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催乳素及皮质醇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

结果

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与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0眼)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60例作为观察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χ2=5.89,P=0.015);观察组视力(logMAR)优于对照组(t=33.87,P
圆锥角膜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早期至中期通过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角膜基质环植入术以矫正视力,晚期进行角膜移植术。18岁之前儿童圆锥角膜的病情较成人更严重。对儿童圆锥角膜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延缓角膜移植术的时间。角膜交联是阻止或延缓该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儿童圆锥角膜。本文对儿童圆锥角膜常见的角膜交联治疗方案进行综述,评估其手术效果,为儿童圆锥角膜的治疗提供参考。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下呼吸道感染(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LRTI)的首要病毒病原,严重危害婴儿健康。大部分(约80%)RSV感染的LRTI住院婴儿是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目前国内RSV预防和治疗领域,尚无有效药物或预防手段。新型全人源长效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具有较强中和RSV能力、超长半衰期,通过单剂注射,即可为所有婴儿在第1个RSV流行季提供快速直接的免疫保护,预示预防婴儿RSV
结核病(TB)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儿童TB的特殊性,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儿童TB临床表现和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病原学检测标本难以获取、现有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不足、缺乏儿童友好型抗结核药物、缺乏儿童抗结核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数据和基于儿童数据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等。现就上述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和展望进行总结。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儿童最常见的重症肺外结核病类型,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原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死率高、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比例高。在参考国内外儿童结核病和TBM相关文献、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TBM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编写了本专家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TB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临床分级、诊断标准及流程等,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TBM的早期识别,加强儿童TBM诊断规范性。
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往往同时合并肺外结核,病原学诊断困难。我国儿童结核病存在诊断和报告不足问题,缺乏儿童肺结核诊断的最新指南和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牵头,在参考国外儿童结核病诊断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肺结核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类、临床
通过解读《改善脑性瘫痪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脑瘫)患者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提供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建议。该指南通过系统搜索截至2018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CINAHL、EmbaseMEDLINE相关文献,使用推荐等级评估,发育和评估分级方法,与国际专家和患者进行磋商,评估证据的确定性并提出推荐。指南提出13项推荐(依据3项系统评价、30项随机试验和5项治疗前后对照研究)。指南推荐,为实现功能性目标,干预措施应包括患者选择的目标、在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TA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3岁为界将患儿分为大年龄组、小年龄组,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对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生长发育受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例小年龄组患儿中男8例,女9例;24例大年龄组患儿中男6例,女18例。小年龄组广泛型最常见,共10例(58.8%);大
目的总结分析30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动脉调转术的诊治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动脉调转术治疗的300例TGA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6例,女64例;年龄(23.8±39.2)d,体质量(3.5±0.8)kg。合并室间隔缺损的TGA(TGA/VSD)128例(42.7%),室间隔完整的TGA(TGA/IVS)172例(57.3%)。冠状动脉正常193例(64.3%),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07例(35.7%),其中术中探查发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中短期变化及相关心电图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确诊为DCM的患儿,根据是否有CLBBB将DCM患儿分为合并CLBBB组(CLBBB组)和未合并CLBBB组(non-CLBBB组)。所有患儿定期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根据随访1~5年的数据,比较两组患儿LVEF的中短期变化特点,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