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为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建设,强调自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作为一名教学一线教师,从自身体会对教学质量和师德教育作以浅析,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强化师德教育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注重综合培育是内涵式发展的保证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质量;师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2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为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增多,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高职教育也适应社会需求,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等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方面取得新突破,是高职院校必须应对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建设,强调自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包括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结构转换、速度加快、条件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高、民主、开放、稳定、公平程度提高等等。尽管构成学校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复杂,但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质量和效益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又是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层次,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不可回避的首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学一线教师,笔者仅从自身体会对教学质量和师德教育作以浅析。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质量决定效益、决定产出——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就业技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是要确立终生学习更新观念。“学高为师”,“要想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做“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那桶水就是一桶死水。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可见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二是要系统反思教学实践。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只有教师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才能触及教学实践的本身。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主动地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从多角度观察、分析、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总结各种培训活动无法传授的个体经验,在对这些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交流、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内心自我认可的经验,吸取教训并应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身的教学效果,达到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
三是要成为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把教学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具备谋生的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具有把计划、方案付诸行动,把图纸、设计变成实物的能力。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说明教师具备了本专业的执业能力,表明教师“能做”某一实务工作。但对高职教师来讲,又不能只停留在“我能做”的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我知道怎么做”,进而能“指导学生去做”。
二、强化师德教育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高尚人格的化身,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受益终身的。
一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果教师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是要锻造师德之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歧视、不嫌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爱生如爱子”,作为教师,要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三是要甘于奉献。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我们教育的无私、高尚,只有付出不图回报。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三、注重综合培育是内涵式发展的保证
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质量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而注重综合培育则是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是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树立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其大首先在于精神之大;高校之高,不在楼宇之高,其高首先在于品位之高。在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以开放、宽容、理性、创新的胸襟和精神,科学确定学院办学理念,提出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有利于师生员工群体和个人发展,有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为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和思想保障。
二是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办学实力。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学科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是组成学院的基本单元,学科的强弱代表着学院的强弱,学科的特色代表着学院的特色。因此,随着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需要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学科进行结构调整;对于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予以限制;对于既有生命力又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加大力度促进其发展。在发展规划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打破学科界限,构建学科大平台,建立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学科平台办出特色和品牌,提升知名度,从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三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和课程,以及对选择教师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充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指出,“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广大高职教师的激励和鞭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师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把理论与实践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撑起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旗帜,为促进社会和谐、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陈雅莉)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质量;师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2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为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增多,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高职教育也适应社会需求,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等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方面取得新突破,是高职院校必须应对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建设,强调自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包括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结构转换、速度加快、条件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高、民主、开放、稳定、公平程度提高等等。尽管构成学校教育发展的元素很复杂,但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质量和效益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又是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层次,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不可回避的首要前提。作为一名教学一线教师,笔者仅从自身体会对教学质量和师德教育作以浅析。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质量决定效益、决定产出——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就业技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是要确立终生学习更新观念。“学高为师”,“要想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做“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那桶水就是一桶死水。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可见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二是要系统反思教学实践。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只有教师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才能触及教学实践的本身。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主动地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从多角度观察、分析、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总结各种培训活动无法传授的个体经验,在对这些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交流、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内心自我认可的经验,吸取教训并应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身的教学效果,达到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
三是要成为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把教学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具备谋生的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具有把计划、方案付诸行动,把图纸、设计变成实物的能力。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说明教师具备了本专业的执业能力,表明教师“能做”某一实务工作。但对高职教师来讲,又不能只停留在“我能做”的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我知道怎么做”,进而能“指导学生去做”。
二、强化师德教育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高尚人格的化身,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受益终身的。
一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果教师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是要锻造师德之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歧视、不嫌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爱生如爱子”,作为教师,要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三是要甘于奉献。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我们教育的无私、高尚,只有付出不图回报。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三、注重综合培育是内涵式发展的保证
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质量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而注重综合培育则是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是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树立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其大首先在于精神之大;高校之高,不在楼宇之高,其高首先在于品位之高。在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以开放、宽容、理性、创新的胸襟和精神,科学确定学院办学理念,提出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有利于师生员工群体和个人发展,有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为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和思想保障。
二是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办学实力。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学科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是组成学院的基本单元,学科的强弱代表着学院的强弱,学科的特色代表着学院的特色。因此,随着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需要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学科进行结构调整;对于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予以限制;对于既有生命力又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加大力度促进其发展。在发展规划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打破学科界限,构建学科大平台,建立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学科平台办出特色和品牌,提升知名度,从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三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和课程,以及对选择教师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充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指出,“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广大高职教师的激励和鞭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师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把理论与实践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撑起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旗帜,为促进社会和谐、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陈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