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研活动的实践形式创新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集体备课为主的传统教研活动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中学化学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5种化学教研活动创新实践形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教研活动方式。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研活动  形式创新
  
  中学化学教研活动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应运而生,在广大中小学广泛运用,已经形成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传统教研模式,并已常态化、模型化:(1)备课计划上墙,开学初对全学期或模块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进行分解,形成计划表贴于墙上,以备监督检查;(2)备课任务分担,备课组对学期备课任务进行分解,分别承担某一单元或某一章节的主备任务;(3)集体讨论通过,利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对主备人提出的教学设计或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修订意见,由主备人完善;(4)教学方案共享,主备人将完善后形成的教学方案上传到共享平台,供下载使用;(5)教师各自实施,各位老师下载教学方案以后,“照单抓药”式地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不难看出,这种承载着“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多重任务的教研活动,不仅形式单一,容易培养教师的“惰性”,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这种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和教师教学水平差别化的“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方案、统一板书设计、统一作业安排、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测评测试……”的即所谓“n统一”的集体备课模式,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统一,也很难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教科书”式的集体备课形式存在着形而上的问题和弊端,围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化学教研活动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以下成果,现分享给大家。
  一、三段式教研活动
  所谓“三段式”教研活动形式,实际上是集体备课的一种改良,仍然突出“集体”活动,将原来每周一次的“一段式”集体备课调整为“三段式”集体教研活动,即全员轮课、集中评课及集体备课。开学第一周为计划周,化学组全体成员集中起来完成“三表”:一是制定本学期教学任务的进度表,明确教学总体目标、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二是排出每周一次的现场“晒课”轮值表,青年教师晒汇报课,一般教师晒展示课,名师晒示范课;三是排出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任务分解表,根据教学进度表的教学内容安排,将全学期教学内容的备课任务分解给主备人、次备人。“三表”形成以后,上报到学校有关部门备查。从第二周开始,正式的“三段式”教研活动拉开序幕。按照作息时间表,第一节课即教研活动的第一阶段,由轮值的晒课老师晒课,其他老师随堂听课、观课,形成翔实的听课记录。进入第二节课,即第二阶段,大家集中到固定的化学教研活动室进行评课、议课,各年级分别确定主评教师,评课时肯定优点一笔带过,指出问题时“见血见肉”。第三节课,即第三阶段,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分别进行备课,按照轮值安排,对主备人和次备人设计的下一周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进行讨论,形成统一的集体备课稿,上传到共享空间,由大家分别下载使用。
  “三段式”教研活动形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克服了传统的“一段式”单一的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让教研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全组教师晒课时“人人过招”,更有效地实现了“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同时,这样的活动安排做到了与下午段作息时间的同步,活动更加紧凑,活动效率更高。
  二、小备课的常态化
  传统的集体备课,从开始出现就有顽强的生命力,迅速成为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最为基本的形式。从“一段式”集体备课到“三段式”教研活动的变化,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养”成了一批“懒”人(直接拿出共享的教学方案“照方抓药”),而且极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个性成长。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弥补集体备课的短板,成了延续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教研活动形式生命力的重要课题。于是就有了“小备课”的概念,即在强化集体备课过程性效果的基础上,使用专门的“小备课”用笺实施“一课一备”的小备课,倡导课前的规划。“小备课”主要包括“补救、补充、规划、反思”等4个环节。所谓“补救”、“补充”,是指对上一节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或对上一节课教学中的遗漏进行补充,让上一节课的教学更趋于完美。所谓“规划”,是小备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集体备课安排的教学进度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安排,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所谓“反思”,即课后教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这一节课的得与失,重点明确下一节课需要“补救”和“补充”的内容。不难看出,“小备课”是对集体备课形式的有益完善,既保证了集体备课成果的落实,也克服了一些教师对“集体方案”的依赖性,更有利于教师“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主性发挥。
  “小备课”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备课形式的一种创新,既是对集体备课成果落实的过程,也是充分展现教师教学个性和艺术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小备课”真正实现简约化备课,省去了传统备课格式化的内容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生成的环节设计,让教師更容易接受。特别是进入常态化以后,“大备课”(集体备课)与“小备课”相得益彰,可以充分保障化学备课组集体智慧与教师个人教学艺术的互补。
  三、组建名师工作室
  化学教研组或备课组是最为传统、最为常见的教研团队。但这样的团队随着现代社会的大融合、大发展、大开放愈加显得问题多多。以备课组为团队的校本教研活动,极容易形成“近亲繁殖”教师成长怪圈,极大可能产生校内封闭的保守思想,很难有机会触碰外部的教改火花。于是,一种跨区域、跨学校的新型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应时应势而生,那就是化学名师工作室。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以行政的力量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促进了各级各类名师工作的健康成长。但也有一些地区,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没有机制与体制的催生,让化学教师的主动而为困难重重。名师工作室建立不仅有创新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需要,也有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首先,要选好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即首席名师或主持人,一定要推选有名望、有造诣、有学术权威和责任心强的化学名师担任负责人,他既是名师工作团队的核心,成员专业发展领路人,也是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的设计师和策划者、组织者;其次,要有任务驱动,要通过行事历或任务列表的形式,规划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任务;第三,要有经费保障,没有经费支持的名师工作室,只能是形同虚设;第四,要有一定的奖罚机制,这是充分调动名师工作成员积极性的最为重要的手段;第五,要有活动场所,活动场所最好挂靠在首席名师所在的学校。   
  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以校为单位的教研活动范围。专家引领更可靠,更直接,以名师工作室为活动载体的教研活动形式更加常态化与制度化,同伴的广泛性,目标的趋同性,让成员之间的互助更有价值。教研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多,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助力。
  四、小课题难点攻关
  传统的以集体备课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吸引力,化学教师缺乏內在的驱动力,活动效果可想而知。所谓小课题攻关,即是将教师多年来模块教学中发现的教学难点找出来,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以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由化学教师个人或备课组进行科研攻关,并将研究成果共享,形成化学教研组共同享用的教学资源的教研活动形式。小课题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简单到知识点线索的优化,也可以是突破难点的试题选择,更多的是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案设计。选择或分解小课题时,必须以解决教学难点为突破口,一“点”一“题”,即一个难点一个小课题,不能贪图课题的大而广,以一个人能独立完成为宜。在具体的活动形式上,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强弱及教师人数的多少,可以是一人多题,也可以是多人一题,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若有多个方案则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多样本实验,最终优化选择。小课题一般以一个模块的教学为单元,小课题研究前置于内容教学一段时间,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
  小课题研究的教研活动形式,最大特点是最接地气的教学研究,人人可做的问题研究,也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课题研究。虽然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难点不同,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小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教研活动的形式是一样的。
  五、数字化实验创新
  当前,专心于实验教学研究的教师微乎其微,确有极少数教师在实验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种关于实验的教学研究并没有进入到普通的化学教师层面,绝大多数的化学教师,对教科书上安排的实验,基本上是“照方抓药”,如果说有什么创新,至多也只是出于对实验效果和实验安全性考虑,对有关实验进行改进。如何让实验研究也能成为普通化学教师教研活动的一部分,这是非常值得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一件事情。数字化实验传感器进入中学化学实验室以后,让普通化学教师成为化学实验研究队伍中的一员成为可能。首先让化学教师了解各种实验传感器的功能、使用条件,以及数字化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再给出一些常见的数字化实验典型案例作为学习参考,最后,给出大家教研活动的任务,即对教科书中所给的传统实验进行数字化改造,或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开发一些数字化实验。具体活动时,一般采取分散研究与集中研讨的模式。分散研究既可以按模块内容分工,也可以按实验功能明确各自的任务;既可以开发新实验,也可改造传统实验。
  数字化创新实验的教研活动形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教研活动形式。这既是与时俱进主动对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需要,也是充分共享数字化成果提高实验效果的必要。极其宝贵的是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化学教师参与实验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与数字化应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兴邦,朱纷.善于合作有效组织创新拓展——构建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18-20.
  [2]刘桂兰.创新教研活动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西夏区实施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09(1):34-35.
  [3]王薇,黄磊,刘光兵.校本教研方式的创新策略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6(22):40-43.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其他文献
【病例】36岁。孕1产0,因宫内孕39^3周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8/min,呼吸20/min,血压110/70mmHg。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膨隆。产科检查:腹围102.0cm,宫高36.0cm,
对江苏省阜宁县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寄生虫虫卵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观察寄生虫防控措施的效果。选取阜宁县A、B、C、D、E 5个发酵床猪场,及W、X、Y、Z 4个传统水冲圈猪
配电网智能监控终端是建设智能化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不同的配电网在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不同的配电网在监控终端开发时的侧重点。描述了配电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校园文化建设与语言文字工作相伴相融,互促共进,对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促进
2009年12月,甘肃天水、陕西乾陵等地磁台Z分量观测差值出现台阶式异常变化,同期陕西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周至等台站地电场观测也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经调查落实,确认此变化是
树木档案西南桦桦桐斗(Betulaceae),桦木属(Betula)落叶乔木,属速生阔叶树种,树高可达30-40米,胸径可达0.8-1米甚至以上。西南桦因优美的纹理、优良的木材特性及加工特性而被
维修服务质量是不同属性的综合体,它包括许多很难被测量的不可感知属性。这种特性给被测者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带来了一些困难。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运用模糊理论评价维修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移动互联时代,"圈子"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的状态,"圈子"本身就是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必刻意回避或夸大负面影响,辩证地去认识圈子的作用。在初中家校合作中,以孩子"圈住"家
有一天偶见网上一帖子,内容是:"我是一个美术考生,我的老师都说我的色彩画得非常好,但考试成绩却不如期望的那么高."而且在网上大骂评分不公,参加评卷的老师如何低能等等.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