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基于单元视角的“三单”设计与实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单元视角整合课程,通过“三单”的设计与实施,使原有的师生一问一答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迈进,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的反思性学习,促使课堂转型,实现学生能动学习。
  [关键词]课堂转型;单元视角;小学数学;三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30-02
  教学中存在一些现象:单元学习碎片化,教师过于精讲一课,没有立足单元视角整体教学,单元目标不清晰,达成情况不理想;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师生一问一答的情况较为普遍;“教一学一评”匹配度不高,没有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
  教师应立足单元视角,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从纵向与横向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科学划分课时,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一、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三单”设计
  本文中的课堂转型是指以学定教。具体是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向以学生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转变,以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
  “三单”是指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从单元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单元教学的三个步骤。第一单是基于学生学情起点的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学习;第二单是以操作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学生运用学科基本的思想与方法,主动建构加工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第三单是“教一学一评”一致的反思性能动学习,学生通过练习回顾与反思,巩固学习成效,形成新的见解。
  二、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三单”实施
  (一)单元视角下的课时内容重组
  单元课时重组就是对分布在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将“几分之一”和“分数的简单运用”进行了整合。
  (二)“三单”在课时教学中的运用
  1.第一单:基于学情起点的认知学习
  课前,教师发放预习单,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
  教师收集预习单,对学生完成预习单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再针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学生课前已经学会的知识少讲,不会的知识重点讲,并且做好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预习单完成情况,教师知道学生对分数的认读、各部分名称容易理解,对多个数量作为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理解困难,对分数与小数的探究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分数的认读与各部分名称”时,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少讲。
  [案例1]“分数的认读与各部分名称”教学片段
  (学生认读,教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会读了,那你会写吗?
  生(齐):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母2,表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写分子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学生会写分数并且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含义。
  2.第二单:基于操作活动的体验式学习
  知识的学习理解需要运用其学科思想与方法,对知识本身进行加工再创造。基于操作活动的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問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知识本质。
  [案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先出示创造单中的学习材料一。
  师:这几位同学画(折)的对吗?
  生(齐):对。
  师:他们画(折)出的图形和对应的图形相比,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呢?
  生1:因为他们都是将创造单中的图形先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
  师:对了!都是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紧接着,教师继续出示学习材料二。
  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无论是单个数量还是多个数量,都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整个教学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摒弃了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更好。
  3.第三单:基于回顾反思的评价学习
  围绕“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第三单学习,指向的是学生学习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会自省,其评价形式可以是纸笔练习,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活动。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了“玩转分数墙”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刻领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并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交流中,学生发现在使用彩条分份数时,分母是偶数的都比较好分,只要对折,所得的份数就是2的整数倍;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小,即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该实践环节结束后,教师再出示预习单,就学生课前提出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交流。由此,学生对“几分之一”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分数的来龙去脉。同时,教师简单介绍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告知学生将在三年级下册详细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基于单元视角下的“三单”教学实践研究,它们彼此联系,互不可分,层层递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指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责编:李琪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会”课堂虽难以控制,但是教师要把主导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并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论述如何让学生从“教会”到“学会”,展现“学会”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学会;教会;分数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11-03  “教会”是教师教给学
[摘 要]当下学生作业的错误种类较多,但只要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弄清出错的原因所在,就能及时对症下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帮助学生快速纠正错误。  [关键词]作业 错误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56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认知能力还正在形成当中,在理解概念、学习计算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以下的现象:老师讲课,尖子生一听便懂,中等生经过努力思考也能学会,但一些学困生却难以把握知识要领,再加上个别学困生不敢向老师请教,久而久之,便导致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确保课堂上对学生的全面兼顾,而且能有效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敢说、敢问,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
[摘 要]“拼图与周长”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怎样拼周长最短的内容。教师需要善用“放大”的艺术,让学生置身于探究的全过程,在拼图中发现奥秘,在反思中提炼方法,让探究成为整节课的核心,让数学学习往“深刻”中走。  [关键词]拼图;周长;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55-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探索、分析、综合、对比等过程中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真正习得与领悟,而不是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关键词]领悟;灌输;乘法分配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1-01  一、教学背景  
[摘 要]极限思想是小学常见的数学思想之一,蕴含于许多知识之中,但极限思想却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思想之一。在教学“圆的面积”过程中,教师应层层深入,化抽象为直观,从有限到无限,让学生逐步感知极限的存在,并充分借助可以直观化的教学工具展示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极限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极限思想;圆的面积;几何画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受到关注与重视,现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突出数学的生活化,更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只有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从而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思维素养;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以 “搭配”一课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由点及面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地开展数学思考,在探究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逻辑体系;数学思考;搭配  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按照该年龄段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编排的,难度由易到难,呈螺旋上升趋势。不仅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此,数学广角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我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广角“搭配”一课时,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
[摘 要]几何直观既是认知方式,也是基本学科技能。强化几何直观,是顺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教学几何直观时,教师要认准“感受价值”的目标,把过程表象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并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关键词]几何直观;数学学习;教学情境;教材资源;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68-02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