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水深和氮添加对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来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深和氮素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两者对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下湿地植物的生长与分布趋势.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3种优势植物(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和燕子花lris laevigata)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深(0、5、15 cm)和3个氮浓度(0、12、36 mmol/L)的双因子控制实验,探讨不同水深和氮添加对3种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深和氮添加对漂筏苔草根冠比和燕子花株高、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及根冠比存在交互影响.在0 mmol/L氮浓度下,随着水深的增加,漂筏苔草根冠比降低,燕子花根冠比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12 mmol/L氮浓度下,随着水深的增加,燕子花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降低,根冠比增加.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燕子花株高在0、5 cm水深时降低,在15 cm水深时增加.水深对漂筏苔草叶面积、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和燕子花叶面积有显著影响,随着水深的增加,漂筏苔草叶面积、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燕子花叶面积降低.氮添加对毛苔草株高、叶面积及根冠比有显著影响,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毛苔草株高和叶面积降低,根冠比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本研究表明湿地植物对水深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依赖具体物种和功能性状指标而不同,未来还应加强湿地植物地下性状的研究.
其他文献
将农牧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置制成生物质调理剂,用于沙化土壤改良是目前川西北沙化草地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阐明不同原料调理剂在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上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以不施用调理剂为对照(CK),设置施用量均为12 t·hm~(-2)的菌渣(JZ)、秸秆(JG)和生物炭(SWT) 3种调理剂,分析了调理剂施用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种生物质调理剂均
针对犹豫模糊语言优先关系下的大群体决策问题,考虑已有聚类方法对孤立点敏感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类模型和综合考虑多方面信息的小组权重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方案优先度
针对一类同时含有未知输入和厚尾分布噪声的网络化系统状态估计问题,提出基于事件触发的学生£滤波方法以实现状态和未知输入的同时估计.首先,为节省通信和计算资源,设计了基于
聚焦攀枝花地区坡地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天然不足问题,选取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LP)、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MS)和田菁[Se
叶片的有机组分特征不仅是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策略和养分回收的重要参数,而且是衡量凋落叶分解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群落叶片间有机组分的差异,以华西雨屏区人工
土壤养分制约着果树产量和品质,同时受果园生产管理的影响而变化.为了解攀枝花地区芒果园土壤碳(C)、氮(N)、磷(P)含量现状,探明果园管理导致的土壤养分变化趋势,选择3个发育阶段(挂果前期:2-5年;初期:6-10年;盛期:11-26年)芒果园共162个,研究果园树盘区和间空区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C、N、P含量及差值.结果显示:(1)攀枝花市50%以上芒果园土壤C、N、P缺乏,
植物根系分解是养分元素进入土壤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解径级对根系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释放的潜在影响,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对象,采用原位分解
长期氮(N)沉降及其诱导的N、磷(P)养分平衡性对森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生态反馈效应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但目前大多研究主要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而缺乏
定义一个与Bernoulli双纽线相关的多叶解析函数类S(p),利用微分从属理论,给出函数在类中的一些充分条件.
本文研究了40Ca35Cl分子低态的自旋轨道耦合分裂以及获得更精确的光谱常数和更高的激发态.以从头算理论为基础,使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获得了该分子的势能曲线和自旋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