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还有人在妖魔化兴趣班?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我和女儿kiki遇到了许久不见的邻居,邻居家的宝贝小时候经常跟kiki一起玩,如今马上要上二年级了。kiki 的小伙伴原本是个挺结实的小姑娘,个头挺高,大半年没见,似乎瘦了很多。
  原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伙伴就每天坚持放学后抽两个小时去游泳。每天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周末总该歇歇了吧,并没有。周末只有半天空闲,剩下时间是各种兴趣班,英语、钢琴,还有一个书法班。
  看着两个孩子在草地上奔跑,我们一起感慨:兴趣班真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邻居说,孩子爸爸心疼,不想让女儿这么奔忙,他的原话是:“我不希望女儿连室外活动的时间都没有了!”可是邻居却坚持给女儿报了各种兴趣班,她觉得让女儿学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多学一点总是没有错的。


  说实话,每天坚持游泳两个小时,大人都很难坚持,更何况一个孩子,但邻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的并不仅仅是游泳的技巧,也并不仅仅是锻炼了身体,更是养成了一种凡事都需要坚持的习惯,这样吃苦和坚持的习惯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怎么让孩子能有遇事坚持的特性呢?陪着他一起坚持,也许是最好的示范,也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选了一个兴趣班,但他又不想学了,或者中途想要放弃了,又该怎么办?这是最常见的问题。
  闺蜜最近纠结于给女儿选一门乐器,可是,她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万一女儿学着学着不想学了,我该逼着她继续学吗?
  还有一位爸爸,一年前给4岁的儿子选择学钢琴,他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想他接触一下钢琴,我是一定不会逼着他练钢琴的,他不想学就不学。
  一年之后,钢琴买回了家,他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深坑,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小,每天坐在那练琴就像在坐牢一样,可是他却不再提当时那句:“我是不会逼他练琴的。”
  他很困惑,这钢琴,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心情,也影响到全家人的心情,真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继续学下去。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以前采访过很多年轻的钢琴家。
  跟他们聊小时候练琴的经历,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训练是不苦的,即便他们极有天分。
  他们会为了找一个匹配的好老师,每周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奔波;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看着训练,有的妈妈辞去了工作陪着他们学钢琴。
  我们当然会说,并不希望孩子成为钢琴家,就希望他们能够享受音乐的乐趣。然而乐器是极具技巧性的,不训练,不坚持,他就不能够享受乐器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一位朋友,小学的时候,被妈妈逼着去学画画。她说,当年周末,妈妈带着她们姐妹俩去少年宫学画画,当时的感觉是痛不欲生,看到别人都在外面玩,而她要学那么枯燥的素描。
  即便是她们姐妹俩万般不愿意,可是妈妈在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退让过。学了几年,随着学业越来越紧张,画画也就停止了。直到她参加工作以后,朋友有了很多空闲时间,流行彩铅的时候,她用彩铅画画,随便一晒,朋友圈点赞都点爆了。她给女儿画画,随手一画,一只大狮子惟妙惟肖。她说,现在想想,很感谢当时妈妈的坚持,让她学了几年画画,所有的绘画、设计的基础,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小时候不懂,只知道玩,等到大了才知道,那时候做的很多事情,都很有必要。
  有一个不太熟悉的工作关系的伙伴,藏在一个微信群里,平时不怎么交流。有一次,大家在讨论一个聚會,说是可以展示一下才艺。好多人都默不作声。她突然说了一句,我可以给大家拉小提琴。
  于是,大家都追着她问,她说,她学了十几年的小提琴,考级考到了十级,平时自己在家空闲的时候就会拉,但是她从事的工作跟小提琴完全无关。
  我后来单独问她,小时候练琴苦吗?
  她说练琴当然苦啊,怎么会不苦。可是,到后来也就习惯了,这就是每天的生活,一直到现在,依然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她非常喜欢有小提琴相伴的日子。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初中男生,成绩并不是特别的好,跟爸爸妈妈的关系也一般。
  从小,爸爸妈妈对他的教养方式都是放养的,他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课程就是如此,更别提兴趣班了。所以,他没有学乐器,也没有学其他的技能。
  孩子对自己的总体评价并不是很高,他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其他方面也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在一次跟父母激烈的争吵中,他质问父母:你们现在怪我什么都不好,可是你们当时为什么不对我抓紧一点?你们甚至连乐器都没有给我学一样!
  当然,这是争吵时的气话,但是这孩子的爸爸妈妈却深深地受伤了,一直以来信奉让孩子快乐成长,不逼他学乐器,不逼他提高成绩,可是到头来,孩子反而怨恨上了他们。
  我们常常会妖魔化了各种兴趣班,觉得上兴趣班就是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其实,任何学习,不管是运动,还是学科知识,还是棋类,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的,没有什么是可以轻轻松松就取得成果的。我并不赞成把孩子淹没在兴趣班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也并不赞同纯粹的快乐教育,什么都不学,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在陪伴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时候,考验的不仅仅是坚持,还有大人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必须在漫长的生活和学习中所必需掌握的技能。
  那些被逼着上各种兴趣班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是怎么样的体验?也许大多数会庆幸自己在小的时候就坚持学到了一门技能,而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自豪和快乐。
其他文献
每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做饭聊天  我的童年是在弄堂长大的,每天6点是最热闹的时候,放学的孩子们在嬉戏打闹,下班的大人们在忙着准备晚餐。但我却不能加入,因为在我们家,每天的6点,吃晚饭前的一小时,都是我和爸爸一起陪着妈妈做饭,帮妈妈打下手,顺便是一起聊天的时光。  这是我们家每天雷打不动的项目,但小孩子总是贪玩啊,看着邻居孩子们打弹珠、跳皮筋,我的心也是痒痒的。终于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其他孩子
期刊
老爹:  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是前男神推荐的。老爹说男神厉害,推荐啥剧啥书都是板上钉钉,说一不二的劲头。男神过气了,他的书也过气了,《格蕾》依然喜欢,前年暑假空出了一个月,全看《格蕾》。不是老爹说的那种追,是刷剧,一口气第一季到第八季,两百多集看过来。有一个持续缠绕我的念头,赶不走,故事人物不断抓着你,停不下来。是不是想做医生的情结在那儿,做到副主任医师的奶奶,坚决反对她唯一的孙女做医生,一边看剧
期刊
我今年上高二,终于配上了手机。这个不入流的山寨机,是我从生活费里一点儿一点儿抠出来,攒了大半年才自己买来的。抚摸着手上那个硬塑料外壳的小东西,我仿佛可以听到它的心脏在跳动。对于我来说,它简直就是拯救我脱离苦海的天使!  在拥有手机之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保守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几乎敌视一切电子产品。他们不让我看电视、不让我玩电脑,更不让我配手机。电视和电脑好歹都在家里
期刊
周二,满上海地跑着办事儿,又偏偏赶上刮风下雨。六点多回到家,嗓子哑了,眼睛也不转了。进了门,一头栽到床上,一动也不动,就想睡觉。这时候,两个小丫头片子从浴室里冲出来,头发上,滴滴答答全是水。  她俩看到我的包和鞋,知道我回家了。旋风一样跑进卧室,以跳蹦蹦床的姿态跳到我的丝棉被上,甩了我一脸水。然后一人猛扯着我的一个胳膊,此起彼伏地喊:  “妈妈,别睡觉!”  “妈妈,起床了!”  “妈妈,快睁眼睛
期刊
《中国诗词大会》一夜爆红。没看过,还没听说过?没听说过,肯定在朋友圈里刷到过!哎呦我的天儿,全民诗词热这就给烘起来了。那本压箱底很久的《唐诗三百首》终于重见天日。咦,好像还缺本宋词、元曲什么的……上网,下单!  宝贝儿,别玩ipad了,赶紧背背詩!瞧,电视上那个小姐姐,会背这么多诗,多有气质啊多么博学啊!多……  打住,打住,古诗,真的是“背”出来的吗?到底要不要背古诗?有啥好处?坏处?什么,还有
期刊
周末,老师带着我们管乐团的同学去敬老院慰问演出。  医护人员已经提前安置好老人。爷爷奶奶有的精神矍铄,有的神态安详,正静静地等待着我们。舞台虽然简陋,但同学们演出都很投入,熟悉的旋律响起来,老人们不由自主地打着拍子,轻声哼唱。温暖的氛围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轮到我和朱家正了。我们默契自如地完成了圆号演奏,赢得了阵阵掌声。望着爷爷奶奶开心的笑脸,我俩好激动啊!我们吹的圆号属于西洋乐器,为了迎合老人
期刊
语文说到底,是门“交流”的艺术  得阅读者得天下,得语文者得高考。可是,语文学习,最紧要的几个问题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八个字——听、说、读、写;感、悟、证、行。这个我称之为八字真言。“听、说、读、写”,这是四条基本途径;“感、悟、证、行”,是四个内在要素。  天下学问,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文学艺术,无非一个词——“交流”。就语文而言,当然也是如此:听与说,读与写,就是一个双向的交流;感悟
期刊
诗词大赛只不过减轻了看电视的内疚感  因一档电视节目《中国古诗词大赛》,参赛选手各种诗词信手拈来,加之其中不乏几位内外兼修的小姑娘,一下子就火了。众家长摩拳擦掌,对古诗词这个事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磨刀霍霍。  冷静!本质上这是一个否听任益智类电视节目引领文化和教育潮流的问题。我还记得八十到九十年代,中学生智力竞赛的节目很火,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大家都在办,各个学校也在选拔种子选手参赛。实际上,那只是一种百
期刊
孩子的学习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儿子才一两岁的时候,有一个冬天下大雾,儿子第一次见大雾,觉着稀奇,趴窗口看了一会儿,脱口说:庞然大“雾”哦,引得全家大笑。谁都不知道孩子是何时习得这样一个词的。  我儿子接触古诗词其实很早,当然也不是刻意的,那时候我父母年龄都大了,中午要午休一会儿才好。所以中午悠孩子睡觉这事就由我来负责。一个大男人,哼哼唧唧地唱些小曲悠孩子实在是不好意思,我就改了背诗。最初是背《短歌
期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汽车、船舶、飞机都会变形,就连我们住的房子也会变形。  这种房子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变大、变小、变高或变矮。更神奇的是,这种房子可以长出轮子,变成房车,带我们去旅行;可以变成船舶,带我们去海上钓鱼;可以长出翅膀,帶我们去蓝天翱翔。  这种房子虽然神奇,但是操作起来却非常简单。它有一个像电视机遥控器一样的控制器,控制器上有不同的模式,你想让房子怎么变,就轻轻按下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