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小杂粮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林作为小杂粮优势产区,是旱地主要种植作物和滩水地重要的轮作倒茬作物,可以说没有小杂粮就没有榆林的旱作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特色农业。同时,在政府的一系列扶贫政策支持下,通过创建小杂粮基地、提升小杂粮品质、培育优质品牌、召开小杂粮推介会等方式,榆林小杂粮已经由提篮小卖到全国畅销、走出国门,逐渐成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
   一是全市现有耕地1570万亩,作为小杂粮优势种植区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梁状低山丘陵区的旱耕地约占85%,这为榆林小杂粮多样性合理布局和规模扩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空间;二是小杂粮优势种植区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土层深厚,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且远离工矿、城市污染源,“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环境基本形成,为小杂粮绿色、有机生产奠定了基础条件;三是随着400mm降雨线偏移和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降雨有了明显增加。两线引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和滴灌、微喷、集雨抗旱节水技术的大力推进,榆林旱涝保收田的基本盘将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有了基本保障。因而,榆林具备建成高效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
   (二)交通区位优势
   榆林地处青岛—太原—中卫—河西走廊—乌鲁木齐新亚欧大陆桥中腰,是包西铁路、太中银铁路、青银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通道的交汇处,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群、青银联系大通道和国家区域级流通的重要节点城市,榆林小杂粮产品一天内可达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更可以借助“中欧班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而具备建设“立足榆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小杂粮生产、加工、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三)财政支农优势
   榆林是能源大市,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4136.3亿元,经济总量跃居西部第六、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地方财政收入410亿元。二产独大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榆林经济对二产的依赖严重,降低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央多次表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工补农、以成带乡成为了新风向。因而,榆林具备财政支农、以工补农的财力基础。
   (四)政策机遇
   2018年以来,结合省委省政府对榆林提出的“三大目标”,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紧紧依托全省“3+X”工程,提出全力构建“4+X”(即以蔬菜、羊子、苹果、马铃薯为主导产业,小杂粮、中药材、生猪、牧草等为特色产业)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和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发展战略。因此榆林所处特殊的区域位置和资源禀赋决定,小杂粮产业将在榆林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产业化程度低。榆林境内多山,受地形和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小杂粮的种植更多是当地农民家庭式的分散种植,难以形成区域连片规模种植,农业资源整合难。二是种植技术薄弱。榆林小杂粮生物资源丰富,累计有16大类100多个品种。但是在小杂粮的种植中,多地的种植仍采用老品种、农家品种,产生了较多问题。三是产业链条整体性偏弱。产业化经营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差、横向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四是商品化程度低。由于小杂粮生产基础薄弱,在生产、加工、商贸等环节体系尚不够完善。五是专业化程度低。榆林小杂粮产业近年来加大了开发力度,生产环境有所改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专业化进程进展仍然较为缓慢。
   三、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思路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农业科技为动力,以“整合资源、规模发展、树立品牌、促进流通、提高效益、助力扶贫”为总体思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产加销一体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实施“八个一”工程,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小杂粮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小杂粮产业发展上规模、提档次、出品牌。
   (二)发展建议
   1、重新谋划小杂粮发展战略
   立足榆林,放眼世界,市委、市政府应成立领导机构,组织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与外出学习、分析比较,对榆林小杂粮的目标定位进行再次定义,形成“榆林小杂粮、百亿大产业”的战略共识。
   2、丰富资金支持力度
   一要深入推进农业资本化运作。二要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制度。三要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四要探索新的资金补贴方式,促进产业长效发展。
   3、强化小杂粮基地建设
   一是集中打造优势区,支持在以荞麦、谷子、绿豆等小杂粮生产为主的优势区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核心示范为支撑,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小杂粮基地建设,带动农户脱贫。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大适宜机械化的荞麦、谷子、绿豆等小杂粮新品种选育力度,积极引进适宜本地區生产的良种,建立良种繁供生产基地,同时广泛征集本地优良农家品种和市县农技部门保留的良种,进行品种改良、良种繁供及提纯复壮,延长优良品种的利用年限。大力推进精量播种、收获等小型农机具的普及,推广标准化集成技术,创建高产样板田,努力提高小杂粮生产效益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三是建立利益共同体。引导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订单生产等多种合作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推动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发挥米脂国家级小米融合园优势,融合一二三产,盘活区域特色资源,试点打造小杂粮休闲观光圈。四是强化生产研发。加强科研团队与生产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根据全市不同的生态条件和地理气候特点,选用、引进、发展小杂粮品种,谋划设立小杂粮培育国家实验室,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制定出台小杂粮作物标准化生产规程,完善小杂粮良种繁育体系。
   4、打造特色品牌
   引导支持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产业基础的小杂粮企业,根据小杂粮天然、绿色、纯正、醇香的特色,统筹整合区域文化、旅游,打造以榆林小米、榆林绿豆等为主的区域母品牌和企业冠名的子品牌,强化对地理标志产品和注册商标的申报、保护和使用,带动小杂粮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品牌化经营,加大对小杂粮产品背后的生产环境、文化故事宣传,做好品牌质量、讲好品牌故事,带动当地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小杂粮品牌。
   5、加强人员培训
   一是要对小杂粮带头农户进行培训,让农户参观、参与小杂粮博览会、展销会、示范基地,强化新型职业农民中小杂粮生产带头人的经营发展意识,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小杂粮的生产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二是通过县级农技服务中心、乡镇农技站、农民技术夜校等平台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引导农民学习生产技术。三是要对小杂粮产业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技能培训,进行小杂粮销售知识的普及,使大多从业人员学习实体和线上营销知识,掌握销售技巧。定期举行小杂粮销售论坛、茶话会、竞赛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优秀的销售人员作讲师、传授经验,同步创立优秀销售人员激励机制。
   6、扩宽销售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接。二是创办官方小杂粮销售网店,推进直播带货常态化,打造“米脂婆姨卖小米”等网红品牌,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加入直播队列,通过平台投放广告等方式加大小杂粮功效、质量宣传力度,扩大小杂粮的受众范围。三是对贫困地区开展专门供销系统,通过主题销售、绿色农产品、电商文化节等活动,让小杂粮实现走出大山、走出社区、走出国门。
   7、推进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动力活力,提升小杂粮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小杂粮经营服务体系,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优质、高效、全面、配套的公益性服务及经营性服务。
   (作者单位:榆林市发展改革委)
其他文献
“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的重大关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
期刊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3060”目标)的必然路径。而极端天气与气候灾难则对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能源市场机制运行、能源安全供应保障提出三重挑战,可能在短期内对能源体系转型的形成冲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极端天气与气候灾难对能源供应安全的潜在冲击,着力缓解其对能源体系转型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
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将以成立25周年为契机,以工商银行新三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强化“比”的意识,深化科技与业务融合,推动中心工作外部化、市场化转型,强化为业务赋能,畅通从客户市场到一线、从分行到总行、从业务与科技的产品创新大循环,为全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渠道、全场景、全功能极致的金融服务,为全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交通专项资金政策在是否存续和如何改革上并未形成清晰的思路,财政减税降费和交通发展投融资之间的冲突似乎难以协调,税费改革后交通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在迅速弱化。设立里程税(费)的政策探讨还没有形成必要的共识。   一、专项资金在我国交通投融资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专项资金政策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扩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
海水淡化利用是我国沿海地区、离岸海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供水结构、强化开源补源的重要措施,但目前还存在进入网困难、技术滞后、激励政策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海水淡
期刊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也称“混合现实”或“扩增现实”,是一种在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及角度等信息后,在显示设备上将拟定的虚拟图像集成到现实图像的技术,可以无缝
期刊
海水淡化作为节水开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水质优、水量稳、不受气候影响等特点,可有效缓解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
期刊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态势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推进及改变,“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学概念开始受到学者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使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渐
期刊
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减少异常中断造成的影响,是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当信息系统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组织应急抢修是金融科技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从一线运维和实操的角度介绍了一种响应突发事件的机制和流程,以及配套的人员分工和应急处置方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21〕709号,以下简称《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