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明哲作品互动短评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小杰(女,92年生于山东青岛。教书,写诗,作品偶发。)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望子成龙却最终落空的唏嘘故事。纵观整篇小说,无论是从“金龙浴池”的场景设置上,还是从小说主人公“老龙”“小龙”的称呼设定上,都为后面的“遇风云”埋下伏笔。小说开篇,从“我”和父亲去浴池的平常场景切入,烟火味极为浓厚。而后,作者又用极为戏谑的笔触,描写槐树街男人标榜“以丑为美”的逻辑思维。最后,小说的用力点落在老龙身上。先是描写老龙身上的红龙,随后着重描写老龙的龙根。这里的场景描写,隐隐积蓄着一种力量,但此刻,“风云”未起,所有的“龙”都蛰伏在水底,而老龙作为金龙浴池的主人,早早就为后面的“遇风云”做着准备。当槐树街其他父母还在让孩子学习绘画、书法的时候,老龙已经对小龙进行魔鬼般的训练。憋气、锻炼等一系列活动,让小龙的体格格外健壮。“风云”总是会如期而至,小说中飞行员的选拔就是小龙的“风云”。在这里,小说情节风云突起,小龙因为屁股上的一块痣,没能乘风化龙。老龙之前的未雨绸缪在这里也功亏一篑。小说结尾处,作者笔锋回转,当“我”再次遇到多年未见的小龙时,小龙已经成为槐树街的一名普通男人:肥胖,臃肿,没有人生目标,小说的起承转合已经将人生的起落跌宕描写得淋漓尽致。
  >>王邪(1992年,古代文学硕士在读,有作品发表。)
  槐树街是社会的缩影,浴池是槐树街的缩影,把镜头对向世态众生相,通过不断调整焦距,收和放、开与阖之间的度把握得非常有分寸。叙述中对于奇幻池底世界的多次点到为止,暗藏着逃离社会的隐晦象征,当池底世界消失时,便正式进入更加荒诞的成年人世界。《池中金龙》的题目有多重含义,非常含蓄的是,和“庭有枇杷树”同一结构,重点不是树,是归有光对妻子和过去时光的追忆和思念,文中也明显有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在的怅惘,借着“我”父亲的口说出来,表现着作者的思考,这份眼观六路的周到体贴,我认为是一个成熟的小说家的重要标志。
  >>杨运祥(90后作者,已出版新书《伟大的念头在孤独中不朽》。)
  作者主要写主人公的成长见识,青春是不断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眼光的东西,当初感觉好的东西都变成腐朽,时代改革新的面貌反而直接格式化老一辈的所谓“光辉青春”。小龙和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命运有鲜明的对比,一种靠自己争取依然没有结果,另一种依靠金钱弥补学历的虚荣,叙写按照一种递进写法把全文诠释得很详细。承上启下的情节结构,以小龙重金进入同一所学校后,和主人公的尴尬描写直接显示两人的生活想法产生分歧,在高潮部分用不同行为描写出人的两面性,最后结尾以父亲的感叹终结那段光辉岁月,也写出主人公因为命运而突显一种不公正的生活常态。
  >>王语轩(90后,有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
  这篇小说语言风格独特,贴近生活,人物场景构思巧妙。尤其是对“老龙”和“小龙”的刻画,选择在特殊的环境“浴池”中进行。故事的发展和情节,与“我”于形形色色的人物闲聊中呈现给读者。从望子成龙的热切到最后的普普通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整篇小说布局精巧,叙述自然,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庄凌(90后诗人,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
  《池中金龙》讲述的是一个成长故事,剖析的则是一个教育问题,父母“望子成龙”是社会上一个普遍愿望,但错误的教育方法,却是对孩子身心成长的伤害,即便练就强壮的体魄,但内心的脆弱导致悲剧的发生。小说还触及到了另一个层面——家长把孩子作为攀比的对象,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自己的面子,文中的老龙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一次小小失败就把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老龙击垮,的确是一种讽刺。
  >>顾彼曦(文字见于《作品》《草堂》《诗刊》等刊物。)
  《池中金龙》里的每一个细节,作者都处理得非常好,故事本身虽然显得有些单调,但是作者擅长通过细腻的叙事把人物的心理表达出来,让故事又变得丰满了起来。这种叙事的成熟程度非常精确,《池中金龙》是个人的成长与命运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史。
  >>黄泽燕(90后,现就读于广东省本科院校,偶有作品发表,诗歌爱好者。)
  这篇小说作者从头到尾设置了一个自定义的小社会,构建了一个作者笔下的“规则”,男人们的“不成文规定”正是小说中的情节冲突最为“合理的契约”,并以之为中心展开层层的叙事。文章以“我”“小龙”“刘马力”三人的成长历程為线索,而塑造我们的正是三种不同的“势力”代表。“槐树街的澡堂”是“老龙”权力的聚集地,文章重点写“老龙”的周密计划构建到最后“精神堡垒”的毁灭,同时也象征着作者笔下“旧社会”的灭亡,而“新社会”的代表王兴发将携带“新规则”而来。小说的构思极为巧妙,最吸引我的是 “池中金龙”的隐喻,作者不仅设置了水上丰富的丑陋百态,同时在澡堂水下,则是一个更加澄澈干净的“从人身体上冲洗下的尘埃和灰粒静静地随着水流上下浮沉”世界,由此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老龙”和“王兴发”的纹身“金龙”“青眼老虎”的描写过程中笔法娴熟细腻,隐藏着“兴盛”到“衰败”以及“新的力量”的递进关系。文章有些冗长,部分叙述过于拖沓,但总体不会影响到小说的脉络,生动展现了当代某些角落的缩影。
  (责编:周朝军)
其他文献
跑来的雪  从湖泊跑来一部分  从不安分的海里跑来一部分  从屋后的树林,白云的舌尖  琥珀包裹的灵魂里跑来的  冬天的第一场雪  窗外朦胧,那远处的开阔地  孩子和我,跑过来的  雪落在头顶,岁月落在头顶  它们花白了我的发  雪落在双肩,我的肩头没有重负  雪落入了我的心,  它在冬天的干枯里,滋润我  哪里也不走吧  我就是这样地拥有了雪  雪就这样地变成了我的一切  沉 默  我们不再说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工具和自媒体在全社会的出现和普及,使诗歌写作从20世纪末的文化边缘境地彻底沦为大众把玩的波普生活。这个时候,人数或多或少的各种诗人群体更为容易地滋生起来,当他们上来就以什么流派自封的时候,根本不去思量自身是否具有流派的构成要素:时段性、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审美风格、价值取向和得到公认的代表人物,等等。即使某些诗人群体具有上述的一些构成要素,其是否成为流派,还要经过时间和机遇来接
期刊
一  那天晚上七点多钟,我和刘嘉明从徐山地家出来。我们边走边说,还为我们讨论过的话题兴奋不已。其实,也就是三个理想主义者的疯话,不值一提。刘嘉明提议去附近的小饭馆再喝一杯。我拒绝了。我说,家里还有几本书等着我去看完。那时,因为对望城学院里的一些事情看不惯,甚至是厌恶,我辞职了。刘嘉明说,那么用功干什么?我说,也不是用功,是习惯。刘嘉明说,好吧。他摇晃着醉醺醺的身体,对着路边一棵柳树撒尿。可以闻到一
期刊
1  用什么来形容好呢!奇遇?见了鬼?  但就此刻而言,似乎用对峙来描述更为贴切一些。  是的,可谓是对峙。而初始并非如是的。初始时我以为那是一粒砂石。待我想用手指去拾起他时,他居然滚动了起来。显然他是避开我的手指的。我便想是一只蚂蚁罢了,我是近视眼。但瞬间他长大了数十倍,赫然地立于我的书桌上,我不由得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我们对峙了,他在书桌上,我在椅子中。  他像一只大蚂蚱,形体酷似。他是有面
期刊
1.内蒙古通辽赵文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篇披着科幻外衣的预言小说。几个跳跃不定的瞬间,像文中的绚丽异常的蝴蝶一样串联了整篇小说,乍看使人目不暇接,无法把握作者的意图。但读到最后,混乱的思绪瞬间集合,原来,作者在表面的荒诞里隐藏了一个预言。  对文学而言,如今是一个转型且极为敏感的时期。当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先锋文学的手法和思想,转瞬变得老套而陈旧时,作家们一时集体陷入蛰伏期,不知该往何处去。2
期刊
一天,我正躺在一棵桐树的树杈上睡觉,一个人老远地走过来。  “嗨,树杈小孩。”  我被惊醒了。我抬头朝下看,只见那人正叉开双腿,站在马路中央,弯着腰从胯下看我。他的脑袋朝下悬着,我很难看清他的面貌。  “树杈小孩。”他又朝我喊起来。  “怎么啦?”  “树怎么把你吸住啦?”  “什么?”  “你看见树妖了吗?”  “没有。”  “树妖就在树里藏着呢。”  “什么?”  “他吸住你啦?”  我吓得从
期刊
门“咣当咣当”响着,一直没被打开。  尔萨平躺在床上,侧着头听,数着门响动的次数。听了好久,门还是没开,他无心再听下去,转过头对着天花板,闭上了眼睛。  一声轻轻的可以被忽略的“咚”声后,有人走了进来。尔萨睁开眼,再一次转头,看到了母亲。母亲小心翼翼地朝床边走来,生怕吵醒尔萨,她这可怜的孩子几天都没好好睡觉。这时她突然注意到,尔萨那双向前突出的眼睛正盯着她。  母亲坐到床边,在尔萨的额头上亲了一口
期刊
1.陕西西安阿探  小说以被强力抑制的浪漫与淤积的辛酸凝成穿透生命常态的幽默,调侃了都市凡人生命到诗意与远方遥不可及的距离。幽远郊区社会病象横陈,悲喜的交替,现实的扎心,背离人性的行动集中上演,这恰恰是时代器质性的呈现。“青木原”究竟是康复之所,还是致疯之地?个体的命运,不是梅妝诠释的重心,时代虚影却被几个不相干的人物淋漓尽致地演绎。历经青木原的两世为人,对所有人而言,似乎从来都是生活在调侃着被时
期刊
>>高寒(90后诗人。作品散见《诗歌月刊》《广西文学》等。)  这是一篇典型的具有南方特质的小说,有南方生活经验的读者应该能体悟作者对家族、小村景象的深切刻摩,以及诗意呈现的隐忍氛围和拉紧身体的神秘感,让读者在一张一弛的节奏中产生共鸣。不可思议的是,南方的大山给守旧观念提供了土壤,无论是仪式感的祭祀还是巫风文化,以及闭塞的交通和固执守旧的村民,这在当今南方的某些村落的确存在着,只是小说更浓缩更强化
期刊
你曾在夜里行过群山,  在闪烁星空下赤裸头颅,  于正午时踏进光焰,  知晓某种欢乐,如我一般。  ——迪兰·托马斯《青年呼唤长者》  卤肉铺在向阳路的尽头,向阳路在小城的东北角。丁小莉头天晚上搓了通宵麻将,靠在沙发上打瞌睡。几只苍蝇趁她不备,盯上了卤水大锅里翘出来的半只猪耳朵。猪耳朵不声不响,伺候节肢动物跟伺候灵长类动物并无区别,只乖乖趴着等嘴下口。沙发被无数个屁股蹭过,里面的弹簧早就忍受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