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垂体腺瘤改良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垂体柄保护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柄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法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26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76.92%),垂体柄保留17例(65.38%);术后发生尿崩16例(61.54%).其中12例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占尿崩总数的75%;4例在3月内恢复正常.结论 术中的垂体柄保留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崩症,尤其是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1999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诊治外伤性迟发性心包填塞9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32例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以及与成人颅脑损伤不同的特点.结果 儿童原发性脑损伤表现重,生命体征的紊乱较成人明显,硬膜外血肿和急性弥漫型脑肿胀的发生率高,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对外伤的修复能力较强,如能度过急性期,多数预后较好.结论 针对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能取得较好的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疗效最佳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兴起,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也在临床广泛开展 [1].微创小切口手术,组织剥离少、损伤小,因而术后能超早期下床活动。
期刊
2008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采用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脑性瘫痪是儿科一种常见疾病.据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1],我国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现有31万例脑性瘫痪患儿,且每年新增4.6万例。
期刊
Langenbuch于1882年在T型切口下完成了第一例胆囊切除术,经百余年临床实践,开放式胆囊切除术不断完善,以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而成为胆囊的经典切除术,后又称为传统胆囊切除术(CC).1982年Dubois介绍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incision cholecystec-tomy,MC),为减少手术创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瘢痕相对美观,近年在临床上
期刊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搜集资料完整的26例高龄男性患者,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支架植入术.结果 26例患者置入支架26枚,均为一次植入成功,患者症状缓解,植入后近期可能有轻度不适症状,2周内基本消失.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属内支架治疗方法几乎所有原来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可以做.由于其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具有可复性和可逆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
目的 总结本院自2003年至2008年用自制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型室间隔缺损15例的经验.方法 对收治的1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本组15例病人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1周时有7例右向左分流,3周时右向左分流消失.随访3个月病人自觉症状改善,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单向活瓣补片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目的 探讨不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小骨窗开颅、骨瓣开颅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存活504例(87.5%),其中恢复良好303例(60.1%),中残103例(20.4%),重残72例(14.3%),植物生存26例(5.2%).死亡72例(12.5%).结论 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采用不
目的 观察同仁堂化瘀丸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同仁堂化瘀丸、丁苯酞胶囊,对照组口服维脑路通片和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各用药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并评价其预后.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