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2009年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小麦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国审豫选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2009年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091-02
  
  1洛麦23(国审麦2009008)
  1.1品种来源
  本品种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豫麦18为母本,淮阴96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
  1.2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6 cm左右,株型稍松散,旗叶短宽、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好。穗层整齐,穗多穗匀。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粒小、整齐饱满。对肥水敏感,后期有早衰现象。2年区试平均穗数630.0万穗/hm2,穗粒数35.5粒,千粒重39.1 g。冬季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抗倒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白粉病、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颖枯病较重。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分别为808、796 g/L,硬度指数51.0、50.4,蛋白质含量14.13%、13.66%;面粉湿面筋含量31.5%、31.3%,沉降值24.4、25.4 mL,吸水率57.4%、57.7%,稳定时间2.0、1.8 min,最大抗延阻力170、164 E.U,延伸性13.8、14.4 cm,拉伸面积34、34 cm2
  1.3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28.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5.4%;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238.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9.42%。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666.5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7.1%。
  1.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225万根/hm2左右。注意防治条锈病、颖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
  1.5国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2浚麦99-7(国审麦2009011)
  2.1品种来源
  本品种是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以98264为母本,豫麦5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
  2.2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成熟期与对照新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叶宽短、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6 cm左右,株型偏紧凑,旗叶短宽直立,干尖较明显,茎秆弹性一般。穗层整齐,穗子较大。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2年区试平均穗数619.5万穗/hm2,穗粒数36.1粒,千粒重40.0 g。冬季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较弱。抗倒性中等偏弱。较耐后期高温,熟相好[1]。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叶枯病中等偏重发生,高感条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分别为786、782 g/L,蛋白质含量14.78%、14.13%;面粉湿面筋含量32.6%、31.2%,沉降值32.9、33.3 mL,吸水率54.5%、53.3%,稳定时间2.6、2.6 min,最大抗延阻力223、216 E.U,延伸性17.0、16.8 cm,拉伸面积56、53 cm2
  2.3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107.5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4.1%;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655.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5.8%。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506.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4.9%。
  2.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180万~225万根/hm2。高水肥地注意控制播量,掌握好春季追肥浇水的时期,防止倒伏。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
  2.5国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郑育麦9987(国审麦2009012)
  3.1品种来源
  本品种是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以豫麦21和豫麦2号杂交后代为母本,豫麦5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2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2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成穗数中等。株高78 cm左右,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宽、上冲,株行间透光性好,茎秆硬。穗层整齐,穗大穗匀。穗近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光泽度好、饱满度较好。2年区试平均穗数579.0万穗/hm2,穗粒数30.7粒,千粒重51.2 g。冬季抗寒性中等,耐倒春寒能力较弱[2]。抗倒性较强。叶功能好,耐后期高温,熟相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条锈病较重。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分别为787、780 g/L,硬度指数62.0(2008年),蛋白质含量13.41%、13.42%;面粉湿面筋含量30.0%、28.9%,沉降值19.1、24.7 mL,吸水率59.1%、57.8%,稳定时间2.2、2.8 min,最大抗延阻力143、132 E.U,延伸性15.5、14.1 cm,拉伸面积33、28 cm2
  3.3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134.5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3.92%;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514.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46.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5.4%。
  3.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270万~330万根/hm2。春季适当提早进行返青期、拔节期的水肥管理。注意防治叶锈病、条锈病[3]。
  3.5国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4轮选988(国审麦2009013)
  4.1品种来源
  本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乡市中农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选育而成,为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
  4.2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2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90 cm左右,株型松散,旗叶窄长、上挺,下部郁蔽,茎秆弹性差。穗层整齐,穗大穗匀。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2年区试平均有效穗数616.5万穗/hm2,穗粒数33.7粒,千粒重43.5 g。冬季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抗倒性较差。耐旱性较好,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白粉病,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赤霉病、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感白粉病较重,叶枯病中等发生。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分别为794、792 g/L,硬度指数62.0(2008年),蛋白质含量14.31%、14.16%;面粉湿面筋含量32.2%、32.0%,沉降值32.8、31.3 mL,吸水率63.4%、63.4%,稳定时间2.0、1.9 min,最大抗延阻力192、168 E.U,延伸性16.4、17.9 cm,拉伸面积46、44 cm2
  4.3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061.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3.5%;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631.0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38.5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5.3%。
  4.4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180万~225万根/hm2。高水肥地注意控制播量,掌握好春季追肥浇水的时期,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
  4.5国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5参考文献
  [1] 王怀苹.国审小麦品种浚麦99-7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0(4):60-61.
  [2] 李奎亮,韩昆仑,郭春燕.郑育麦9987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8(2):76.
  [3] 王学峰,王俊兴,杨富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9):21-22.
  [4] 王现举,任建平.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7):39.
其他文献
摘要 示范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50栋,均为种植辣椒2年以上的钢竹结构的拱棚(40 m×5 m),涉及16户农户。严格按照使用玉米秸秆60 t/hm2、菌种150 kg/hm2等要求进行,每栋拱棚所用秸秆量约为1.2 t、专用微生物菌种用量3.0 kg;示范拱棚前茬为辣椒,分别施农家肥、磷酸二铵、尿素2 t/棚、15 kg/棚、5 kg/棚。6月20日用50%甲霉灵800倍液喷雾,分别于6月
介绍了甲壳素酶催化水解低分子量的甲壳胺的方法,讨论了温度、pH值、酶浓度及底物浓度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项能力的基础,语文学科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因而小学语文中的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以后的学习锦上添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
总结了旱砂田地膜双覆盖西瓜集雨调温穴播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内容,以期为推广该技术提供指导。
逻辑思维不仅是数学课堂的重要训练内容,也是初中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能力。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基础知识型人才,而且需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都需要一定的逻辑
详细介绍基于医护患一体的急诊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具体实现等方面,指出该系统有助于缩短急救患者救治时间,实现诊疗流程精细化管理,为医院质控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的 探讨减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疼痛和晨僵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58例RA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风湿免疫科常规护理,结合手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58例RA患者辅以手腕关节功能操锻炼后,手腕关节疼痛减轻,晨僵时间缩短.结论 RA患者结合手腕关节功能操的锻炼,能减轻手腕关节疼痛,缩短晨僵时间,患者实施方便可行,改善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安宝在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安宝与硫酸镁治疗晚期流产和早产,观察安宝与硫酸镁抑制宫缩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 应用安宝治疗晚期流产和早产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晚期流产和早产患者应用安宝治疗,与硫酸镁比较,对延长妊娠时间及患者的妊娠结局差异有显著性.对硫酸镁治疗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时,改用安宝仍有明显延长妊娠时间的作用,且患者
分析基层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阐述一体化病案管理系统设计原理、方法和具体功能,指出该系统应用能够实现病案信息智能检索和快速查阅,有利于病案信息安全和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