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少女来说,每月一次的“月经”定时出现,如同“假”期,除有些轻微不适外,一般多无大碍。但受年龄、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期也常出现许多特殊的病象,常见的有:
一、痛经有些女性在行经期会发生严重的腹疼,并常伴有腰腿酸软等症状,这就是痛经。从医学统计看,少女痛经的发生率远较已婚妇女高,并且多是原发性的,主要是因为未婚女子的子宫颈较紧或是子宫位置不正,造成经血流出受阻、子宫强烈痉挛收缩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分泌不协调,比如黄体素过多,引起子宫颈口强烈收缩,使排血不畅而致。近年来有学者报告,未婚女子子宫的前列腺素含量过高,也是引起痛经的一个原因。
痛经多发生在月经来潮的第1~2天,下腹出现剧烈的疼痛伴发阵阵腰酸,可放射至阴道、肛门和腰椎骶部,严重者还伴发恶心呕吐、尿频、腹泻或便秘。疼痛经常持续数小时,也有的持续两三天,个别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出冷汗甚至昏厥。
较轻的痛经可用暖水袋在脐周热敷,并用手轻轻按揉腹部。如痛经较重则需去医院调治,中医采用活血化瘀、祛寒通滞,可服用益母膏、妇宝、六味逍遥丸、七炙香附丸、女金丹、月月舒等,或“血府逐瘀汤”,疗效较显著。西医治疗痛经首选阿托品、复方颠茄浸膏片等解痉止痛,但有口渴等副作用。亦可去理疗科做辐射热照射,多数可收良效。
二、倒经与错经行经时经血不仅从阴道流出,也从口或鼻腔涌出,医学上称之为“倒经”。还有的经期发生便血,称之为错经。
最近研究认为,“倒经”可能与少女体内的“生物钟”节律发生紊乱有关。一般发生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主要表现为鼻出血或吐血,以鼻出血为多,具有每月周期性。
倒经的血量通常不超过月经量,对身体并无大碍,可去耳鼻喉科检查,鼻腔滴麻黄素止血,也可自行局部压迫止血。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4等止血剂,用藕草、白芨各15克煎汤顿服亦可止血。止血后还应在下次来月经前20天左右,到医院进行治疗,口服调理月经周期的药物,并在月经来潮前一两天保持情绪稳定、心情乐观舒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不用力捏鼻,就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关于“错经”,祖国医学有“血走于大肠,经血错行”之说,妇科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卵巢发育还未完善,其功能出现障碍有关。
防治错经关键在于补虚清热。补虚应以温补而忌热补,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少食辣椒、葱、胡椒等辛热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心情开朗。久治不愈应去医院检查。
三、经前期紧张症有些少女在月经来潮前和经期中情绪反常、易冲动、心烦、无端悲伤,严重的可影响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称为“经前期紧张症”,有一定的周期性。
生理学家认为,经前期紧张症是因血中雌激素分泌过多,而黄体素分泌不足,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失衡,从而造成经前期精神和情绪改变。内分泌专家还指出,月经前期由于钠盐与水在体内潴留,常使患者出现手、足、眼睑及脑组织水肿,有的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乳房胀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腹泻或便秘等。中医则认为是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所致。
对经前期紧张症的女性,可在行经前10天开始行脱水治疗,如限制饮水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同时口服利尿剂。在服药期间应饮用桔子水,多吃香蕉,以补充利尿药造成的钾盐缺乏。经前期焦虑性情感异常、紧张性恼怒和头痛,可服用抗焦虑剂如安定,以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如谷维素,同时服用VitB6。
内分泌治疗可用黄体酮促进雌激素的排泄,但应由医生掌握剂量并指导服用。中医治疗以舒肝理气,调经活血为主,用“小柴胡汤”加减,亦可服用炙香附丸、逍遥丸、舒肝丸。同时,在月经来潮的前几天应设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调整好情绪。
四、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经期长短不定;或经血量不多,但经期明显延长,医学上称之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宫血”或“功血”。临床上分为排卵性子宫出血和无排卵性子宫出血两种,以后者多见。妇科专家认为此乃青春期卵巢、子宫等性器官和脑垂体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所致。还有血液病、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肾疾病等都可引起子宫出血,某些生殖系统炎症也可造成经血过多。因此,患“功血”者应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平时要注意营养,增强体质,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必要时输少量鲜血,止血药物可用安络血、仙鹤草素、止血敏、维生素K、6—氨基已酸等。止血后,应进一步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卵巢功能恢复正常排卵,对无排卵型功血可考虑诱导排卵。顽固而严重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考虑做诊断性刮宫。不太严重的功血服用中药“人参归脾汤”、“血府逐瘀汤”亦有较好的效果。
编辑/谷雨
一、痛经有些女性在行经期会发生严重的腹疼,并常伴有腰腿酸软等症状,这就是痛经。从医学统计看,少女痛经的发生率远较已婚妇女高,并且多是原发性的,主要是因为未婚女子的子宫颈较紧或是子宫位置不正,造成经血流出受阻、子宫强烈痉挛收缩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分泌不协调,比如黄体素过多,引起子宫颈口强烈收缩,使排血不畅而致。近年来有学者报告,未婚女子子宫的前列腺素含量过高,也是引起痛经的一个原因。
痛经多发生在月经来潮的第1~2天,下腹出现剧烈的疼痛伴发阵阵腰酸,可放射至阴道、肛门和腰椎骶部,严重者还伴发恶心呕吐、尿频、腹泻或便秘。疼痛经常持续数小时,也有的持续两三天,个别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出冷汗甚至昏厥。
较轻的痛经可用暖水袋在脐周热敷,并用手轻轻按揉腹部。如痛经较重则需去医院调治,中医采用活血化瘀、祛寒通滞,可服用益母膏、妇宝、六味逍遥丸、七炙香附丸、女金丹、月月舒等,或“血府逐瘀汤”,疗效较显著。西医治疗痛经首选阿托品、复方颠茄浸膏片等解痉止痛,但有口渴等副作用。亦可去理疗科做辐射热照射,多数可收良效。
二、倒经与错经行经时经血不仅从阴道流出,也从口或鼻腔涌出,医学上称之为“倒经”。还有的经期发生便血,称之为错经。
最近研究认为,“倒经”可能与少女体内的“生物钟”节律发生紊乱有关。一般发生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主要表现为鼻出血或吐血,以鼻出血为多,具有每月周期性。
倒经的血量通常不超过月经量,对身体并无大碍,可去耳鼻喉科检查,鼻腔滴麻黄素止血,也可自行局部压迫止血。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4等止血剂,用藕草、白芨各15克煎汤顿服亦可止血。止血后还应在下次来月经前20天左右,到医院进行治疗,口服调理月经周期的药物,并在月经来潮前一两天保持情绪稳定、心情乐观舒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不用力捏鼻,就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关于“错经”,祖国医学有“血走于大肠,经血错行”之说,妇科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卵巢发育还未完善,其功能出现障碍有关。
防治错经关键在于补虚清热。补虚应以温补而忌热补,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少食辣椒、葱、胡椒等辛热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心情开朗。久治不愈应去医院检查。
三、经前期紧张症有些少女在月经来潮前和经期中情绪反常、易冲动、心烦、无端悲伤,严重的可影响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称为“经前期紧张症”,有一定的周期性。
生理学家认为,经前期紧张症是因血中雌激素分泌过多,而黄体素分泌不足,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失衡,从而造成经前期精神和情绪改变。内分泌专家还指出,月经前期由于钠盐与水在体内潴留,常使患者出现手、足、眼睑及脑组织水肿,有的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乳房胀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腹泻或便秘等。中医则认为是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所致。
对经前期紧张症的女性,可在行经前10天开始行脱水治疗,如限制饮水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同时口服利尿剂。在服药期间应饮用桔子水,多吃香蕉,以补充利尿药造成的钾盐缺乏。经前期焦虑性情感异常、紧张性恼怒和头痛,可服用抗焦虑剂如安定,以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如谷维素,同时服用VitB6。
内分泌治疗可用黄体酮促进雌激素的排泄,但应由医生掌握剂量并指导服用。中医治疗以舒肝理气,调经活血为主,用“小柴胡汤”加减,亦可服用炙香附丸、逍遥丸、舒肝丸。同时,在月经来潮的前几天应设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调整好情绪。
四、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经期长短不定;或经血量不多,但经期明显延长,医学上称之为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宫血”或“功血”。临床上分为排卵性子宫出血和无排卵性子宫出血两种,以后者多见。妇科专家认为此乃青春期卵巢、子宫等性器官和脑垂体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所致。还有血液病、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肾疾病等都可引起子宫出血,某些生殖系统炎症也可造成经血过多。因此,患“功血”者应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平时要注意营养,增强体质,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必要时输少量鲜血,止血药物可用安络血、仙鹤草素、止血敏、维生素K、6—氨基已酸等。止血后,应进一步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卵巢功能恢复正常排卵,对无排卵型功血可考虑诱导排卵。顽固而严重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考虑做诊断性刮宫。不太严重的功血服用中药“人参归脾汤”、“血府逐瘀汤”亦有较好的效果。
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