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需针对当前我国农地面积较为零散的特点,在以往的土地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创新性地提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土地的总体规划,推进水、田、路、村、林的综合协调发展,能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生态建设与规划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建设;生态规划
引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土地整治新起点,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热点议题。生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和生态系统退化一直是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土地利用优化调整的平台,以往的土地整治通常更注重耕地指标的产出和环境污染源的简单治理,缺乏对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功能提升的系统性考量。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整治概念演变而来的,其概念的提出是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供需矛盾、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严重、生态系统质量退化、农村政权弱化等特征和要求的变化。在转型期的中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然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鉴于此,于水和汤瑜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定义为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土地管理手段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厂宅”等要素,以实现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和城乡总体发展的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种同时包含对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综合性土地整治模式,其目的是构建全域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新局面和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文明格局的形成。可见,其全域性和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整治内容、整治目标与职能、整治的实现过程等方面。从土地整治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范围,包括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多项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整治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再将土地整治局限在农用地整治和侧重单个工程设计上。其将农村土地作为整治过程中的直接作用对象。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其与城乡规划、生态规划等全域规划的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成为推进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构的重要途径。从土地整治的目标与职能来看,早期的土地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更侧重提高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和控制建设用地数量,而较少关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整合农村各类资源等目标。近年来,在原有目标和职能的基础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不仅在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和拉动国民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还在建设生态农田、修复受损土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全方位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建设作为重要目标。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建设
2.1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众多,例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废弃物,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人类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经营中施用的化肥、农药等,都会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威胁人类生存环境。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土壤环境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是土地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土壤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的修复,通常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组合修复等几种技术措施。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之间各种物理特性的差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化学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化学试剂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特性,使其毒性减弱或消失;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生命代谢过程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使污染危害减弱直至污染消除;组合修复技术则是组合采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中的两种及以上修复技术完成污染修复。
2.2土地利用生态化
生态农业。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下,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虽然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但也打破了传统农业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问题,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业生态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土地生态化利用的必然要求。生态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地应用生物共生、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循环农业、复合农业、有机农业等诸多表现形式。
环保建筑。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阶段,建设用地大规模快速扩张带来了建筑行业空前的繁荣。粗放式的发展伴随着资源能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等问题。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建设理念正在由常规的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近年来,低碳建筑作为生态环保型的建筑形式发展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低碳建筑是指利用低碳环保理念、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实现建筑内能源优化配置与利用,以减少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的建筑形式。低碳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贡献主要在于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节能环保工艺的大量使用。例如,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被动房”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冬季时仅依靠太阳辐射得热、室内设备和人体散热等自然环保的方式就能满足绝大部分室内采暖需求,从而大大降低建筑使用的能耗。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规划
3.1土地集中连片保护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进行了前期一系列土地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能够使得现有土地达到“三高”的农业建设标准,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耕地面积,也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形成一个布局规范、生产规模化、灌溉方便并且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农民之间、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优化农田结构,进而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标准,在此基础上也会相应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部分土地的连片发展可以改善农田景观,并加强对已污染农田的整治修复。
3.2生态环境逐渐平衡
以往零散且脏乱差的田块被整改为一些规整的田块,这都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大幅度提高集中连片化程度,完整的田间道路网络已经连片化,能够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一些合理的作物种植能够形成一定的生态网络,对于应对极端天气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可以在某一地区进行试点,树立起典型,一旦试点起了作用就会对其他的地区产生吸引力,当大范围的试点起到了作用,那么整个地区的气候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结束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修复以往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更要系统性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心是要从根本上革新现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利用生态化、经济发展绿色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规划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着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指标和分区规划,重点落实好各类生态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既要考虑系统合理性,也要评估可操作性,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芳.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和“美丽宁波”建设新引擎[J].浙江国土资源,2019(1):50-51.
[2]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3]蒋万东.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83+196.
[4]陈伟军.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绍兴探索与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8(11):30-32.
[5]张荣群,王大海,艾东,等.基于生态位和“反规划”思想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3):258-264.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建设;生态规划
引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土地整治新起点,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热点议题。生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和生态系统退化一直是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土地利用优化调整的平台,以往的土地整治通常更注重耕地指标的产出和环境污染源的简单治理,缺乏对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功能提升的系统性考量。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整治概念演变而来的,其概念的提出是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供需矛盾、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严重、生态系统质量退化、农村政权弱化等特征和要求的变化。在转型期的中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然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鉴于此,于水和汤瑜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定义为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土地管理手段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厂宅”等要素,以实现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和城乡总体发展的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种同时包含对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综合性土地整治模式,其目的是构建全域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新局面和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文明格局的形成。可见,其全域性和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整治内容、整治目标与职能、整治的实现过程等方面。从土地整治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范围,包括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多项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整治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再将土地整治局限在农用地整治和侧重单个工程设计上。其将农村土地作为整治过程中的直接作用对象。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其与城乡规划、生态规划等全域规划的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成为推进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构的重要途径。从土地整治的目标与职能来看,早期的土地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更侧重提高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和控制建设用地数量,而较少关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整合农村各类资源等目标。近年来,在原有目标和职能的基础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不仅在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和拉动国民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还在建设生态农田、修复受损土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全方位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建设作为重要目标。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建设
2.1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众多,例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废弃物,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人类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经营中施用的化肥、农药等,都会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威胁人类生存环境。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土壤环境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是土地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土壤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的修复,通常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组合修复等几种技术措施。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之间各种物理特性的差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化学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化学试剂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特性,使其毒性减弱或消失;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生命代谢过程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使污染危害减弱直至污染消除;组合修复技术则是组合采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中的两种及以上修复技术完成污染修复。
2.2土地利用生态化
生态农业。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下,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虽然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但也打破了传统农业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问题,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业生态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土地生态化利用的必然要求。生态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地应用生物共生、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循环农业、复合农业、有机农业等诸多表现形式。
环保建筑。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阶段,建设用地大规模快速扩张带来了建筑行业空前的繁荣。粗放式的发展伴随着资源能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等问题。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建设理念正在由常规的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近年来,低碳建筑作为生态环保型的建筑形式发展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低碳建筑是指利用低碳环保理念、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实现建筑内能源优化配置与利用,以减少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的建筑形式。低碳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贡献主要在于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节能环保工艺的大量使用。例如,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被动房”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冬季时仅依靠太阳辐射得热、室内设备和人体散热等自然环保的方式就能满足绝大部分室内采暖需求,从而大大降低建筑使用的能耗。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规划
3.1土地集中连片保护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进行了前期一系列土地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能够使得现有土地达到“三高”的农业建设标准,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耕地面积,也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形成一个布局规范、生产规模化、灌溉方便并且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农民之间、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优化农田结构,进而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标准,在此基础上也会相应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部分土地的连片发展可以改善农田景观,并加强对已污染农田的整治修复。
3.2生态环境逐渐平衡
以往零散且脏乱差的田块被整改为一些规整的田块,这都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大幅度提高集中连片化程度,完整的田间道路网络已经连片化,能够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一些合理的作物种植能够形成一定的生态网络,对于应对极端天气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可以在某一地区进行试点,树立起典型,一旦试点起了作用就会对其他的地区产生吸引力,当大范围的试点起到了作用,那么整个地区的气候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结束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修复以往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更要系统性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心是要从根本上革新现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利用生态化、经济发展绿色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规划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着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指标和分区规划,重点落实好各类生态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既要考虑系统合理性,也要评估可操作性,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芳.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和“美丽宁波”建设新引擎[J].浙江国土资源,2019(1):50-51.
[2]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3]蒋万东.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83+196.
[4]陈伟军.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绍兴探索与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8(11):30-32.
[5]张荣群,王大海,艾东,等.基于生态位和“反规划”思想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3):25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