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多年的林业发展,四川省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林业发展体系,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生态环境压力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其他地区也要学习四川,借助林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此,对四川省林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并系统分析了林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6.2;X17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39
  当前,国内湿地面积持续缩小,森林和湿地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內容,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与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以及主导作用。在生态保护的整个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需要强化林业发展,不断地净化空气,节能减排,使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林业资源保护的价值。通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推动林业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于林业产品的需求,确保人和林业资源可以更加和谐的发展。
  1 四川省林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将林业发展作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战略。该战略目标的实现历经了四个主要阶段。
  1950-1959年: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省委积极组建相应的林业行政机构,派遣大量的林业干部到各个地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953年,四川省政府决定将长江干支流域作为植树造林的主要地区,采取集体管理形式,鼓励当地群众以及国营林场加快植树造林。1956年,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的政策与要求,四川省政府提出了绿化全川的林业发展任务。到1959年,四川建成了西康、川东、川西、川南以及川北等主要的伐木公司,在石棉、兴宝与丹巴等地区组建了国营林场与林业局,在岷江、大渡河流域,进行森林的采伐以及加工。
  1960-1978年:徘徊阶段。中共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政策。该政策更加倾向于粮食生产,政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毁林开荒的倾向。1963-1965年,四川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情况下,提出了治山治水需要以植树造林为前提。“文革”阶段,因为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干扰,四川省植树造林活动处于停滞状态。一直到1971年,四川省委召开了林业工作会议,力争用五年的时间里绿化包括宅旁、水旁、村旁和路旁在内的“四旁”。该阶段,在“以粮为纲”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四川省的粮食大丰收,林业资源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林业发展停滞。川西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40%减少到了80年代的10%~20%。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23.5 km2,占到了河流面积的36.4%。
  1979-1998年:调整阶段。1980年,四川省委提出了山区生产要将林业作为主要内容,农牧并重,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战略。拿出了1亿千克的粮食专门用于扶持山区林业和多种经营基地建设[1]。在198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鼓励采取退耕还林的政策。1984年,省政府提出将盆中地区的荒坡、荒山以及荒滩全部都下发给农民,还可以将部分灌木林与疏林地作为自留山。盆周山区的荒坡与荒山相对较多,群众可以多划自留山。过去承包到户的集体荒山,在收益不分成、谁造谁有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地将其设定为自留山,继续开展果木种植。1989年,按照国务院指示,四川省政府在长江干支流79个县构建防护林体系。1995年,四川省人大发布了《四川省长江防护林体系管理条例》,第一次采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四川绿化的任务与目标,推动了防护林体系的构建。
  1998年至今:初步发展阶段。面对1998年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四川省政府率先发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工程的范围拓展到了川西地区。1999年10月,四川省政府提出了全省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2001年,四川省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建设了林业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森林公园。该时期,因为先后开展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四川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恢复,有效遏制了生态资源的破坏。
  2 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相继实施了大量的林业发展项目,其对于生态环境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提供物质保障
  林业资源作为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对象,规模异常庞大,同时也是一种循环经济载体。近年来,随着林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林业管理模式以及机制也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林业科技不断融合,提升了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不但提升了林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了更加科学而又全面的计划与方案[2]。在此背景下,林业资源逐渐走向合理开发、科学经营的发展道路。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循环高效作用开始凸显,使得我国林业发展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林业经营管理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其作为可循华经济体,在林业科学化以及信息化建设层面有效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林地资源生产与产出率,使用科学经营模式管理林业资源能够实现资源的多功能应用以及高效益输出,满足人们对于林业产品的诉求,为生态环保提供物质保障。
  2.2 满足社会化要求
  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整体进程中,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应成为基础性条件,有助于推动群众更加主动的参与生态环保体系。这种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支持意识并非只是局限于嘴上的宣传教育,更加重要的是要开展文化建设,以权威性的条件以及宣传途径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林业发展能够提升林业资源的价值,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发展,通过循环形式充分体现出林业资源功能,从而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生态所起到的突出作用;通过相互影响与感染产生林业资源保护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意识,这是十九大精神所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此外,还需要强化森林文化建设,充分开发森林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传播现代化的生态理念,使人们能够懂得热爱、善待自然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产生和谐而又健康的良性发展氛围,使社会公众建立生态环保意识,提升生态建设的水平[4]。
  2.3 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水土是森林资源的基本功能。四川省因其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影响,降水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差异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为此,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的问题,建成了长江防护林、绿化带等,不但提升了森林覆盖率,而且实现了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5]。
  3 结语
  强化林业发展是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通过分析林业发展对生态资源保护的作用,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二者的联系,提高人们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以此为基础,能够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策略,寻找林业发展经济效益以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点,显著发挥林业发展的优势,实现对地方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立国.强化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3):47-48.
  [2] 秦秀芳.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3):44-45.
  [3] 徐波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经济建设的发展策略[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2):370.
  [4] 沈延平.探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3(3):94.
  [5] 古力米拉·对山白.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10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2017/2018销售季突尼斯柑桔出口量预计将达到2万t。而上销售季出口量为18800t。1月13日.突尼斯约760t马耳他斯甜橙经马赛港开始运往法国市场。其他种类的柑桔如汤普森甜橙、克
阐述了弧齿锥齿轮的齿面接触区、接触区的变化规律以及接触区的修正.对弧齿锥齿轮接触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了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噪声的目的.
尽管目前高职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其实施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开发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即通过分析职业岗位
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历史性转型时期,本又介龆了走向创造大国的台义及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分析了机械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状况与走向创造大国人才培养
由华南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2816350A,公开日期2012-12—12)“一种制备天然橡胶/炭黑一纳米二氧化硅混炼胶的湿炼法”,采用炭黑分散体与硅溶胶水溶液混合制备炭黑一硅溶
模具是轮胎生产企业保持生产的基础,全球每天有数以百万的轮胎产出,因此所需模具的数量巨大。而模具加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模具的寿命及成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介绍13R22.5 18PR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设计。结构设计:外直径1 131mm,断面宽323mm,行驶面宽度240mm,行驶面弧度高6.8mm,胎圈着合直径569.5mm,胎圈着合宽度273mm,断面水
通过与传统沟畦灌对比,温室滴灌的节水、节地、增产效益都很显著,在当地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与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提倡
蟹、鱼、稻的综合种养形式旨在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依托共生关系,发挥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健康的稻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