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年岁岁会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算你在年会上找不到新鲜感,也能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年末将至,公司白领们彼此之间问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公司今年的年会怎么样啊”?
年会这东西,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土产,也可以说是舶来的西洋货。
明清以來,福建、台湾的商家就有年末“吃尾牙”的惯例。据不完全考据的结果,“牙”的意思本来是指军中的大旗,后来转指祭拜军旗的仪式。这仪式流入民间,慢慢“牙”变成了拜祭土地公的祭仪;而每年的最后一次祭仪,就叫“尾牙”。到了商家这里,“尾牙”变成了每年年末的一种聚会,老板请手底下的员工聚餐一顿,犒劳一年来的辛苦,联络联络感情,也顺便给员工的表现评评座次,发个红包。当然,做事不力的员工难免心中忐忑,因为尾牙之后往往也是老板决定明年员工是否续聘的时候。这种习惯,随着闽台商人传入上海,以前上海的商家也都有年末“吃尾牙”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后,“尾牙”这个传统消失了,取代它的是大大小小的年终总结会。虽然形式不一样了,不过基本上也还传承了“尾牙”的意义。当然红包也与时俱进,变成了毛巾、搪瓷茶缸、热水瓶之类的奖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还记忆犹存,大多数八零后应该也在家里看见过不少这类具有纪念意义的日用品。
进入80年代,随着开放的潮流进入的外资企业,带来了“尾牙”的西式版本——年会。本来正宗西式的年会,不过是同僚们到一个年末聚会,boss简单致辞以后来点咖啡红酒,最多来个自助餐罢了。不过,入乡随俗,现在的年会多半是中西结合,既有聚餐,也有抽奖和红包,变成了一种大杂烩式的同乐派对。
说起年会,真是苦乐参半。乐好理解,苦怎么讲?大部分的年会操办,往往会落到公司里最年轻的一帮人头上。组织年会其实是件蛮辛苦的事情:节目要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又不能落了俗套;年底本来各项事务又多又赶时间,组织者操办年会还得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又要揣摩到boss的心思,弘扬一下企业精神,还得让全公司员工过得开开心心、皆大欢喜,确实不是件信手拈来就能办得妥妥帖帖的活。
但这活要是办妥了,倒真是一件极好的事儿,老板掏钱让员工吃喝玩乐,一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不把握住岂不可惜了。只要想好了怎么在年会上带着老板一起乐一个,那么接下来一年的活都好做了。
年会就是Boss Show
会跳骑马舞的boss都是好领导
尽管有不少人抗议“再跳骑马舞老子就辞职不干了”,但若是大boss钦点让你和他共舞呢?但凡有点年纪和阅历的大boss都想在年会上传递一种“我还很年轻,我还没有老”的信号,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让自己看着年轻fashion呢?去年是“NoBody”,今年就只能是骑马舞了,节目名都能信手拈来“BossStyle”,大气磅礴。
体验群臣朝拜的感觉
公司聚餐说洋气了是年会,直白讲就是茶话会,围着各个部门的领导坐成一圈,真有一种“最后的晚餐”的意境。领导再不善言辞这个时候也会说两句鼓励大家展望未来的话,不听声音,光看画面,酒精上头后竟真的看出一种康熙帝指点江山的味道,不用问,坐在下面的小职员显然就是来朝拜觐见的西藏土司。
这些也许就是你出席年会的最大动力
百年难得一见的终极大boss
只要不是一个只有三五十人的皮包公司,那么想见~boss一面--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那些在电梯间与大boss偶遇然后擦出火花的剧情也不全是偶像剧桥段。就算年会上什么奖也没抽中,但看清了每个月给自己发粮饷的人的模样,也可以算是:k收获了,至少以后要是再有机会电梯间偶遇大boss,也可以不露声色地表现一下自己了。
与女神,男神共进晚餐
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周围同事在你眼中部成了500瓦的超级大灯泡,但比起单位食堂那样的环境,年会现场显然已经好太多了,何况今晚的女神/男神一定是经过精心打扮的,鼓起勇气和女神、男神搭讪,哪怕换来一句“我同事在那一桌,我先过去了”,都能让你激动一整年。
永远的阳光普照奖
阳光普照说白了就是重在参与的安慰奖,只要你出席了,甭管运气怎样,都至少能从领导手里领盒牙膏回去。不过这两年效益稍好点的单位都比几年前优惠多了,无论是交通卡、超市卡,还是商场购物卡,都基本等同现金,不喜欢的,听说超市门口都有“黄牛”,8.5折回收。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那些卡还是用来孝敬长辈最有价值。
温泉 自助餐的免费放送
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号召中,不少高端时尚的外企都把年会从办公楼内最大的多媒体会议室搬到了温泉、KTV、自助餐厅,这样也好,既不用再费劲心思地筹划节目也可以让员工真正体会到休假的感觉,当然,抽奖还是要进行的。
本年度最拉风的数码单品
早几年,大多数公司在年会上抽出的豪华大奖无外乎就是苹果家的那几件单品,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苹果越来越有滥大街的倾向,好在今年有了surface的加入,采购人员,你们懂的。
盲流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对于不断涌入北上广的新人来说,年会的涵义还不仅仅是一个聚会。参加年会往往是一种认同和被认同。老板希望员工对企业抱有忠诚和荣誉感,员工也希望得到高层和同事的认可。一份认同,往往比年会上抽中的一份奖品更让人拥有安全感。
这些也许就是阻碍你爱上年会的元凶
只见新人笑
如果你已经是一家公司呆了超过十年的老员工,那每年的年会对你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折磨。十年过去,回想那些曾经发言的人,主持的人,表演的人,都已离去,心中不免感慨。A先生曾抱熊跳舞,B先生曾扮演“麻匪”,C先生戴过面具跳舞,H小姐则与领导有过妙趣横生的对白,这一切都会在新人表演时重新涌上你的心头。当年陪你一起筹划进公司后的第一个年会的人早已离开这里,想想就悲从中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埋葬在公司里的青春岁月。
组织年会的苦楚谁能懂
年会永远都不会只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搞一些内部节目自娱自乐,顺便显现一下内部文化才是所有老板都乐意看到的。只是大企业的尾牙职员拿老板开涮,小企业的尾牙老板看职员搞怪,几乎是尾牙宴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每到这个时候,负责筹划年会的员工就头痛不已,太俗的节目果断拿不出手,太难的领导又不愿意参与,如此一来年会的准备工作不亚于销售部的年底突击战役,好在这两年娱乐界提供了不少可参考的节目,无论“NoBody”群舞还是骑马舞模仿秀都简单易行引发共鸣,总算是解决了组织者一部分的难题。
年末将至,公司白领们彼此之间问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公司今年的年会怎么样啊”?
年会这东西,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土产,也可以说是舶来的西洋货。
明清以來,福建、台湾的商家就有年末“吃尾牙”的惯例。据不完全考据的结果,“牙”的意思本来是指军中的大旗,后来转指祭拜军旗的仪式。这仪式流入民间,慢慢“牙”变成了拜祭土地公的祭仪;而每年的最后一次祭仪,就叫“尾牙”。到了商家这里,“尾牙”变成了每年年末的一种聚会,老板请手底下的员工聚餐一顿,犒劳一年来的辛苦,联络联络感情,也顺便给员工的表现评评座次,发个红包。当然,做事不力的员工难免心中忐忑,因为尾牙之后往往也是老板决定明年员工是否续聘的时候。这种习惯,随着闽台商人传入上海,以前上海的商家也都有年末“吃尾牙”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后,“尾牙”这个传统消失了,取代它的是大大小小的年终总结会。虽然形式不一样了,不过基本上也还传承了“尾牙”的意义。当然红包也与时俱进,变成了毛巾、搪瓷茶缸、热水瓶之类的奖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还记忆犹存,大多数八零后应该也在家里看见过不少这类具有纪念意义的日用品。
进入80年代,随着开放的潮流进入的外资企业,带来了“尾牙”的西式版本——年会。本来正宗西式的年会,不过是同僚们到一个年末聚会,boss简单致辞以后来点咖啡红酒,最多来个自助餐罢了。不过,入乡随俗,现在的年会多半是中西结合,既有聚餐,也有抽奖和红包,变成了一种大杂烩式的同乐派对。
说起年会,真是苦乐参半。乐好理解,苦怎么讲?大部分的年会操办,往往会落到公司里最年轻的一帮人头上。组织年会其实是件蛮辛苦的事情:节目要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又不能落了俗套;年底本来各项事务又多又赶时间,组织者操办年会还得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又要揣摩到boss的心思,弘扬一下企业精神,还得让全公司员工过得开开心心、皆大欢喜,确实不是件信手拈来就能办得妥妥帖帖的活。
但这活要是办妥了,倒真是一件极好的事儿,老板掏钱让员工吃喝玩乐,一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不把握住岂不可惜了。只要想好了怎么在年会上带着老板一起乐一个,那么接下来一年的活都好做了。
年会就是Boss Show
会跳骑马舞的boss都是好领导
尽管有不少人抗议“再跳骑马舞老子就辞职不干了”,但若是大boss钦点让你和他共舞呢?但凡有点年纪和阅历的大boss都想在年会上传递一种“我还很年轻,我还没有老”的信号,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让自己看着年轻fashion呢?去年是“NoBody”,今年就只能是骑马舞了,节目名都能信手拈来“BossStyle”,大气磅礴。
体验群臣朝拜的感觉
公司聚餐说洋气了是年会,直白讲就是茶话会,围着各个部门的领导坐成一圈,真有一种“最后的晚餐”的意境。领导再不善言辞这个时候也会说两句鼓励大家展望未来的话,不听声音,光看画面,酒精上头后竟真的看出一种康熙帝指点江山的味道,不用问,坐在下面的小职员显然就是来朝拜觐见的西藏土司。
这些也许就是你出席年会的最大动力
百年难得一见的终极大boss
只要不是一个只有三五十人的皮包公司,那么想见~boss一面--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那些在电梯间与大boss偶遇然后擦出火花的剧情也不全是偶像剧桥段。就算年会上什么奖也没抽中,但看清了每个月给自己发粮饷的人的模样,也可以算是:k收获了,至少以后要是再有机会电梯间偶遇大boss,也可以不露声色地表现一下自己了。
与女神,男神共进晚餐
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周围同事在你眼中部成了500瓦的超级大灯泡,但比起单位食堂那样的环境,年会现场显然已经好太多了,何况今晚的女神/男神一定是经过精心打扮的,鼓起勇气和女神、男神搭讪,哪怕换来一句“我同事在那一桌,我先过去了”,都能让你激动一整年。
永远的阳光普照奖
阳光普照说白了就是重在参与的安慰奖,只要你出席了,甭管运气怎样,都至少能从领导手里领盒牙膏回去。不过这两年效益稍好点的单位都比几年前优惠多了,无论是交通卡、超市卡,还是商场购物卡,都基本等同现金,不喜欢的,听说超市门口都有“黄牛”,8.5折回收。当然,大部分情况下,那些卡还是用来孝敬长辈最有价值。
温泉 自助餐的免费放送
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号召中,不少高端时尚的外企都把年会从办公楼内最大的多媒体会议室搬到了温泉、KTV、自助餐厅,这样也好,既不用再费劲心思地筹划节目也可以让员工真正体会到休假的感觉,当然,抽奖还是要进行的。
本年度最拉风的数码单品
早几年,大多数公司在年会上抽出的豪华大奖无外乎就是苹果家的那几件单品,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苹果越来越有滥大街的倾向,好在今年有了surface的加入,采购人员,你们懂的。
盲流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对于不断涌入北上广的新人来说,年会的涵义还不仅仅是一个聚会。参加年会往往是一种认同和被认同。老板希望员工对企业抱有忠诚和荣誉感,员工也希望得到高层和同事的认可。一份认同,往往比年会上抽中的一份奖品更让人拥有安全感。
这些也许就是阻碍你爱上年会的元凶
只见新人笑
如果你已经是一家公司呆了超过十年的老员工,那每年的年会对你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折磨。十年过去,回想那些曾经发言的人,主持的人,表演的人,都已离去,心中不免感慨。A先生曾抱熊跳舞,B先生曾扮演“麻匪”,C先生戴过面具跳舞,H小姐则与领导有过妙趣横生的对白,这一切都会在新人表演时重新涌上你的心头。当年陪你一起筹划进公司后的第一个年会的人早已离开这里,想想就悲从中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埋葬在公司里的青春岁月。
组织年会的苦楚谁能懂
年会永远都不会只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搞一些内部节目自娱自乐,顺便显现一下内部文化才是所有老板都乐意看到的。只是大企业的尾牙职员拿老板开涮,小企业的尾牙老板看职员搞怪,几乎是尾牙宴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每到这个时候,负责筹划年会的员工就头痛不已,太俗的节目果断拿不出手,太难的领导又不愿意参与,如此一来年会的准备工作不亚于销售部的年底突击战役,好在这两年娱乐界提供了不少可参考的节目,无论“NoBody”群舞还是骑马舞模仿秀都简单易行引发共鸣,总算是解决了组织者一部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