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妻:
我一人在屋里,静极了,我在想你!我不晓得我竟是这样无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样。我什么也不能做。前回我骂一个学生为恋爱问题读书不努力,今天才知道自己也一样。亲爱的,我不怕死,只要我俩死在一起。我的心肝,我亲爱的妹妹,你在哪里?从此我再不放你离开我一天,一哥在想你,想得要死!
这是一封情书,也是一封道歉信。夫妻俩吵架了,丈夫写信给妻子认错并倾诉相思之苦,满目肉麻之词,深情厚爱尽在字里行间。
那边的妻子收到信了,但是她的气还没消,故意不予理睬,自己不写信,也不叫孩子写信。于是这边苦苦等待许久仍杳无音信的丈夫慌了神,竟然像个孩子般嗔怒起来,责备妻子和孩子不写信来:“何以此次狠心至此!”他满怀惆怅地提笔再写一封信给妻子。
贞:
近一月,未接家中一字。这是什么缘故?你难道还没有了解我的苦衷吗?我不知道这封信写给你,有用没有。如果你真是不能回心转意,我又有什么办法?现在这样久了,没有一封信来,也没有叫鹤、雕随便画几个字来。我也常想到,40岁的人,我何以这样心软。如果你马上就发信,那样我一到昆明,就可以看到你的信。不然,你就当我已经死了,以后也永远不必写信来。
妻子看到这封信后,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书呆子气的丈夫真是可爱。她之前只是同他怄气,其实早就原諒他了。她马上写信寄到昆明。
刚到昆明的丈夫看到妻子和孩子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他握着妻子的信欣喜若狂,过了许久才恢复平静,然后提笔给妻子回信。
贞:
今天接你的信,只再等一个月,我们就可见面。这次你来了,以后我当然决不再离开你,无论如何,我决不再离开你一步,你也是这样想吧?
这一封信也是满满的依恋之情,从中可见丈夫对妻子的爱有多深,他像小孩依恋母亲一样依恋着自己的妻子。而这位丈夫不是别人,正是诗人闻一多。或许很难有人想到,平时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的闻一多写起情书来竟然这般含情脉脉,深情款款。
众人都知道闻一多很爱他的妻子高孝贞,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对高孝贞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也就是先结婚,后恋爱。
1912年的春天,年轻的闻一多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之下才极不情愿地回到家乡与他的远房表妹高孝贞成亲。在外求学接受了新思想的闻一多对这门包办婚姻并不满意,但他无法违背父母的意愿,只得答应了这门亲事。
新婚的闻一多很是冷落高孝贞,不肯多看她几眼,也不与她说话,只入书房不入洞房。他还在蜜月里写了两万余字的《律诗的研究》,逢人便诉苦说:“家庭是一把铁链,捆着我的手,捆着我的脚,捆着我的喉咙,还捆着我的脑筋;我不把它摆脱了,撞碎了,我将永远没有自由!”
但不久,闻一多发现高孝贞不但温柔体贴大方贤惠,而且孝顺懂事、通情达理,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渐渐地喜欢上了她。从当初“恨得要死”,到后来“想你想得要死”,诗人不知不觉间竟坠入了爱河。
在艰苦的日子里,高孝贞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全力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和家庭。闻一多要养活一家八口,薪水总是不够用。一家人只好吃豆腐渣和白菜帮。在司家营住时,村外有一条小河,高孝贞常带着孩子下河捞点小鱼小虾。后来她开了块荒地,种上蔬菜,努力为家人改善伙食。
闻一多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喝茶、抽烟。随着物价暴涨,闻一多决心戒烟,高孝贞知道后坚决不答应。她对丈夫说:“你每天那么辛苦劳累,只有喝口茶、抽根烟这点嗜好。为什么那么苛求自己,我不同意,再困难也要把你的烟钱、茶钱省出来。”
闻一多在当时昆明的爱国民主运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许多会议和活动由他发起,许多重要文件由他执笔或审定。那时昆明没有公共汽车,私人没有电话,通知开会或为文件征集签名,都要靠步行。有时闻一多忙不过来,高孝贞就来分担,挨家挨户跑遍了同志们的家。
1946年的昆明城凶险万分,爱国民主人士危在旦夕。特务给闻一多寄来带子弹头的恐吓信,并在他们家附近布满特务,还扬言要花40万元大洋买闻一多的头,情况十分危急。中共地下组织和朋友都劝闻一多早走,学生们请他一道走,以便掩护他;美国加州大学还曾以优厚的条件请他去讲学,但是他都婉拒了。他说:我不能离开苦难的人民,昆明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做。在做出这些重大决定前,闻一多都和妻子认真商量过,高孝贞深明大义,表示坚决支持丈夫的决定。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的讲演”,痛斥特务罪行,并表明自己“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回来”和“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的信心。当天下午,闻一多在自家大门外被特务暗杀。
高孝贞继承了丈夫的遗志。1947年,她带着孩子几经周折回到北平,开展革命工作。丈夫没有做完的事,她来替他做。1948年3月,高孝贞改名高真,带着儿女,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河北省及北京市的政协委员。丈夫生前的心愿,她最终都帮他一一实现。
1983年11月,高孝贞病逝,享年81岁。1996年11月,高孝贞的骨灰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闻一多墓中,一对恩爱夫妻,最后终于同穴而眠,永生永世,永不分离。
我一人在屋里,静极了,我在想你!我不晓得我竟是这样无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样。我什么也不能做。前回我骂一个学生为恋爱问题读书不努力,今天才知道自己也一样。亲爱的,我不怕死,只要我俩死在一起。我的心肝,我亲爱的妹妹,你在哪里?从此我再不放你离开我一天,一哥在想你,想得要死!
这是一封情书,也是一封道歉信。夫妻俩吵架了,丈夫写信给妻子认错并倾诉相思之苦,满目肉麻之词,深情厚爱尽在字里行间。
那边的妻子收到信了,但是她的气还没消,故意不予理睬,自己不写信,也不叫孩子写信。于是这边苦苦等待许久仍杳无音信的丈夫慌了神,竟然像个孩子般嗔怒起来,责备妻子和孩子不写信来:“何以此次狠心至此!”他满怀惆怅地提笔再写一封信给妻子。
贞:
近一月,未接家中一字。这是什么缘故?你难道还没有了解我的苦衷吗?我不知道这封信写给你,有用没有。如果你真是不能回心转意,我又有什么办法?现在这样久了,没有一封信来,也没有叫鹤、雕随便画几个字来。我也常想到,40岁的人,我何以这样心软。如果你马上就发信,那样我一到昆明,就可以看到你的信。不然,你就当我已经死了,以后也永远不必写信来。
妻子看到这封信后,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书呆子气的丈夫真是可爱。她之前只是同他怄气,其实早就原諒他了。她马上写信寄到昆明。
刚到昆明的丈夫看到妻子和孩子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他握着妻子的信欣喜若狂,过了许久才恢复平静,然后提笔给妻子回信。
贞:
今天接你的信,只再等一个月,我们就可见面。这次你来了,以后我当然决不再离开你,无论如何,我决不再离开你一步,你也是这样想吧?
这一封信也是满满的依恋之情,从中可见丈夫对妻子的爱有多深,他像小孩依恋母亲一样依恋着自己的妻子。而这位丈夫不是别人,正是诗人闻一多。或许很难有人想到,平时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的闻一多写起情书来竟然这般含情脉脉,深情款款。
众人都知道闻一多很爱他的妻子高孝贞,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对高孝贞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也就是先结婚,后恋爱。
1912年的春天,年轻的闻一多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之下才极不情愿地回到家乡与他的远房表妹高孝贞成亲。在外求学接受了新思想的闻一多对这门包办婚姻并不满意,但他无法违背父母的意愿,只得答应了这门亲事。
新婚的闻一多很是冷落高孝贞,不肯多看她几眼,也不与她说话,只入书房不入洞房。他还在蜜月里写了两万余字的《律诗的研究》,逢人便诉苦说:“家庭是一把铁链,捆着我的手,捆着我的脚,捆着我的喉咙,还捆着我的脑筋;我不把它摆脱了,撞碎了,我将永远没有自由!”
但不久,闻一多发现高孝贞不但温柔体贴大方贤惠,而且孝顺懂事、通情达理,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渐渐地喜欢上了她。从当初“恨得要死”,到后来“想你想得要死”,诗人不知不觉间竟坠入了爱河。
在艰苦的日子里,高孝贞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全力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和家庭。闻一多要养活一家八口,薪水总是不够用。一家人只好吃豆腐渣和白菜帮。在司家营住时,村外有一条小河,高孝贞常带着孩子下河捞点小鱼小虾。后来她开了块荒地,种上蔬菜,努力为家人改善伙食。
闻一多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喝茶、抽烟。随着物价暴涨,闻一多决心戒烟,高孝贞知道后坚决不答应。她对丈夫说:“你每天那么辛苦劳累,只有喝口茶、抽根烟这点嗜好。为什么那么苛求自己,我不同意,再困难也要把你的烟钱、茶钱省出来。”
闻一多在当时昆明的爱国民主运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许多会议和活动由他发起,许多重要文件由他执笔或审定。那时昆明没有公共汽车,私人没有电话,通知开会或为文件征集签名,都要靠步行。有时闻一多忙不过来,高孝贞就来分担,挨家挨户跑遍了同志们的家。
1946年的昆明城凶险万分,爱国民主人士危在旦夕。特务给闻一多寄来带子弹头的恐吓信,并在他们家附近布满特务,还扬言要花40万元大洋买闻一多的头,情况十分危急。中共地下组织和朋友都劝闻一多早走,学生们请他一道走,以便掩护他;美国加州大学还曾以优厚的条件请他去讲学,但是他都婉拒了。他说:我不能离开苦难的人民,昆明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做。在做出这些重大决定前,闻一多都和妻子认真商量过,高孝贞深明大义,表示坚决支持丈夫的决定。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的讲演”,痛斥特务罪行,并表明自己“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回来”和“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的信心。当天下午,闻一多在自家大门外被特务暗杀。
高孝贞继承了丈夫的遗志。1947年,她带着孩子几经周折回到北平,开展革命工作。丈夫没有做完的事,她来替他做。1948年3月,高孝贞改名高真,带着儿女,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河北省及北京市的政协委员。丈夫生前的心愿,她最终都帮他一一实现。
1983年11月,高孝贞病逝,享年81岁。1996年11月,高孝贞的骨灰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闻一多墓中,一对恩爱夫妻,最后终于同穴而眠,永生永世,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