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萧萧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人戴望舒晚年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名为《口占》,是首凭吊之作,写给一位31岁便早逝的奇女子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女作家,萧红以特立独行的气质和自然主义的写作震惊了那个时代,却又在创作力最蓬勃的时候遽然辞世。
  萧红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王阿嫂之死》,同年与萧军共同出版小说和散文合集《跋涉》,正式进入文坛。萧红的文学创作历程不足十年,都是在抗战时期的大背景下、在漂泊和流浪的青春岁月进行的,她克服心灵和情感的伤痛、贫穷和病痛的困扰,创作了100多万字的作品,为文坛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和《马伯乐》等一系列名篇,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2013年三八妇女节,纪念萧红诞辰百年的电影《萧红》上映。该片讲述了萧红的传奇一生,以及在其短暂的31年生命里,几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父母之命的未婚夫汪恩甲;相濡以沫又爱恨交织的萧军;托付终身的端木蕻良;临终病床前照顾她的骆宾基。
  《萧红》一片的导演霍建起说,萧红不仅是了不起的女作家,她还是潇洒唯美的文艺青年、敢爱敢恨的情感偶像,他选取“为什么男人都爱她”这个视角解读萧红,只是想为这样一个有魅力的女子做点事,让更多的人认识她。事实上,萧红的内心世界,她的经历,是一部电影无法表现出来的。影片主人公之一——骆宾基的儿子张书泰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影《萧红》的“四角之恋”使得外界误以为萧军、端木蕻良与骆宾基是因爱同一个女人而生恨、成仇,这些都是以讹传讹。“我父亲与萧红是纯粹的姐弟之情,他与端木之间的公开翻脸不是因为争夺萧红的情感归属,而是因为我父亲认为端木蕻良作为一个男人在最关键的时刻没有承担起责任、不仗义地抛弃了萧红……”
  其实,情感本身就是复杂的,何况隔着一百年的时空。霍建起说,对萧红,世人有多种解读,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要对那个不平凡的生命,存有善意。
  2
  萧红本姓张,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她懂事很早,所以人们说她有着“早醒而忧郁的灵魂”。萧红在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写道:“一九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萧红小时候,家里不断死人,先是两个弟弟,然后她的祖母、母亲都先后去世。萧红的父亲是过继给萧红祖父的,他一个人养家,脾气很暴躁。在萧红的记忆中,他无论对老人、小孩,还是对女性,都缺少关爱和尊重,是为着贪婪而失去人性的人。童年的萧红,只有祖父和后花园的陪伴:“……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還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祖父,后花园,我,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童年的后花园不仅是她的乐园,更是她后来创作的源泉。
  19岁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从此她再没有回过家。漂泊流浪的人生历程中,她先后到过青岛、上海、日本、北京、西安、武汉、重庆和香港等地,四处漂泊,甚至露宿街头,忍受寒冷、饥饿和病痛。萧红一生都在追求爱、温暖、自由和幸福,但却一直得不到命运的青睐,不仅童年充满着寂寞荒凉的回忆,成年后在追求情感的路上也屡屡受挫。这样一个弱女子,却始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断抗争。她在一首诗中写道:“七月里长起来的野菜/八月里开花了/我伤感它们的命运/我赞叹它们的勇敢……”
  在《漂泊者萧红》一书中,林贤治笔下的萧红是孤傲的,被男性一次次伤害。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一个小官僚之子汪恩甲。为了反抗这一包办婚姻,萧红逃到北京,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叛逆之举。萧红的弟弟张秀珂1950年代曾写过一篇文章,说汪家因此解除婚约。然而,戏剧性的是,萧红后来情窦初开的对象竟是汪恩甲,还和他一起私奔了,所以萧红打官司,要求维持婚约。
  萧红曾对塔斯社记者说,她去北京读大学,是想当画家,不是抗婚。她本身并不反对这门婚事。真相恰恰是汪家不要她了。
  萧红一直觉得汪恩甲很可爱,还为他织过毛衣。萧红在作品中批评过家族里许许多多的人,比如父亲、继母等,唯独没有批评过汪。后来,萧红和汪家的官司打输了,这时她已经和汪恩甲同居,并已经怀孕。汪恩甲被家里叫回去,把萧红一个人抛在旅馆里。
  3
  这是1932年夏天。大腹便便被抛弃在旅馆却身无分文的萧红,向《国际协报》写了一封求救信,萧军当时是该报的自由撰稿人。他受该报一位副刊编辑的委托前去探望萧红。虽然怀着孕,但萧红漂亮而性感,写得一手郑板桥的郑体字。才子加帅哥的萧军决定“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当时松花江决堤,到处是洪水。萧军弄来一叶小舟,搁于萧红的窗前,再系一根绳子把她从窗口吊下来……美丽的爱情传奇就这样开始了。
  可惜那不是童话故事,“公主与王子”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他们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漂泊。因为没有钱,旅店老板抽走了被褥床垫,他们躺在光秃秃的棕板上……萧军冒严寒,忍饥饿,外出四处打工授课,养活产后的萧红。
  在鲁迅的帮助下,两人熬过了拮据的生活,并迅速进入文坛。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的出版都有着鲁迅的资助。鲁迅亲自为萧红的《生死场》把关、修改,并写了序,还请现代著名作家、评论家胡风写了跋。鲁迅非常欣赏萧红的爽快性格和文学才华,多次向国内外同行推荐她的作品,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这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她是那样地爱萧军,称他为“三郎”,他的强;_士、粗犷,他的才华都让她深深地迷恋。为了赴鲁迅先生的宴请,萧红特地花了七角五分钱从“大拍卖”的铺子里买了一块布,为萧军缝制了一件新外套。对此,萧军回忆道:“她几乎是不吃、不喝、不休地在缝制着,只见她美丽的、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在上下穿动着……”不到一天的时间,“一件新礼服”缝好了。萧军感叹说:“我们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是穷困的,但在爱情生活方面,却是充实而饱满的啊!”   但这样甜蜜的生活在两年后结束了。萧红和萧军之间发生了冲突,争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萧红。特别是萧军的出轨,在萧红心灵深处一次次烙下难以医治的创伤。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最终,俩人都掉入爱情的深渊。
  4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转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她赠给端木相思豆和小竹竿,这两件定情物包含了一个受伤女人的心愿。相思豆代表爱,小竹竿则象征着坚韧与永恒。而端木,他执意要给萧红一个名分,因而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以未婚少爷的身份娶了一个经历复杂的大肚子女人,并且坚持举行仪式——1938年4月,身怀六甲的萧红与端木同去武汉,5月在武汉大同酒家举行了婚礼。
  据载,萧红对这次结婚是很平静的,在婚礼上,主持人让她发表感想,她说,她没有别的希求,只想过安定的生活。
  萧红与端木结合的时候,有人责备她,难道你不能一个人生活吗?!而端木,也承受着“第三者”的指责。还有,后来两次生死关头他都丢下萧红,一个人独自逃命去了。一次是武汉大轰炸,萧红一个人腆着大肚子,混迹于逃难的人群里,从武昌到汉口,到重庆,到江津……另一次是在香港,她快要死了,身边是日本人的炸弹,飞机轰鸣,满城人都在逃难……他又不在她身边。
  想要一个臂膀可以依靠,但萧红始终没有得到。萧红最深刻的苦难还不是爱情,对一个女人来说,最惨痛的经历莫过于失去自己的孩子。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候,她怀着负心人的骨肉,生下来,养不起,送给了别人。和端木在一起的时候,她怀着萧军的孩子,养得起,却没活下来。
  萧红最后的岁月是在香港度过的。那两年里,她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从此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使呼兰这个不起眼的北方小镇,成了中国文学版图上最闪亮的地方之一。
  5
  1942年1月22日,年仅31岁的萧红病逝于沦陷后的香港,守候在身边的,只有骆宾基一人,他陪伴她度过生命中的最后四十天。萧红临终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薄命红颜把遗憾留给自己和世人,也把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
  萧红死后,端木二十年未娶,每年清明都去她的坟头祭奠,后来有了妻子,便跟妻子一块祭奠。香港去不得了,他来广州祭奠,以期离她的墓地更近一点;后来广州也来不得了,他便托朋友代为祭奠……自始至终,端木对世人的非议和误解,不着一词,至死都不作解释。
  编辑 刘柳
其他文献
在黑龙江边,一名风华正茂的上海知青与美丽村姑小凤擦出爱火。不料,父母闻讯后却将小凤深锁家中,后又逼其嫁人。一年后,她疯了,并遭夫家遗弃。他不顾一切娶她为妻,事业成功后又带她回到上海生活,珍宝般宠爱至今……2013年7月,香港亚东影视集团欲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打造成一部比《山楂树之恋》更真实感人的电影大片。而历经40年人生风雨,这对传奇恋人现在怎样了?  情定黑土地,却遭父亲棒打鸳鸯  1997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虽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但体重、身材依旧,活力不减,一直是校教工运动会400米和800米纪录保持者。范志红在《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减肥要领——  减肥要减的是什么?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淀粉和各种糖),不能减少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甚至还要比平日增加才对。真正有营养的东西不容易增肥,倒是营养差的东西才容易增肥。  食物的营养素有将近50种,六大类,
期刊
1  陈宇关上门,在不算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呆坐了15分钟。他在这间公司里熬了十年,终于升做经理,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回想一下奋斗历程。这12平方米的小屋,得来真是不容易。  就在这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个20出头的女孩走进来。长发束成马尾,简单的白衬衫,透着素淡清新。大概是第一天上班,眼神里看得出一丝紧张。她说:“陈经理,你好,我叫莫佳佳,人事部的张经理要我到你这儿来报到。”  “哦,是新来的
期刊
香港富姐丁雨玲因患原发性不孕症结识了深圳知名生殖专家王前,两人一见钟情,并在深圳同居。为了报答丁雨玲为自己付出的感情,王前自愿捐出精子一圆丁雨玲的妈妈梦,两人先后通过代孕和自孕生育了两个女儿。2003年,丁雨玲意外发现情人早有家室,两人关系迅速恶化,并最终闹到了法院。此后,丁雨玲和王前再无联系。7年过去,难忘旧情的丁雨玲却带着一个两岁的男孩找到王前,并称他就是孩子的父亲,希望能和他再续前缘。多年没
期刊
有一段日子,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幕:在南部靠海的小城里,湿润咸涩的季风浸润盛开着红花的道路,路旁楼群里同样茂盛葱茏的露台上,做早餐的女主人出神儿地望着一锅可人的桂花粥,在等待它出锅的间隙,匆忙地把偶得的两句好诗贴在冰箱的便笺上……  这其实是诗人王小妮在10年前创作的一首诗,那时喜欢诗歌的我,把这一意象变成了生活目标,与心爱的人,在美丽的城市,过平凡但有诗性闪光的日子。我相信只要生活不缺乏诗意,
期刊
有人说,当一个人开始喜欢回忆,便意味着“老”了。我却觉得,回忆,是与曾经的自己“重逢”,与现在的自己“对话”。不管是否已老,有值得去回忆的东西,终归是美妙的。  记忆是一台“时光机”,镌刻着我们经历的一切,把过去的带给现在,把现在的留给未来。总有一些时候,人们会与“回忆”不期而遇。当你端详着已经泛黄的陈年旧照,当你偶然听到熟悉的老歌,当你回想起曾经爱过和错过的人……心头总会漾起别样的味道。  今年
期刊
登录博客,有一纸条红红地跳出来。  “阴冷的天,读着你的文字取暖。不常来,你却一直都在。朋友就是,无论走过多久,总会在一个瞬间,心会为你柔软,偶然想起你来。”  纸条是一位久不联系的北国女友发来的。一字一句读着那些满含温度的文字,我仿佛又看到女友温婉和煦的笑容,那么安静地在自己的柴米油盐里忙碌着。僵硬了太久的心忽然柔软得一塌糊涂。多么好的“偶然想起你来”。  我喜欢这样的偶然。  很多友谊的开始,
期刊
21岁白血病女孩宋静,经过多次炼狱般的化疗,生命依然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单亲家庭的凄苦生活和积蓄耗尽面临的窘境,让她渐渐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唯一支撑她的,是作家余华的《活着》。她最后的心愿,是在死神降临前见到余华。  为帮女儿了却最后的心愿,宋静的母亲在成都街头散发传单“寻找余华”,引来网民爱心接力传递。远在海外的余华惊悉消息急速回国,把这个命悬一线的女孩接到北京治疗,不仅为她捐助10万元治疗费,还帮
期刊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宋丹丹在《老牛家的战争》等影视剧中,先后塑造了精彩抢眼的婆婆形象。其实,生活中的宋丹丹也荣升为一位准婆婆。在儿子英巴图与女友鲁诗恋爱的过程中,她从开始绞尽脑汁考察准儿媳到最后及时自省,给予儿子爱的教育,终令这对年轻人爱的小舟驶入正确航道……  爱情三人行,  明星老妈考察准儿媳  2011年8月17日,电视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北京怀柔影视基地封镜,宋丹丹与儿子英
期刊
念大三那年,他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中晚期,必须每周做三次血透才能活命。几年下来,家被掏空,他再也承担不起昂贵的透析费。谁都不会怀疑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然而,他偏偏活了下来,奥秘竟在他家不足5平方米的卫生间里,靠着自制的“血透室”,他已将自己的生命延续了14年。这个叫胡颂文的男孩,创造了世界上也许最“逆天”的生命神话。  生命末路,自建“胡氏血透室”  生命寒秋,始于大三。  1993年1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