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现行WTO环境下,我国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其为高校有关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WTO;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99-01
1 建立和完善师资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1)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即:群众公认的民主推荐机制;公开透明的干部考查机制;注重公论的干部评价机制;公道择优的干部任用机制;公平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公正严明的管理监督机制。
(2)薪酬激励。要针对不同的特点和职位设计科学的薪酬体系,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位薪酬,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使分配合理拉开差距,以此稳定和吸引人才。
(3)职业激励。重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根椐职工个人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晋升道路,使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校兴我兴”、“校衰我衰”、“荣辱与共”的关系。
(4)文化激励。校园文化要体现“创业、创效、创新、创造”的高职特色,培养的学生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人为本”形成一整套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以此来凝聚人才,缴活人才。
2 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
(1)高等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新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迅速得到提高,尽快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对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科研立项与管理等的教育,使之不断进步,防止裹足不前。
(2)坚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和脱产培养相结合。从时间、资金等方面鼓励教师同国内、国外同行专家、学术权威的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中段期在职培训和长期的脱产进修提高,特别是到名牌大学,到名牌企业,到各个层面的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等。
(3)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和新教师“青、活、创”的作用。既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又鼓励新教师年轻、有活力、敢创先的闯劲。使新老教师齐头并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合作。
3 建设合适的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
高校教师也是劳动者,《劳动合同法》也保护高校教师权利。作为劳动者的教师的权利有两类,一类是个别权利,主要是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权利,另一方面是教师作为劳动者的集体的权利,主要是参加工会、集体谈判和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权利,这主要表现在高校职代会和教授委员会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劳动合同法》首先是要保护教师的个别劳动权利,但同时也要保护教师作为劳动者的集体权利。但《劳动合同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作为劳动者,必须遵守劳动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完成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教育行政部门要经过调研,然后和劳动部门一起制定符合《劳动合同法》要求的、反映大学特点的实施细则。大学与教师的劳动关系的建立,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现他们的自主性,以促进中国高校的发展。
4 合理控制把握引进教师人才和在校教师之间待遇,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
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愿意来校工作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优惠政策,给予可观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破格晋升职称、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全额资助出版博士论文等优厚待遇。与引进人才的待遇相比,校内同级别人才的待遇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对此,高校应该在师资培训方面采取有一致的政策,对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且完成学业的不仅应尽量资助学费,而且还应在学科发展上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硬条件、软环境两方面同时吸引教师回校工作,这有利于调动校内青年教师主动提高学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稳定校内骨干教师队伍。
5 坚持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1)岗位管理制度是现代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高校长远改革与发展,事关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领导,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平稳推进。要认真贯彻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坚持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科学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切实加强分类管理,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提高用人质量与效益。要把合理的岗位结构比例作为评价用人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管理体系。
(2)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精神和目标要求。要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优化结构,精干高效;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制订实施岗位管理的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要强化高等学校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妥善处理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其他几支队伍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岗位设置平稳实施, 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6 严格教师聘任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决策部门和高校人事部门应下大力气研究和完善教师评聘制度,严把教师队伍进校关,严格教师聘任,保证高校教师的基本质量。使高校教师在进校时就完成学历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学术水平。①完善和强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已经实施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可以在部分重点学科、传统学科率先实行持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应聘高校教师制度,然后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②制定科学可行的高校教师评聘条件。对应聘高校教师者视学校、学科专业不同在学历、学术水平、毕业学校等方面提出要求。实施上述评聘制度的前提是提高高校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增强高校教师的岗位吸引力。随着近两年脑体倒挂现象逐步消失,高校教师收入不断增加,住房、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严格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事实上,许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已经在做这项工作。
7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队伍协调发展
高校管理者必须确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发展新理念,进行学校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学校人力资源规划,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充分挖掘高校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在适当的时间和不同的岗位上获得适当的人选(包括数量、质量、层次、结构),以满足学校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内现有的人员潜力,使学校、学生、教师都得到发展。依据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促进多种形式的人才合理流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建一支现代化的高校教师队伍,按照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公开招聘,择优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学有专长的优秀出国留学人员、非师范专业的优秀人才和社会上的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至高校任教,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有“活水”注入;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学术权威、科研人员和国外大学著名学者、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进行科研合作。同时,重视开发高校名师资源,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保证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能效益的最佳化。此外,通过校际合作,互联互聘教师,实现高校教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校师资建设突出的问题是用人机制不活[N].中国教育报,2001.
[2]严诚忠.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8).
[3]王蓓颖.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04.
关键词:WTO;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99-01
1 建立和完善师资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1)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即:群众公认的民主推荐机制;公开透明的干部考查机制;注重公论的干部评价机制;公道择优的干部任用机制;公平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公正严明的管理监督机制。
(2)薪酬激励。要针对不同的特点和职位设计科学的薪酬体系,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位薪酬,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使分配合理拉开差距,以此稳定和吸引人才。
(3)职业激励。重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根椐职工个人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晋升道路,使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校兴我兴”、“校衰我衰”、“荣辱与共”的关系。
(4)文化激励。校园文化要体现“创业、创效、创新、创造”的高职特色,培养的学生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人为本”形成一整套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以此来凝聚人才,缴活人才。
2 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
(1)高等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新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迅速得到提高,尽快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对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科研立项与管理等的教育,使之不断进步,防止裹足不前。
(2)坚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和脱产培养相结合。从时间、资金等方面鼓励教师同国内、国外同行专家、学术权威的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中段期在职培训和长期的脱产进修提高,特别是到名牌大学,到名牌企业,到各个层面的企业脱产挂职锻炼等。
(3)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和新教师“青、活、创”的作用。既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又鼓励新教师年轻、有活力、敢创先的闯劲。使新老教师齐头并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合作。
3 建设合适的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
高校教师也是劳动者,《劳动合同法》也保护高校教师权利。作为劳动者的教师的权利有两类,一类是个别权利,主要是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权利,另一方面是教师作为劳动者的集体的权利,主要是参加工会、集体谈判和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权利,这主要表现在高校职代会和教授委员会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劳动合同法》首先是要保护教师的个别劳动权利,但同时也要保护教师作为劳动者的集体权利。但《劳动合同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作为劳动者,必须遵守劳动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完成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教育行政部门要经过调研,然后和劳动部门一起制定符合《劳动合同法》要求的、反映大学特点的实施细则。大学与教师的劳动关系的建立,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现他们的自主性,以促进中国高校的发展。
4 合理控制把握引进教师人才和在校教师之间待遇,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
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愿意来校工作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优惠政策,给予可观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破格晋升职称、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全额资助出版博士论文等优厚待遇。与引进人才的待遇相比,校内同级别人才的待遇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对此,高校应该在师资培训方面采取有一致的政策,对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且完成学业的不仅应尽量资助学费,而且还应在学科发展上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硬条件、软环境两方面同时吸引教师回校工作,这有利于调动校内青年教师主动提高学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稳定校内骨干教师队伍。
5 坚持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1)岗位管理制度是现代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高校长远改革与发展,事关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领导,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平稳推进。要认真贯彻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坚持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科学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切实加强分类管理,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提高用人质量与效益。要把合理的岗位结构比例作为评价用人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管理体系。
(2)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精神和目标要求。要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优化结构,精干高效;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制订实施岗位管理的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要强化高等学校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妥善处理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其他几支队伍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岗位设置平稳实施, 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6 严格教师聘任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决策部门和高校人事部门应下大力气研究和完善教师评聘制度,严把教师队伍进校关,严格教师聘任,保证高校教师的基本质量。使高校教师在进校时就完成学历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学术水平。①完善和强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已经实施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可以在部分重点学科、传统学科率先实行持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应聘高校教师制度,然后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②制定科学可行的高校教师评聘条件。对应聘高校教师者视学校、学科专业不同在学历、学术水平、毕业学校等方面提出要求。实施上述评聘制度的前提是提高高校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增强高校教师的岗位吸引力。随着近两年脑体倒挂现象逐步消失,高校教师收入不断增加,住房、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严格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事实上,许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已经在做这项工作。
7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队伍协调发展
高校管理者必须确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发展新理念,进行学校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学校人力资源规划,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充分挖掘高校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在适当的时间和不同的岗位上获得适当的人选(包括数量、质量、层次、结构),以满足学校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内现有的人员潜力,使学校、学生、教师都得到发展。依据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促进多种形式的人才合理流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建一支现代化的高校教师队伍,按照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公开招聘,择优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学有专长的优秀出国留学人员、非师范专业的优秀人才和社会上的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至高校任教,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有“活水”注入;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学术权威、科研人员和国外大学著名学者、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进行科研合作。同时,重视开发高校名师资源,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保证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能效益的最佳化。此外,通过校际合作,互联互聘教师,实现高校教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校师资建设突出的问题是用人机制不活[N].中国教育报,2001.
[2]严诚忠.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8).
[3]王蓓颖.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