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气体(CO2)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行ESD治疗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空气组和CO2组,对比2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结果,以及术后腹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空气组和CO2组ESD术中PaCO2[(47.8±5.4)mmHg,(45.1±5.5)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术前[(37.2±4.6)mmHg,(36.3±3.9)mmHg](P<0.05)和术后[(39.9±4.0)mmHg,(39.4±4.2)mmHg](P<0.05),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点组间PaCO2差异不明显(P>0.05);2组术前、术中、术后SpO2均大于90%,且3个时点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清醒后2 h以内(3个观察时点)CO2组腹痛评分均明显低于空气组(P<0.05),清醒后12 h及24 h腹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空气组与CO2组术中、术后出血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2组均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

结论

CO2在ESD治疗中应用安全,并可减少患者术后腹痛,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目的探讨术前采用亚甲蓝标记病灶对黏膜下隧道内迅速发现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的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贲门周围固有肌层肿瘤27例,均采用黏膜下隧道法切除,其中9例无定位,18例术前采用亚甲蓝标记定位。对比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成功切除病变。无定位组发现病变用时9~32 min(平均14.7 min),亚甲蓝定位组发现病变用时7~10 min(平
期刊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104例确诊A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高分辨食管测压(HRM)技术分析食管动力学特点,使用Eckardt量表、MDADI问卷和SF-36问卷进行症状和生活质量调查,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04例均有吞咽困难症状,其中伴反酸37例(35.6%)、烧心28例(26.9%)、体质量下降18例(17.3%
目的探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超声内镜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5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100例慢性胰腺炎和81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内镜超声图像,选择具有病变典型表现的内镜超声图像和勾画的感兴趣区域,通过计算机提取胰腺分类系统中的9大类105维特征,采用类间距法和顺序前进法筛选纹理特征的最优特征组合,通过支撑向量机建立分类模型,使用2种不同的样本集划分方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探Glifeet检查餐应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67例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分为2组,于结肠镜检查前1 d分别常规进食少渣半流食(常规饮食组,31例)或Glifeet检查餐(检查餐组,36例)。患者于结肠镜检查前1 d晚7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 000 ml,并于检查当日8点口服上述清肠液2 000 ml。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