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体(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2例大肠癌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pAK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89/112)和47.3 %(53/112),与在大肠癌旁组织和腺瘤组织pAKT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KT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的阳性表达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AKT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pAKT和PTEN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提示阻断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对大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亚型中的染色体核型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1例原发性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比较各亚型中的染色体核型分布特点、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白血病转化率及死亡率等,并比较其在汉族与维吾尔族MDS患者中有无民族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5.0%(83/151),其中简单异常占53.0%(44/83),复杂异常占47.0%(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行B型超声检查,肿瘤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锯齿状强回声,内部呈不均质或均质的低回声,肿瘤形状不规则,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膀胱壁肌层完整.4例术前行CT检查发现膀胱内不规则软组织肿物,未见明显穿过肌层影像表现,提示膀胱肿瘤.3
目的 探讨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卵巢癌组织标本33例,其中浆液性癌20例,子宫内膜样癌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53、ER、PR的表达.结果 p53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80.0%(16/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38.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7
目的 分析胃腺癌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探讨Twist的表达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0例胃腺癌标本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Twist及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E-cad)、神经钙黏素(N-cad)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Twis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E-cad及N-cad表达的相关性.结
新辅助治疗以提高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并改善患者预后为基本目的,是肺癌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 评估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经病理确诊食管鳞状细胞癌80例,接受多西紫杉醇135~ 175 mg/m2第1天,顺铂40 mg/m2第2、3天化疗,同时给予60 Gy放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个周期后分别测定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0~1)评分、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及CA199、SCC-Ag水平,并分析预后与CA199、SCC-Ag水平的关系.用Cox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组织起源及预后.方法 观察1例子宫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该例患者肿瘤边界清楚,显微镜下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排列成鱼骨样、条束状及席纹状,细胞形态较一致,部分区域细胞疏松,间质黏液样变性;部分区域细胞密集,部分区域纤维化,呈胶原化、瘢痕疙瘩样;核分裂象未见;瘤内血管丰富,管腔大小不一.
目的 检测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探讨用siRNA技术抑制其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OVCAR3、ES-2、SKOV3、HO-8910卵巢癌细胞株中MACC1的表达,合成MACC1特异性siRNA并转染OVCAR3细胞,利用RT-qPCR筛选并鉴定MACC 1基因有效沉默后
目的 对比分析CT增强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复发)的显示情况.方法 选择自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确诊为PHC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共60例.对比分析CT和DSA对TACE治疗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检出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
目的 结合胰腺导管癌(PDAC)表达谱数据、临床资料以及分析基因共表达网络,定义PDAC预后相关的基因,并挖掘其预后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Cox生存分析寻找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基因(P< 0.000 1).计算得到的相关基因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建立共表达网络,进一步寻找网络中核心模块.结果 Cox生存分析得到273个与患者的生存数据相关的候选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Pearson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