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之道:把钱花在刀刃上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造就意识到,简单的IT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要借助信息化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可是供选择的软件厂商很多,各有特点,价格更是相差甚远,一套叫做ERP的软件,价格从十几万到几百万,看起来,似乎功能也相差不多,该选择哪一种软件呢?在这个季节,谁敢不把钱花在刀刃上?
  
  目前,已经在信息化领域先人一步的企业,不少还徘徊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之中。他们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认为当初虽然轰轰烈烈地做选型,动辄找来十多个软件和实施公司,但因为没有正确的选型原则和标准,选到最后还是看哪家说的好,承诺的多,价格低就选择谁。而一旦实施起来,企业就成为被动的一方,导致花了钱却难达到目的。
  
  分析现状,明确需求
  
  大多数企业选型失败的首要原因是不了解真正的需求,项目的目标不明确,没有很好地做需求分析。很多企业将业务部门的直接“需求”拿来选型,而这些需求大都是要求减轻本部门业务处理量的,我们称之为表层需求。其结果是各部门都会站在本部门立场上提需求,所提要求常常是只考虑局部、不考虑整体,造成各部门之间自相矛盾。
  企业上信息化是为了规范和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应该将公司层面的管理需求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业务部门的“手工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这两个层面的管理目标会有一定的冲突,所以,选型时判定需求就一定要站在公司的高度,跨部门思考。
  
  选型和实施之前进行需求分析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做需求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先行启动一个管理咨询的项目,完成IT战略规划和需求分析,让专业人士帮助企业把控需求,这已经成为信息化选型的一般前提。
  做需求分析时,应该将需求分层次,从高到低依次理解需求,从管理需求到业务需求,再到软件需求,逐层推导,以软件需求(特别是核心的业务和软件需求)为选型标准,但不要忘记以管理需求为根本,以业务需求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需求。
  另外一点经验是,在选型时不要一味迷信厂家的项目建议书,不是越全越厚就越好,因为建议书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拷贝”来的。不如让厂家就企业最核心的几个需求再提供几页详细的答辩报告更有效。
  
  明晰平台与应用的关系
  
  信息化领域中存在一个有趣的7/3原则。那就是你花了70%的钱和精力去建设的只是两大平台,所获得的管理的收益不到30%;但在建设好平台后,如果你能够继续花30%钱和精力去搞平台上的应用,你将获得远大于70%的管理收益。这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秘密。
  面对选型,我们会问,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学问是什么?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理解了平台与应用的关系,这里面的学问那就是:先搭平台,后搞应用;基础产品选平台,发挥效益靠应用。
  
  正确的产品选型原则是:实用、够用、好用
  
  考虑产品的适用性首先要分析产品的结构框架,包括数据逻辑、代码逻辑和技术实现,看产品与本企业核心业务需求的吻合度和实现的难易程度,看实现起来是否最经济、最可靠、最有效,这就是所谓实用就好。
  企业可以邀请有丰富业务和系统实施经验的顾问参与选型的产品方案论证,特别是请那些同时具备技术背景和系统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顾问,因为他们具有管理、业务和软件的综合能力,重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功能和顾问售前的vision。
  选产品时另一个原则是够用就好,适度超前。用过大系统的人都知道,面对复杂的大系统,企业会用到的功能也就十之一二。软件产品的拓展性更多是根据其合理和适中的架构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看其有多少功能和菜单。不要为那些永远用不上的“鸡肋”功能买单。更何况,一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五六年,到时候必须要更新换代了。
  选择产品的第三个原则是好用,这是指产品的易用性。微软Windows系列软件的成功首先是其人性化界面和易用性。很多ERP产品,特别是国外的产品,易用性上还很差。要让国内最终用户轻松使用系统是有很大难度的。产品的界面、所见即所得、直观打印、便捷查询都是在选择产品时应该判断的基本标准。
  
  实施团队的选择
  
  软件是死的,终究要人去使用。在选型上,不能只重视产品和实施厂家的品牌,而忽视实施团队。其实,聪明的选型是在产品方向确定后,一直要坚持一条基本原则——选人选团队比选择实施公司重要,选实施公司比选产品重要。
  每个实施公司,都有成体系的实施方法论。但我们经常发现,方法论的内容都涉及了,但项目还是常常做不好。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群能够将管理思想与软件实现相结合的顾问,一个善于应用项目管理策略和方法的项目经理,一个明白业务、管理、技术和项目运作方法的人,一个说做结合的优势互补、合作融洽的团队,才是项目成功的第一要素。
  
  选型主要原则
  
  1.整个项目有个明白人,把控需求、理解产品、控制实施。对项目的目标、范围、方法有把控能力,对企业的核心需求和实现策略很了解,对产品的适用度有感觉,对实施的过程有控制能力。这样才能组建一个好团队,选出一个好产品。
  2.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学问是花小钱办大事与花大钱办小事的学问,即先搭平台,后搞应用。基础产品选平台,发挥效益靠应用。
  3.选人选团队比选公司重要,选公司比选择软件重要。
  4.需求分层分级,从管理需求到业务需求,再到软件需求,逐层推导,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需求。
  5.重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功能和顾问售前的vision。
  6.重视做事的方法和过程,而不仅仅是方法论。
  7.从一开始就重视技术的可控性。
其他文献
公司运营中的突破性创新——不仅仅是稳健式改进——可以摧毁竞争对手,并震撼整个行业    由于运营创新给企业带来稳健增长的案例非常多,如前进保险公司(Progressive Insumnce)在它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什么时兴的战略手段,仅仅在运营方面优于竞争对手,就使销售额在10年内增长了6倍多并实现了持续的赢利。还有著名的沃尔玛、丰田、戴尔等,也都是由于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运营创新(沃尔玛的直接换
期刊
B.P.MORGEN在1933年于美国下院金融委员会演讲时说:“信誉是银行业的根本。”70多年后,再看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不禁更深刻的感受到,长期以来对本原的忽略和丢失,使得我们正在接受它所带来的反作用的惩罚    在近一个月内,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全球化演化。全球经济的大萧条对中国实体经济正在造成影响,尤其是的中国出口企业,已经大受打击。经济学家早已为我们剖析了金融危机爆发背
期刊
产业链阴谋下的中国企业的本质就是在夹缝中苦苦挣扎。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极快,每一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国这十余年来的经济发展的思维就是扭曲畸形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以推动GDP的方式(也就是我所批评的以GDP为纲的理念)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我以GDP的组成为例,欧美日本的GDP当中70%是消费,也就是社会需要什么物品,就生产什么物品,因此是正常的
期刊
知识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熟悉和重视,但一提到“隐形经验”的管理,大多数人会摇头认为这部分的经验基本上是不能管理的,然而,我们都知道,那些散落在有经验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是最为宝贵的资产,此文,希望给您一些启示    隐性知识管理面临哪些挑战?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隐性知识(通常包括企业内部的专家经验、个人技能等非口头、直觉且不清晰、无法明确表达的知识)的管理都是一个挑战。横亘在管理者面前的
期刊
那些对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点都被企业的流程“安排”在各项活动上。向运营系统要效益,我们先来谈谈流程的本原、价值与推进。  素有“中国流程管理第一人”之称的王玉荣女士和“不断追求管理持续精细化的董事长”正源地产的富彦斌先生,为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指引    本期嘉宾:  富彦斌:正源地产董事长  王玉荣:AMT运营总裁、专家顾问原汁原味的流程是什么  富彦斌:流程的本质是通过顺序创造价值! 
期刊
编者按:从第一个“组织”出现开始,人与人之间就有了管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多的学者、实践家展开了对管理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管理学科。几百年来的探索和研究成就了众多的管理经典理论和管理大师,这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经典是当今企业发展不可越过的道路,更是企业需要反复思考和学习的内容。为此,《AMT前沿论丛》管理时空栏目开设“重读经典”子栏目,将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论
期刊
IT规划,既是一个成果,也是一个过程,是对企业战略、组织、流程、数据/信息/情报、应用系统和信息技术的系统性的思考,以达成共识、降低风险、节约成本    经历了信息化建设的种种波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拿起了“IT规划”这个武器。因为,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是在深刻理解关键的企业目标、企业如何达到目标、信息系统如何支撑,IT及其管理如何支撑信息系统之后的事情。而回顾过去,很多企业的信息化
期刊
很多大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IT系统耗资不菲,却又混乱不堪。在穿越的途中,我们如果一定要借用IT系统来增强“体力”,那么就更不能允许IT变成乱花钱的孩子。IT的有效执行要遵照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普遍适用的三项原则,而最高管理层有责任理解这三项原则并推进它们的实施    据美国市场研究及顾问公司GartnerResearch统计,企业平均有20%的IT预算白白浪费在了未能达到目的的采购上。如果把全世
期刊
企业IT项目耗资巨大,历时漫长,而且只有当项目竣工时,才能创造价值。  而实际上,管理者应该开发一经启动就可以快速和持续改进的系统。过去10年,研究了企业IT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种方法:“基于路径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并不是在项目启动前就试图界定系统的所有具体规格,而是侧重于为系统提供一条长期开发的路径。  在应用基于路径的方法方面,日本新生银行堪称典范。它在企业系统的设计
期刊
迈克尔·哈默在上文中告诉我们如何破除组织障碍的一些观点。同时,他提到,由于运营创新在本质上是颠覆性变革,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对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上面。那么,如何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对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上呢?首先要做的是:找出那些对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节点!    AMT咨询总裁彭一先生说,在对许多企业进行了解和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企业战略落实所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理念和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