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高考如约而来,其文言文阅读完全沿用2015年高考命题思路,但试题仍然具有很好的区分度。选文中大量传主语言的出现,让文言文试题居于合适的阅读难度;而考生备考中存在的问题,让有效备考未能真正落到实处。特此,我们分析高考试题,以期从中汲取真正本质的东西,用于指导我们的文言文的有效阅读和备考。
文言文断句,关键处在于考生对动词及其地位的敏感。这种敏感在观察对比的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作用非常突出。
请观察对比2016年全国课标卷Ⅰ的断句试题中的四个选项。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观察可见,“声”“闭”“盗”“报”“藏盗”“耳”“之”“然”等八处停顿都是一样的,而其他几处则不同,到底是“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还是“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还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是我们必须判断的两个点。继而,注意动词。如“窜”是动词,其后应该有补语;“至夜户不闭”,是动词性短语,其陈述对象应该是“郑州”,而不是“他境”,所以“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断句正确。再如“亡”,是动词,意即“丢失”,那丢失什么呢?依照语境,我们认为应该是“橐中物”。而且“移书”和“诘盗”连用,是连动结构。所以“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断句正确。由此判定该题断句正确项为B。
请再观察对比2016年全国课标卷Ⅲ的断句试题中的四个选项。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观察可见,上述四个选项的不同在于两处:第①处断句正确的,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还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第②处断句正确的,是“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还是“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时,我们就需要聚焦动词,先易后难,如“进”“左迁”后跟官职(左中允、翰林学士),意识为“(被)提拔”或“晋升”。再如“降”。“降”谁?“降珪”。降到哪一级?降到“修撰”。一句话,“降珪修撰”表意相对完整。所以断句正确项应为B。
同时,对于高考重视文言常识的考查,考生需要给予正确认知的回应。因为真正懂得文化常识,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请看下列分析演示,演示材料来源于2016年全国课标卷Ⅲ。
【1】……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
傅珪,是礼部尚书,相对于其他部尚书来说,相对清闲。礼部,本不负责土地的划拨与使用,但是他似乎“好管闲事”,“揣着明白装糊涂”地给皇上进谏,结果制止了这一次的土地滥用。假如我们不懂礼部和户部分司的不同,我们能如此解读吗?
【2】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颇类似于当今的国家级某某文工团。“团长”臧贤要求将其成员编制入国家公务员(朝士),遭到傅珪的坚决反对,不知后事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团长”臧贤很张狂,肆意诋毁傅珪,一定程度则见这种势力的强大。
【3】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而文本则是“矫旨令二人致仕”,可见傅珪既不是主动辞职,也不是因为到龄离职,而是被排挤出局。假如不懂致仕本义,如何能真正理解傅珪的遭遇,如何能情动于阅读?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阅读文言文尤其要重视动词,重视含蕴文化历史常识或内涵的名词。为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力这些方面的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历练。请你参照下边教学片断自我学习课本。
【投影呈现】( 太子催发 ?)
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问题设置】
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识记加底纹汉字所含蕴的文化常识。
将加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理解加波浪线语句的内涵(怎样理解人物对话)。
给这一片段命名。
【投影呈现】( 易水送别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问题设置】
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识记加底纹汉字所含蕴的文化常识。
将加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重点感知句式特点。
分析场面描写的特点以及艺术效果。
给这一片段命名。
文言文断句,关键处在于考生对动词及其地位的敏感。这种敏感在观察对比的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作用非常突出。
请观察对比2016年全国课标卷Ⅰ的断句试题中的四个选项。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观察可见,“声”“闭”“盗”“报”“藏盗”“耳”“之”“然”等八处停顿都是一样的,而其他几处则不同,到底是“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还是“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还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是我们必须判断的两个点。继而,注意动词。如“窜”是动词,其后应该有补语;“至夜户不闭”,是动词性短语,其陈述对象应该是“郑州”,而不是“他境”,所以“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断句正确。再如“亡”,是动词,意即“丢失”,那丢失什么呢?依照语境,我们认为应该是“橐中物”。而且“移书”和“诘盗”连用,是连动结构。所以“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断句正确。由此判定该题断句正确项为B。
请再观察对比2016年全国课标卷Ⅲ的断句试题中的四个选项。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观察可见,上述四个选项的不同在于两处:第①处断句正确的,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还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第②处断句正确的,是“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还是“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时,我们就需要聚焦动词,先易后难,如“进”“左迁”后跟官职(左中允、翰林学士),意识为“(被)提拔”或“晋升”。再如“降”。“降”谁?“降珪”。降到哪一级?降到“修撰”。一句话,“降珪修撰”表意相对完整。所以断句正确项应为B。
同时,对于高考重视文言常识的考查,考生需要给予正确认知的回应。因为真正懂得文化常识,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请看下列分析演示,演示材料来源于2016年全国课标卷Ⅲ。
【1】……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
傅珪,是礼部尚书,相对于其他部尚书来说,相对清闲。礼部,本不负责土地的划拨与使用,但是他似乎“好管闲事”,“揣着明白装糊涂”地给皇上进谏,结果制止了这一次的土地滥用。假如我们不懂礼部和户部分司的不同,我们能如此解读吗?
【2】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颇类似于当今的国家级某某文工团。“团长”臧贤要求将其成员编制入国家公务员(朝士),遭到傅珪的坚决反对,不知后事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团长”臧贤很张狂,肆意诋毁傅珪,一定程度则见这种势力的强大。
【3】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而文本则是“矫旨令二人致仕”,可见傅珪既不是主动辞职,也不是因为到龄离职,而是被排挤出局。假如不懂致仕本义,如何能真正理解傅珪的遭遇,如何能情动于阅读?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阅读文言文尤其要重视动词,重视含蕴文化历史常识或内涵的名词。为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力这些方面的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历练。请你参照下边教学片断自我学习课本。
【投影呈现】( 太子催发 ?)
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问题设置】
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识记加底纹汉字所含蕴的文化常识。
将加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理解加波浪线语句的内涵(怎样理解人物对话)。
给这一片段命名。
【投影呈现】( 易水送别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问题设置】
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识记加底纹汉字所含蕴的文化常识。
将加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重点感知句式特点。
分析场面描写的特点以及艺术效果。
给这一片段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