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研究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规律对流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6、2013和2018年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两两间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时空格局上,耦合度呈现“北低南高”与低值“斑块”嵌入的空间特征,演变趋势呈现“向上开口的抛物线”的曲线特征;耦合协调度呈现高值区“斑块”嵌入低值区的格局,演变趋势呈现“波浪式”曲线特征.2)“生产-生活”空间功能耦合度较高,“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空间功能耦合表现的耦合度较低,并经历耦合度“高-降低-增高”的过程,而耦合协调度同处于较低水平.3)三生空间功能相互矛盾突出,是受汾河流域空间异质性特征影响,累积的历史“生态欠债”较多,短期内彻底改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存在挑战,未来亟需加大对汾河流域三生空间功能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大气温度升高,树木蒸腾加剧,森林经营管理面临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夜间液流作为树干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准确估算林分耗水及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于2019年生长季,以呼和浩特市树木园60年生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TDP探针)测定树干液流,同步监测林外环境因子,以揭示半干旱区油松夜间液流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生长季油松林分夜间液流呈现出明显的日、月变化.在日尺度上,油松林分夜间液流速率呈单一递减趋势,各月在00:00前均可以观测到明显夜间液流,且00:00前液流速率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以及植被破坏,导致降水很快渗漏流失,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着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与植被生态用水的双重压力.为此,采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遥感技术手段,分析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喀斯特石漠化典型区贵阳市的生态用水增长潜力.发现:1)贵阳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每年难以直接利用的地下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高达30.12%;2)相对于降水量的年度变化,生产生活用水量相对稳定,2008年以来每年维持在10.23亿m3左右;3)相比生产生活用水,贵阳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呈缓慢增
为探明河北坝上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林土壤性质差异及土壤性质内在联系.以河北坝上地区的5种不同类型植被为对象,探讨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砂土、壤质砂土、砂质壤土等3种土壤质地类型,土壤中砂粒含量为(74.10±5.78)%;5种不同植被类型0~160 cm 土层土壤密度差异不显著,防护林对土壤密度的改善程度不明显;各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樟子松与草地之间,樟子松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砂粒质量分数与草地相比分别显著增加49.79%、21.40%(P<0.05),
莫索湾垦区150团地处沙漠腹地,北、西、东三面被沙漠环绕,团场防沙基干林和天然荒漠林是团场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屏障,研究团场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能够为团场生态防护林的合理构建提供科学指导.以莫索湾垦区150团为研究对象,通过ENVI 5.2计算疏透度,并选取疏透度和郁闭度(盖度)评估防护林的防沙效益.结果表明:1)150团各行政单位林地面积、人均林地占有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64.61%和87.89%,表明两者处于中等程度变异(10%<CV<100%),覆盖度的变异系数为163.36%,属于强变异(C
为了揭示高寒地区典型针叶林的降雨分配特征以及Gash修正模型在同一立地条件 下不同林分类型的适用性,并为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充分发挥林分的水土保持能力.于2019年5月15日-8月15日在青海省大通县闇门滩流域高位浅山阴缓斜坡分别选取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纯林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纯林样地各1块,实测其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并同步监测林外降雨量及常规气象因子,应用修正后的Gash模型对2种林分样地的冠层截
土壤水分是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为探讨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覆盖模式下燥红土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于云南省元谋金雷水土保持示范园内选取农地、灌草地、乔灌草地和裸地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小区0~10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结合地统计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干旱少雨,雨季土壤含水量为旱季的4.22~4.95倍,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活跃度降低的趋势,旱季不同植被覆盖模式同一土层水分活跃程度差异不大,速变层、活跃层多集中在0~40 cm范围内;在雨季则呈现出较大差
为了研究坡耕地边沟(简称地边沟)土壤保持效益,选取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作为大田模拟试验点,开展27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当地边沟沟底纵向坡度(简称沟底坡度)为1°或0°时,地边沟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持效益,土壤保持率在50.7%~83.5%之间,当沟底坡度增大到3°时,土壤保持效益很差,平均土壤保持率仅为13.6%;2)沟底坡度是影响地边沟土壤保持效益的主要因子,与土壤保持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3)沟底坡度一定时,不同降雨强度和含沙量条件下,沟中泥沙输入量和沉积量均不同,但泥沙沉积率变化较小.当沟
脲酶活性的抑制剂调控技术是提高尿素利用率最有效的生物化学方法之一.采用分步合成法在室温下合成一种含有Schiff碱的Cooper(Ⅱ)配合物型脲酶抑制剂(C15H14N302SClCu,简称FTU1),利用熔点仪、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差分析仪进行表征,比较FTUI与市售常用的第2类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简称AHA)的抑制脲酶活性,探讨FTUI对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其微生物效应.结果表明:FTUI抑制脲酶的活性比AHA高,在FTUI为尿素用量的0.1%~1.0%范围内就可高效抑制土壤脲酶活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斑块显现景观破碎化现象.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斑块重要性(dPC)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并根据研究区实际状况构建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法识别乌鲁木齐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MSPA景观类型中,核心区的面积最大,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中东部较多;通过计算dPC指数,提取研究区内10块生态用地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同时识别9条重要廊道以及45条一般廊道,主要分布在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模拟教学法在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2017级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考核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自我表现的评价,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研究组学生自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