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生产中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的探讨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森林利用过度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于是维持森林的稳定、健康生长和多效益的持续发展,成了我国人民所关心的大事。在此,文章对林分密度在营林经营过程中的发展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林分密度;树冠郁闭;营林生产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3-9671-(2011)112-0097-01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在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林分密度是林业工作者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基础。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人工林生产力的高低和功能的最大发挥。林分密度在森林的生产培育中不断变化,为便于区别,我们将森林起源时的密度称为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余各个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密度在森林生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践中证明,在一定的具体条件组合下,客观上存一个生物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的群体结构合理,净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健壮,生长稳定。现从四个方面对林分密度的作用具体论述。
  树冠郁闭是森林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般规定郁闭度大于0.2以上才算是成林,郁闭能加强幼林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减缓杂草的竞争,保持林分的稳定性,增强对林地环境的保护作用。初始密度较大可促进幼林及早郁闭成林,但是郁闭后应及早进行人工疏伐,解决林木由于生长空间受限引起种间竞争,导致的林木过早分化和自然稀疏的后果。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从幼林郁闭一直到成熟期,尤以干材林阶段及中龄林阶段突出,分别从对树高、直径、单株材积、林分干材产量四个方面探讨。
  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不同树种因其喜光性、分枝特性及顶端优势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密度有不同的适应,只有一些较耐荫的树种以及侧枝粗壮、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才有可能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表现出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不同立地条件,尤其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树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应。在湿润的林地上,密度对高生长作用不明显,而在干旱的林地上密度的作用较突出,过稀时杂草对树木的竞争作用使其生长受阻,过密时则树木之间的水分竞争使生长普遍受到抑制,只有在密度适中时高生长较好。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只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就能保证在合理密度范围获得最大的高生长量。
  密度对直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立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密度对这几个因子都有一定的作用。
  密度对树高的作用如前所述是较弱的。密度对于形数的作用,是形数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加大,但是差数也不大。
  由于断面积和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直径受密度的影响最大,因而断面积就成为不同密度下单株材积的决定性因子。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规律与对直径生长的作用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也是在干材林及中龄林阶段表现突出。
  林分干材产量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现存量;另个一是总产量,也就是蓄积和间伐量之和。在尚未进行间伐之前,这两个指标是一样的,我们以这样简单情况来探讨。
  林分的蓄积量是其平均单株材积和株数的乘积。这两个因子互为消长,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大量的密度试验证明,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个体竞争效应增强,单株材积和株数密度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种、立地及栽培集约度等因素。然而,密度产量效应的规律不是到此为止,一种现象是密度继续过大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易遭各种灾害侵袭,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产量下降。另一种现象是一些强喜光树种密度低的蓄积量却高出很多。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使林木的尖削度较小、干形通直、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总的来说是有利的,但如果林分过密,干材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窄小,既不符合用材要求,又不符合健康要求,应当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密度对木材的解剖结构、物理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有影响。一般来说,稀植使林木幼年期年轮加宽,初生材在树干中比例较大,对树质有不利的影响。如稀植杉木林中早材的比例增加,由于早材的管胞孔径大、胞壁薄、壁腔比加大,使木材密度、抗弯强度、顺纹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均降低,木材综合质量下降,但也有一些树种,如落叶松、栎类,在加宽的年轮中早材和晚期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对材质影响不大,对散孔材阔叶树,年轮加宽也没有什么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材质不同的目的要求,如对云杉乐器材,要求年轮均匀和细密,应在高密度林分下培育。而对纸浆材来说,如杨树纸浆林中随密度的增大,纤维长度增加,各级纤维的频率分布趋于均匀,因此加大造林密度也能提高造纸纤维质量。
  树干形质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树种的遗传特性,用密度来促进是有限度的。
  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在林分过密会损坏林木根系发育。在密林中不但林木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较浅,就是根系的总量水平很低。而且同种林木根系易连生,加强了个体间的竞争和分化,在密林中,生长物质的分配更偏向于供应地上干茎部分生长。
  林木根系的发育与全树的生长状况及全林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林分过密不但使林木地上部分生长纤细,也使根系发育受阻,这样的树木易遭风例、雪压及病虫侵袭的危害,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至于林分过稀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要视地区条件而论。在生长条件较好的湿润地区,只要树木能在其他植物竞争中站得住脚,即使孤立木也能正常生长。在水分不稳定的地区,林木需要有一定的郁闭度才能保证林木在群落中占优势,并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因子影响,如林分过稀,迟迟不能郁闭,会降低其稳定性。在极端干旱地区,旱生树种有首先发育庞大根系的适应性,只有稀林才能正常生长,而且从水量平衡的角度看,干旱立地条件下也不允许林分密度过高。
  由于密度试验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且营造试验林要花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不可能为每个树种在各种条件下都搞一套试验,所以一般只能对几个主要树种,在其典型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从这些试验中得出密度效应规律及其主要参数,以便指导生产。通过密度试验得出的是生物学范畴的结论,还需加上经济分析,才能最后确定林分密度。
  综上所述,最适密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数量范围。为了确定林分密度,就要弄清林分密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华林,谢耀坚,李天会,吴志华.不同林分密度桉树幼林抗风性比较研究[J].桉树科技,2009,02.
  [2]赵亚男,马胜国,张建国.造林密度对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6,0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病因、危险因素及卒中亚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285例45岁以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TOAST病因学分型。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且需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易合并各类感染。颅内感染虽较少见,但病死率高,且临床上与狼疮脑不易鉴别,而两者并存的情况又
本文提出了高性能膨胀混凝土(HPEC)概念,认为HPEC是膨胀混凝土(E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发挥各自优势的有机结合。先对膨胀剂对混凝土的补偿收缩理论做了简单介绍,然后系统介绍了HPEC
本文阐述了电气化铁路通信设施的分布和接地要求,并对通信设施接地方案进行了探讨。
本文介绍了纳米微孔绝热材料,在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40t铁水罐上的应用,通过对安装纳米绝热材料和传统绝热材料的铁水罐测温,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保温材料在铁水
对电网调度运行涉及到的稳定监控规则按照不同业务流程应用要求提出了分类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稳定规则分别设计了覆盖稳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安全性与效能。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
记者12月15日从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获悉,目前,工作组已经完成六项国家标准的公开意见征求,未来将大力推进传感器网络新技术、加快转化研究成果为标准,推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物联网主要通过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共同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其中,感知层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也是当前物联网技术攻关的热点和难点。  在信息产业里往往是标准引领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