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 鱼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末夏初,天气宜人。周六的上午,在一个天气预报App上看到钓鱼的适宜指数非常高。我坐在家里,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
  坐在河边,看着静静的浮漂,欣赏着岸边的青草绿树,静等鱼儿上钩,获得大自然的馈赠,偶尔再有意外的惊喜。想起这些,钓鱼人都会激动。
  我和很多钓鱼人一样,头一两次钓住鱼后就有瘾了。接下来置办装备、跟着学习,钓鱼水平逐步提高。
  时间长了,冷静下来想想,才觉得钓鱼这事儿水也很深。大到钓箱、鱼竿、雨伞、炮台,小到鱼饵、铅坠、鱼护、抄网,好东西无数,越购越多,总也配不齐。钓鱼的技巧更像是下象棋,学会容易下好难。钓灵还是钓钝、钓平水还是钓两目实在不好拿捏。别人不断上鱼,你那儿有口儿就是抓不住,相当急人。
  耐住性子、不急不躁,欣赏自然风光、偶尔有所收获也许是钓鱼人的境界。
  正想着,一个钓友来电话了,约好下午去钓鱼。
  傍晚,我和朋友前往洛河。這段河道水面很好,蓄了几年的橡胶坝造就了条件极好的平湖,自然是钓鱼人的理想钓场。
  选定一处主河道,找好一个位置,自认为非常理想,离水面二三十厘米适合取水,地面平整好放吊椅。我不愿用钓箱,坐时间长了腿不舒服。放好东西,准备支摊。
  我看到右边坐着一个大哥,脸上和胳膊上都晒得黑黑的,不过看上去很健壮。他的装备很一般,甚至说不上叫装备:一根竿支在那里,下面连炮台也没有,就一根小树杈插在水里,上面的枝丫架着鱼竿;鱼竿的把手处挂着一串钥匙,使竿子保持着平衡。大哥坐着一个小马扎,身边放着一个编织袋。他边抽烟边钓鱼,配着青草绿水,像是一幅水墨画。
  我说:“大哥,咋样?”
  大哥:“还没钓住呢。”
  “来多长时间了?”
  “一个小时。”
  大哥像是附近农村的人,我心想着绝对不敢小看人家,说不定还是一个高手呢。我曾经在一个小水塘里钓鱼,拿着几百元的竿子一条不上,附近农村的老乡用十几块钱的鱼竿钓到一条接着一条,不服不行。
  在我支摊的过程中,那位大哥几次转头看我,像是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直到我准备开钓时,他说话了:“你干啥哩?”
  “钓鱼哩!”我惊了一下,这叫什么话。
  “这位置你钓过没有?”他像是训人的样子。我想着,坐在这里,是不是耽误他的事了。
  “我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我应付着。
  他起腔了:“你咋钓哩?那位置看着怪好,挂底挂死了,我伙计在那儿挂断了两副主线,我在那儿挂断了五副钩,不服你就试试。”
  “没来过,真不知道,谢谢提醒啊!”
  “你钓啥鱼哩?”
  “想钓鲫鱼。”
  “这儿是钓鲤鱼的地方,你懂不懂?钓鲫鱼得去草边,老钓家咋会连这也不清楚!”
  我心里想,这位大哥说话真难听。换地方吧,鲤鱼不好钓,一晚上也不一定能碰上一条,再说春天钓鲤鱼也不到时候,钓鲫鱼玩一会儿算了。
  换到大哥的右边,水浅了半米,离草近了,条件也差不多,重新支摊、倒杂(干零碎活儿)。钓鱼人最无奈的就是倒杂,支椅子、扎炮台、和料、支竿、调浮、找底,哪一样都马虎不得。
  倒腾半个小时,开始钓鱼。天亮着不好钓,香腥的鱼饵太招小杂鱼,白条闹得不行。
  天黑下来了,鲫鱼也有口儿了。那位大哥两个多小时钓了十几条,我钓了两条。站到人家后边看了看也学不会,没法比。他配的一点儿面料鱼饵很少用,主要用的是蚯蚓。
  坐下来继续钓,心里总想着这个大哥说话的口气。真是怪,看上去也不像个野人,说话咋这么难听?让人不舒服。
  晚上十点半,大哥开始收摊,我看着他。他提起他那不起眼的网兜式鱼护,把小白条装在塑料袋里,然后提着鱼护向我走来。我神经小紧张,瞪大了眼睛。
  只见他把剩下的鲫鱼直接倒进了我的鱼护里。他说:“鲫鱼给你吧,你们离这儿远,来一次不容易,我把白条拿回去喂猫。”
  我感到意外,忙说:“谢谢!谢谢!”
  接下来,他又掏出一个塑料袋,把近处扔的废饵料袋、饮料瓶、方便面盒等垃圾装了起来。他说了一声:“得把这些东西捎出去,扔这儿老难看。”
  [责任编辑 徐小红]
其他文献
到东寺驻村的第一天,我跟马宇去拜访了村主任老杨。老杨把一摞厚厚的材料递给马宇,说:“村里16家贫困户的资料都在这儿了,你们先熟悉熟悉。”马宇说:“资料我们晚上看,你先找人带我们转转吧。”  老杨一愣,他大概还不习惯马宇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但他还是拿起电话,喊了一个叫老孟的村干部给我们带路。老孟骑着一辆有点儿年头儿的电三轮,晃晃悠悠到了我们面前,试探着问:“你们……挤到车上?”马宇摆摆手说:“咱们步
期刊
太阳长了毛边,天空也就成了一块毛玻璃,小城恍入蜃境。  我走在清寂的街上,想着往年的腊月二十九,白雪飘飘,红燈高挂,喜气蒸腾,年味呛鼻冲肺。街上没有年味,竟有雨丝飘下,这可是辽东半岛的一条街啊!曹植《说疫气》有云:“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往常光景,每逢节日,回孩子爷爷家复州湾的客车在汽运站就会满员。我疾步北行,走了挺远才见一辆小客车。车上零零落落坐着七八个人,车子是辆似乎早该报废的破
期刊
外面密绵绵的秋雨洒在梧桐树阔大的叶片上,又汇成小水流啪啪嗒嗒地落在下面交互的青郁郁的叶片上。在明亮的大红提灯照射下,空中仿佛闪着银毫晃动着亮波,薄寒微凉的气息填塞了整个暖香阁。暖香阁里一点儿也不暖,菊代子趴在栏杆上,看对面街巷上那个依靠在梧桐树下的男人很长时间了。从上向下斜斜看去,男人静静地坐在那儿,用一顶斗笠遮着面孔,怀里抱着一把武士刀。  男子一直箕坐在那儿,黄昏都降临了,细雨也霏霏许久了,他
期刊
原定于七点半的演出被临时取消了。  维克多端起不锈钢酒壶里的热身酒,放到嘴边,使劲儿闻闻,他钟情的那股浓郁清冽的香气,怎么嗅也嗅不到了。  想了五分钟,除了去剧院演出,他暂时想不到还能怎样合法、合乎道德地表演他最享受的那一幕:伸懒腰。  他起身裹上大衣,将酒壶揣进大衣口袋,走出化妆间。清洁工正在门口打扫干净的走廊,走廊尽头,一个电工在装摄像头。  他下意识地耸耸肩,七点半了,原本这双肩膀就要开始伸
期刊
小风一吹,韩老六酒劲儿上了头,晕乎乎的很是受用。在家里憋了几天,儿子韩志坚跟看管犯人似的,让韩老六手心痒得能长出草来。趁今天儿子去考驾照,韩老六赶忙溜出来,到镇上搓两把过过瘾。  刚到村头,背后冷不丁一声叫:“爹!”韩老六一哆嗦,回过头,可不正是儿子吗?  “你……你不是去考驾照了吗?”韩老六一头雾水。  “不考了!”韩志坚气急败坏。  “为啥?”  “还不是因为你!”韩志坚翻给他一个白眼,“你这
期刊
时间:现代,深秋  地点:西北城乡结合地区  人物:王磊:男,25岁,环保局执法队长  云朵:女,23岁,共青团干部  老张:男,81岁,云朵爷爷  兰梅:女,54岁,王磊的母亲、副区长妻子  妮娜:女,25岁,王磊发小,省台记者  张辉:男,35岁,云朵哥哥  江林:男,25岁,官二代,父亲被“双规”  孟浩、李轩:王磊的同事  第一场  启幕  时间:深秋,中午  场景:王磊家  室外雾霾沉沉
期刊
有人自幼捕蛇,曾经被毒蛇咬伤,幸亏师傅及时采取措施,才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及至成年,师傅既逝,他就成了方圆百里的捕蛇王,且娶了村里的一个美女。他一般不出门,要么一去就是数日,且必然凯旋——往往会提两袋子的蛇回来,且都是眼镜王蛇、烙铁头蛇、五步蛇、银环蛇之类的毒蛇和五斤以上的大蛇,因为普通蛇和太小的蛇进入不了他的视线,捕小蛇有损他的尊严。因此,南岭一带的大山深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以往,他捕的蛇都
期刊
“平生,醒醒啦。”爷爷轻声喊。  平生睡得很熟,爷爷摇摇他,平生还没有醒。爷爷把他从被窝里抱出来,5岁小男孩的小脑袋耷在爷爷肩膀上。平生无意识地搂着爷爷的脖子,哼哼两下,张了一半的眼皮又合上,手也松开。  “平生,太婆要走了。”爷爷拍平生的背,大概是怕吓到孩子,声音依旧是平静的,“太婆想看看你。”  爷爷踩着廊檐下的雨水,抱紧平生往太婆屋子那边走。他坐到太婆床边,把平生放下:“妈,平生来啦!”  
期刊
当夜色笼罩着外边的世界,穴居人空闲下来围火坐定时,小说便诞生了。他因为恐惧而颤抖或者因为胜利而踌躇满志,于是用语言重现了狩猎的过程;他详细叙说了部落的历史;他讲述了英雄及机灵的人们的事迹;他说到一些令人惊奇的事物;他竭力虚构幻想,用神话来解释世界与命运;他在改编为故事的幻想中大大夸赞了自己。在高度发展的现代世界,穴居人炉边故事中的组成部分有许多都已经成为我们推论和研究的学科了——例如,历史学、文学
期刊
石湾,鄂西北靠近南河的一个小镇,茶楼酒肆俱全,人称“微汉口”。  石灣从地图上看像把茶壶,偏巧,也产壶。虽人口不过五千,制壶的竟有三十多家。最有名的数屈旺家,生产的壶人人叫绝。  绝之处有二。一是泥料,腻而不滑,黏而不润,颜色独特,红中显紫,紫中点黑。烧成的壶,壶腹上都有一嘟噜被紫黑两色围绕的红点儿,恰似开镰季节风中摇摆的高粱穗儿,当地称之为“穗儿红”。  二是壶的款式。壶中套壶,像俄罗斯套娃,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