁的筹码,是地位高低的证明。台阶低,地位当然就低。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对尊重的要求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使他为自己确立毕生的奋斗目标,那就是造一座有着高台阶的新屋。
  要说父亲的这个理想似乎并不是很高远,但对于当时贫困的家境来说,这个理想还是有点奢侈。但父亲不怕。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父亲不仅有理想,有目标,有热情,而且他自我感觉还有使不完的劲。他们家低矮的三级台阶是用三块青石板铺成的。那三块青石板还是打赌赢来的呢。当初父亲力气大,石匠说要是这每一块石板父亲能一口气背到家,就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课文第2段)。
  父亲有了建高台阶新屋的理想后,就开始默默地着手准备了。而这个准备是艰辛而又漫长的。每捡回一块砖、一片瓦,每积攒一个角票,父亲都做得非常认真。父亲把他的每一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年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去大山里砍一趟柴,遥远的路途能把父亲的草鞋磨穿底。父亲一次竟能狠命砍一担半柴回来,卖得一元五角钱。这样的准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好几次后,父亲终于觉得造房的时机成熟,“便选定日子,破土动工”。造房过程的辛苦,文中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作者的有意的“忽略”。而读者对这种辛苦是不难想象的。文章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父亲天没亮就起床踏黄泥。那个深秋,露水和雾气都很大,“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课文第19段)。这个细节是父亲建房过程中的一個特写镜头。无论造房如何辛苦,父亲肯定不会觉得苦,因为他的内心是甜的。
  房子造好了,理想终于实现了。人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一种说不出的高兴。父亲的高兴也极具个性。辛苦奋斗一辈子的他因为新屋的建成而一下子进入公众的视野,让大家瞩目起来。按道理说,这是他想要的效果,是他获得地位获得尊严的开始。在这个时候,他本应昂首挺胸,一脸骄傲的笑。可是老实厚道、低眉顺眼惯了的他,想挺胸挺不直,想笑露出的是尴尬的笑,想像以前那样坐到台阶上,竟然感觉不自在。究其原因,还是父亲潜藏在内的自卑心理作怪。这种自卑心理是在长期经济地位低下的境况中形成的,它在父亲的内心几乎是根深蒂固,难以消除,所以台阶突然变高之后,父亲的地位、父亲的心理并没有随之变高,所以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这不免让人心生悲凉。
  更让人悲凉的还在后头。新屋造好后,曾经力大如牛的父亲,有一次挑水的时候竟然闪了腰。这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偶然现象,事实上却是一种必然。父亲为造房子奋斗了大半辈子,现在人也老了,身体也已经垮了。但父亲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在闪了腰没事可干的时候,总觉得很烦躁,连跟别人聊天的兴趣都没有了。本来是收获了理想,可是却表现出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看似矛盾的结局,却是在情理之中的。一方面,人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会受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的鼓舞,身体和精神多处于亢奋状态,自身感觉是比较强大的,身体上的衰弱、不适等很容易被精神掩盖。而一旦精神支柱消失,身体上的各种毛病自然就显现出来。另一方面,父亲是个传统的农民,是个耕田种地、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对他来说,劳作就是创造,劳作才有收获,劳作才能体现他的人生价值。可以说劳作就是生命。因此,一旦不能劳作,他就会感觉若有所失。这不是一个个案,而是千千万万淳朴的农民的普遍现象。
  再次审视“父亲”这一形象,我们发现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有自尊,不甘落人之后,他要跻身于受人尊重的行列。所以,他为自己确立了长远的生活目标,并穷尽毕生之力而为之奋斗,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也算得上感天动地。同时,他又是个老实厚道、勤劳朴实的农民,他脚踏实地一砖一瓦地劳动兴家,就像春燕衔泥,一点一点地累积,虽然慢,虽然辛苦,但他却乐此不疲。另外,在他的身上还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手足无措,习惯坐台阶的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作为读者,我们并没有被这一精神振奋,相反,笼罩心头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凉和酸楚。想要挺直脊梁活出尊严的父亲,为什么最后竟是直不起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农村经济极端落后,使得他的创业过程无比艰难。只有发展生产力,搞活农村经济,才能改变农民的生活现状。
  所幸的是,由于国家的日益繁荣,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现在农村经济已有大幅度的提升,农民生活也得到大面积的改善。让我们的八亿农民活得有幸福感,有尊严感,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我们全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愿天下所有的农民父亲,挺直脊梁,幸福生活!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童年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学习活动常常远离了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整齐划一的学习任务,偏离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自主性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以应对考试为本,猜题押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背离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为此,实施减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做好调查 
期刊
近年来“快乐教育”“成功教育”成为社会主流,批评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往往被人们忽视。树木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叶;树人需要关心爱护,也需要批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批评教育。但是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害怕被批评
期刊
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集中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教给学生识字的技巧,让他們喜欢学习汉字,快乐识字,尤为重要。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并尝试使用这样的一些技巧,效果很好,愿与同仁共勉。  一、在生活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1.在校园中识字  
期刊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期刊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许多学生不愿学,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本人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交际。每次课前请一位学生背诵一篇文章或可以讲一个故事、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形成体育技能方面很困难,不能很好地完成运动技术。即使比较简单运动技术的学习,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并非学生不认真练习、无兴趣去学和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不清楚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很好,可是在练习中就出现问题,完成运动质量很差。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甚至下降的趋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甚至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有抵触情绪,使技术教
期刊
每到年终岁末,梳理一下学期的收获,整理一下工作的不足渐渐成了一个习惯,就像种了庄稼需要收获一样自然。回忆今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能够做事情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现问题,将他們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掉。。  一、每周一调----将调位变成常态  孩子上学后的作为问题是很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家长们怕自己的孩子坐在最前面对视力不好,又怕孩子坐在后面得不到老师的关
期刊
写作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体现,是语言文字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应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与内容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這段文字说明了“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感受联想、写作与阅读”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写作还要正确的使用语言文字,要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还要明确习作的
期刊
我们语文老师很多人都觉得作文的教学是最困难的,有时会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去教学生写作文,在教学中不知道从何入手。现在谈谈我在教学作文中的几点见解。  一、作文要表现真情实感  在學生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要强调学生真情实感。因而我们在选作文题材的时要接近生活,来自生活,最好是能自己经历的事。比如在教学学生写《有趣的一件事》的作文时,在写之前,想让他们说说在他们自己所经历的事情里,什么事比较有趣,和同学们先
期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