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学校是网络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56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大学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老师的笔记直接变成了学生的笔记,并且都没有经过两者的大脑。”他可能从未想到过,在他逝世100多年后的2012年,被称为“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之年”,虚拟的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风暴,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通过MOOC进行学习的旋风,已经刮到了中国的大、中学生当中。通过网络,免费学习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课程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高等教育的门槛不再有。大学生可以在课余进行“补课”,中学生则可以提前进入学术的天地,“预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大学已死,大学永存。”这是2012年10月20日,《时代周刊》记者阿曼达·里普利写下的标题。在亲身体验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后,他写道,“MOOC提供者将褪去高等教育的所有浮华外衣——品牌、价格还有设施——让我们所有人记起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你知道2012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是谁,最火爆的新生公共课是哪门吗?你知道耶鲁大学那个半仙一样盘腿坐在讲台上大谈死亡哲学的大胡子老头吗?你知道即便不能坐在鼎鼎大名的常青藤院校课堂里,在家照样能够免费聆听大师的授课,理化工商文哲医史任君选择吗?
  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人们惊呼: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门锁、拆掉围墙,这是教学史上继远程函授之后又一令人激动的创举!
  麻省理工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以及财力丰厚的基金会的陆续加入,犹如水滴汇成浪花,将“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推向了正轨,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这些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趋之若鹜,大声宣称——以前爱逃课,现在爱“淘”课!
  让中学生预习: “亲身”体会美国名校课堂
  事实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正在有意识地“预习”这些网络公开课。根据果壳网近期对线上用户的一则调查,利用国外一流网络公开课进行学习的,有20%是中学生。
  孙尤杨就是从初中三年级开始接触网络公开课的。在耶鲁大学的《基础物理》课上,讲台上走来走去的桑卡教授用印度味的英语讲着物理学“冷笑话”,他突然觉得,“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
  从此,他好像从自己读书的三线城市高中“跳”了出来。“同学还在对着人教版的教材背公式,我却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学术启蒙。”
  读高一时,他又接触到了新的学习平台——Coursera。这个平台上有斯坦福大学等十几所名校的在线课程,与简单的视频提供不同的是,注册ID后,每周要按时上课,并要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家庭作业和考试并取得成绩,俨然是一所虚拟大学。在网络上,他还和其他通过Coursera学习的“同学”一起进行讨论,互相批改作业,即使是凌晨3点在论坛上提问,也会有人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及时作出解答。
  在其他同学全力以赴地准备高考,对未来的专业选择还毫无想法的时候,他已经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拥有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决定报考计算机专业。
  “与在真正的大学里拼学分和绩点相比,我在Coursera学习的动机更明确:不是为了考试或者毕业证书,而是完完全全地,从纯粹的对学习的兴趣出发。”孙尤杨说。在虚拟的大学中,他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授课内容和顺序,不用担心老师讲得太快跟不上,或者讲得太慢会打瞌睡,因为在可能会打瞌睡的时间点,视频课中的老师还会跳出来提问,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才能进入课堂的下一部分。
  给大学生补课:再也不是“一考定终身”了
  “如果没有网络公开课,我的大学生活可能就毁了。”高考失利后进入一所二本高校就读的林宇谦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麻省理工学院微积分课视频的感受:“一下子就从封闭的空间里,走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他开始像追美剧一样,追美国顶尖大学的公开课视频。刚刚上大学时,无论是高等数学课还是大学物理课的教学质量都让他非常失望,老师经常对着PPT照本宣科,教案十几年不变,上课气氛沉闷,几乎都是老师在上面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参与的程度极低。
  “有了网络公开课后,再也不是‘一考定终身’了。不是只有最顶尖的人才,才能进入最好的大学,才能拥有更有优势的学习资源。网络公开课使得更多不那么聪明,或者运气不够好的人,同样能变成顶尖的人才。我虽然高考没考好,仍然可以在斯坦福学习傅里叶变换,在麻省理工学习微积分方程和线性代数。”林宇谦渐渐对学术重燃信心,并开始系统学习国外的教材,准备考研究生。
  而在一所著名大学自然科学实验班就读的张文雯则觉得,中国的名校,教学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至于不得不通过看国外名校的公开课视频来“补课”。
  进入大学不久,怀着物理学家梦想的张文雯就惊讶地发现,大学里的物理考试还保留着最陈旧的模式,竟然还会考名词解释,计算题也可以通过对题型的熟悉和背诵公式来完成,而本应最有创造力的实验课的考核,则沦为“抄实验报告”。这样学习的结果是,“过了一个学期,考试绩点很高,会推导公式,但是学一门,忘一门,考完就全忘光了。”
  在一堂物理课上,老师在讲台上做了几个演示实验,她和同学竟然都没有看懂。后来,全寝室一起上网搜索了麻省理工的这堂课的视频,视频里的老师用着完全一样的实验道具,但其演示方法却能让人立刻明白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在北京大学大一学生胡海斌看来,国内高校的课堂和教材一样,更多地停留在苏联模式上,课本往往只是薄薄一本,“在内容上虽然很严谨,但是一翻开,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式和定理,你却完全无法理解在这些公式背后的学科本质。于是,绝大多数同学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相比较而言,欧美教材都是厚厚一大册,好几页里只有一个公式,但是描述性的语言多,比喻和例子也多,讲解过程更是有趣、形象。   在学了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课程后,胡海斌去买了本英文版的教材来看,虽然自己英文水平不高,但他觉得读起英文教材来,竟然比中文教材更加清晰易懂。
  “后大学”时代:学术其实也“性感”
  在网络调查中,一开始大部分人接触国外公开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网络公开课补充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也有不少比例的人是出于练习英语的目的。“看网络公开课的视频主要是出于辅助专业课学习的需要,”大二的小朱通过学习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博弈论》“充电”。“教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都是原汁原味的英文,对我词汇、听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准备参加托福考试的周同学把公开课视频当做语言学习的材料。
  听过几堂课后,许多人便欲罢不能,除了学习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还涉猎了许多其他专业的课程。“国外许多教授的严谨让人印象深刻,幽默的授课方式令课堂妙趣横生,绝不会像一些国内同类课程那样‘催眠’。”政管学院的刘同学毫不吝惜开对网络公开课的赞美。小呆则称“老师在讲台上就有一种‘气场’,让人想听下去”。她学习了许多公开课程,甚至还有详细的听课笔记,“系统学习之后,更是受益匪浅。”而理科男李同学更是幽默表态:“原以为人文学科神马的都是浮云。结果见识了哈佛、耶鲁的公开课——“人文精神”真的可以有,而且很好很强大。”像他们这样对网络课程的怀有热忱,并认真地浏览学习的人,被戏称为“学术粉”。
  人民大学学生徐静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触电”网上公开课:当时一名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同乡向她推荐了一段名为《死亡》的耶鲁大学哲学课视频实录文件。对西方哲学抱有兴趣的她,出于好奇打开了这段视频。画面一开始,她就被里面的大胡子老爷爷吓了一跳——这名略显瘦削的老人,正盘腿坐在一张讲台的桌面上,侃侃而谈,如同一个巫师。若不是视频的字幕和画面里学生的提问,徐静根本无法想象,那名老头儿竟然就是耶鲁大学的哲学大师卡刚教授。“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哲学大家坐而论道的感觉,如同2000多年前咱们的老子、孔子。”徐静说。
  名师的经典讲学方式让不少学生膜拜。麻省理工学院72岁的物理学教授瓦尔特勒温,为了介绍钟摆的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无关,这位身高188厘米、满头白发的教授曾躺在从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各位请看,这可是钟摆之母。”接着他在讲台上荡来荡去,然后喊道:“物理学果然不假!”教室立时爆出欢呼声,这段画面也通过网上公开课传遍全世界。
  一名北大学生在网上称:“见识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的公开课——原来,传说中的‘人文精神’确有其事,学术也能这么‘性感’。教育者传授的不单是知识,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
  而许多国内大学的教师则认为,国内外的教学方式其实并无多大区别,最大的分歧在于教育理念。教与学永远都是双方的,并非哈佛大学的人比我们的学生聪明多少,关键是它的教学理念很好,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思考。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理念。
  网络学习越来越像真正的“学习”
  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与课程难度仅限于中学水平的可汗学院公开课不同,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是,它们的课程都是完全免费的。
  聆听全球最顶级的智慧
  地球另一边的世界名校,因网络公开课程的流行而与中国年轻人近在咫尺,许多人开始热衷于在网络上搜寻各种名校公开课程。对于“网络淘课一族”来说,业余时间旅游看电影早就out了,“宅”在家里学习才是时尚。网上学习小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豆瓣资深网友“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发起的“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公开课天天上”小组,10天不到,就募集了上千成员,为了响应“早起一小时”的倡议,很多人都要在凌晨五六时起床,听完课再去上班上学。
  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情呢?有人回答:“这么好的资源,一定不能浪费啊,要学习去思考,去提升自己。”
  Coursera——名教授实时搬回家
  Coursera意为“课程的时代”,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创办,注册学生有三分之二来自海外,其中约4%来自中国。与以往过去式的在线课程不同的是,Coursera提供的198门免费课程全部是与真实课堂同步的,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它把授课教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听课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斯坦福大学的火爆课程《Machine Learning》为例,在10周的课程中,Coursera会向注册听这门课的听课者提供每周课程的多个视频,视频中不仅包括讲课内容,还有需要听课者在课下完成的作业。这些作业可不是做完就扔在一旁的,授课教授会指定自己的学生进行批改,并最终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课程结束后,听课者也要参加考试。听起来是不是如同在大学里选课、听课、考试一样呢?
  名校毕业不是梦
  在大学听完课,选课者会得到学分,而在Coursera上,听课者通过课程后会得到教授亲笔签名的课程通过证明。当然,有的课程不但可以得到教授的认可,还会得到学院乃至大学的认可,授予证明文件。在人人都迷恋名牌大学的时代,Coursera的出现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梦想。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吸引了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听课者,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最终完成了这门课,但是,没有公布的数字也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力。
  Coursera不但使得知名大学与听课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它也改变了教授的授课方式。虽然坐在台下的选课学生只有近百人,但是考虑到Coursera上成千上万双眼睛,教授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课,跟上进度。
  有人对Coursera提出了质疑:如可给作业和试卷打分、防范作弊……对于Coursera的颠覆性,这些小细节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得以解决。更重要的是,Coursera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大胆展望未来的资本———足不出户读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不再是梦想。甚至世界知名大学可以成立大学联盟,只要听课者获得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得到大学联盟颁发的学位证书。   向真正的学习迈进
  对知识的热爱也是人类的心理本能,如果没有这个心理本能,人类这个物种就不可能走出山洞,迈进信息时代。
  随着这些学习平台的出现,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校课程被“打包”翻译和引进,网络学习从课外消遣和知识补充,开始向真正的“学习”迈进。从时下流行的公开课视频主题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个趋势:最先走红的是哈佛大学法学教授桑德尔的《公正》,而现在,更多的计算机、经济学和数理基础课程都开始得到学习者的青睐,而这些内容无一例外都需要长期和系统的学习。
  Udacity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隆曾告诉自己在斯坦福的学生,如果不想听课可以在网上学,结果,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了在寝室里看视频、做习题。不可思议的是,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斯坦福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比之前的历届学生都高出了一个等级。
  不过,斯坦福的学生们并不是表现最好的。在学期结束时,在网上修读这门课程的前400名学生中,没有一个来自斯坦福。
  (浅 白)
  让所有人记起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从2011年开始,部分国内高校也开始提供网络公开课,却反响平平。“国外公开课的讲师有自己的理论,学生和老师热烈讨论。而国内的课程就是精美的PPT,老师照本宣科,同学正襟危坐,氛围僵化。没有国外课程那种思维碰撞、豁然开朗的感觉,讲课中也经常出现晦涩难懂的语言结构。”“那些视频就是从我们无聊的课堂上录的,一样的念书和读PPT,连打开都是浪费我的时间。”有许多同学都毫不掩饰自己对国内公开课的不屑。
  国外公开课的受追捧与国内高校部分公开课“门可罗雀”的对比,无疑对后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相比较而言,国外的课程是很注意互动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去思考、去争论。最精彩的课程状态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这也是目前教学文化上的差异。国内的课,内容也有很好的,但难免参与度很低。另外,目前国外是没有为了公开课而刻意安排的,MIT上传的视频公开课,都是在全校受欢迎程度排在前五名的,是平时上课的实况,教师不会刻意准备,MIT的公开课都是一个学期里陆续录成的。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都是安排好课堂内容然后去录的,这也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发挥。
  面对网络,国内高校平添了无比强劲的对手与其竞争年轻人的注意力。阿尔文·托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未来大批实体学校将慢慢消亡,只有最优秀的学校才能幸存下来。这个预言听上去似乎有些悲观,但竞争的号角显然已经吹响了。
  所以,教育者必须保证自己提供的知识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回答年轻人心中最迫切的问题,能够给他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样,它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年轻的心灵,也只有这样,它才能为社会作出无量的贡献。
  目前,一些个体的探索也开始受到青睐。2012年4月,还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研究生的童哲,在自己的宿舍录制了一部视频《阿哲的理论物理小课——熵与相变》,这个分为6段的视频获得了过万的点击率。
  硕士毕业回国后,童哲在人人网建立了一个名为“万门大学”的公共主页,在4个月里,他上传的“数学小课”和“物理小课”系列拥有了1.6万多名学生,其中有理科生,也有文科生;有高中生,也有研究生。为了备课,他搜集的资料装满了两个8T的硬盘,光是“科学”类的纯文本资料就有188G。
  “物理小课”的成功激发了童哲的兴趣,他决定放弃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博士,回到国内做了一名教师,在业余时间里,录制学习视频放到网上。原因很简单:在北大读书时,他曾因为课程体系的枯燥、丧失对物理的兴趣而苦恼,现在,他想用轻松好玩的视频,使更多的中国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物理小课’很好玩,但还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来录中文视频。”看过视频的复旦大学学生潘一建觉得,网络上虽然有很多好的国外名校公开课,但毕竟存在语言障碍,国外的教学体系和讲解方式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学生,中国的MOOC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值得期待。
  不过,不论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如何,无疑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MOOC学习者。在这些开放课程面前,高等教育褪去了所有浮华的外衣——品牌、价格还有设施。无论是哈佛的学生还是中专生,都拥有同样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让我们所有人记起教育的本质是学习。一如Coursera的负责人达芙妮·科勒所说:“教育变成了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世界上所有有能力和积极性的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技能,为自己、家人和社区追求更好的生活。也许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者乔布斯,现在就住在非洲的一个偏远的小镇上。”
  (贝 塔)
  建议
  开拓视野了解美国大学教育模式
  李虹桥 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硕士
  学知识并不是听这些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了解他们上课的氛围、同学间的讨论,教授的启发才是最重要的。不用太较真里面的内容,需要了解的是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学习他们自由思考的批判精神。
  这些网络课程毕竟不同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开阔视野。因为真正的互动学习,不仅仅是教和学,还包括读和写,即在课外阅读大量资料,写作相关论题。因此,建议大家在看网络课程的同时,最好能找到这门课程的大纲,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在学习时,也不要全盘接受教授的观点,要学会质疑。就语言学习而言,人文类的课程适合想参加托福等国外考试的学生,对词汇、听力、语感的提高都很有好处,因为教授的语言很多是直接引用学术文章,而且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你对这些学术语言记忆得更深刻。
  建议不要贪多,把一些内容反复看,有条件的话可以找到英文字幕来看。高中生可多看针对大一新生的理工类基础课程,比如物理、生物等,对SAT考试也会有所帮助。
  通过公开课融入美国教学方式
  张超 资深留学专家   对于即将或希望去美国留学的高中学生来说,公开课首先是认识上的帮助。其次,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语言能力上努力提升。
  中美教育有差别,中国教育以灌输为主,美国教育则以启发和引导为主。此外,美国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充满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准备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都能够在网上公开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高中学生应逐步适应和融入美国的这一教学方式。多看一些美国大学公开课,多在国内做一些准备工作,到美国后就能够尽快融入美国的大学学习生活。
  不贪多,不急躁,要坚持
  梁雨谷 人大商学院教授
  目前在网络上流行的公开课都是世界级的教授,讲课风格和个人魅力都是国际顶尖的。网络公开课使优秀教授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就《金融市场》、《经济学》这类专业课程的网络公开课而言,实际上课程内容不会很深,具备一定教育层次的人都能听懂,如专科以上。如果听英文原版公开课,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和相当的专业英语基础。当然,也可以作为学习英文的资料,但不要贪多,不要急躁,要坚持。
  部分名校公开课
  《博弈论》:主讲人耶鲁大学Ben Polak教授。这位高高瘦瘦的教授第一堂课就讲到了囚徒困境的衍生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里又系统介绍了有关博弈论和战略思想,比如支配思想、纳什均衡、进化稳定性等。你能如愿支配你周围的人吗?学学这门功课,很有帮助。
  《死亡学》:主讲人耶鲁大学Shelly Kagan教授。我们总有一天会死,但死亡真的就意味着结束,摆脱人世间的烦恼吗?探讨“死”是为了更好地“生”,对死亡的态度更平和、积极,你会活得更精彩。
  《音乐的各种声音》:主讲人麻省理工学院Walter Lewin教授。这位在麻省理工学院以牛顿力学课程和电磁学课程闻名的教授,会通过小提琴弦的振动、车子通过高速公路时发出的怪响,或是橡胶水管、有孔木盒发出的声音,告诉你声音产生的原理。这是一场新奇的表演,可以在工休时帮你放松神经。
  《公正》:主讲人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教授。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拓展你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ttp://webcast.berkeley.edu/
  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的课程播客和视频讲座,涵盖了哲学、人类学、物理学,统计学,同一门学科有若干个版本。
  麻省理工学院(http://ocw.mit.edu/OcwWeb/web/cou-
  rses/courses/index.htm)
  麻省理工是免费开放教育课件的先驱,在网站上提供1800门课程的课件,并提供课程与作业的PDF格式下载。《物理:经典力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和《线性代数》3门公开课最受欢迎。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http://ocw.jhsph.edu/topics.cfm)
  提供了本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华盛顿大学(http://www.cs.washington.edu/education/
  course-webs.html)
  计算机工程学是学校的传统优势,相关的几百门课程都已经被放到网上。不但本科生能找到所需要的课程,连研究生也能有所斩获。
其他文献
室外是如火的骄阳,室内有徐徐的凉风,一个个“小眼镜”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近日,暑期即将进入尾声,不少中小学生扎堆在国家图书馆写暑假作业。清凉的环境、随处可翻的学习资料以及身边随处可见的大学生“老师”,是他们选择国图的重要原因。  来自中关村中学的杨同学每天都来国图看书、写作业,“一是这里凉快,比待在家里省电;二是这里有不少的参考书,写作业时可以随时查阅,很方便。”也有的学生坦言,在国图自习的人大多
期刊
美国的高考随便你考几次,只要交钱就可以,可以在几次考试成绩里挑选最高分数寄给报考的学校。考试分数只是录取的一个方面,美国的大学不喜欢只会考试的书呆子。美国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能上大学,所以许多美国学生根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复习高考,家长也不会对孩子施加压力。  阿根廷的高考制度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阿根廷不存在统一的高考,而是各个大学自主进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科目根据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各有不同。阿
期刊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3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中,90后大学生应向阳及其所创办的公司赫然上榜。  公司研发并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智能快递终端”,解决的是物联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终端目前已在福州市小范围内投入使用,并且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应向阳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网购时出现的“网购容易收件难”的问题,由于快递送货时间不固定,通常会与收货人的时间发生冲突。“智能快递终端”便是在快递公司与收货
期刊
虽然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办公用品之一,人们已经习惯了打印机的笨重外形,不过一位名为Mugi Yamamoto的设计师似乎对现在的打印机并不满意,他发明了一款概念性的无纸盒超轻便携打印机——The Stack。  与其他厂商生产的传统打印机相比,The Stack打印机最大的创新便是取消了纸盒的设计。设计师认为纸盒是传统打印机中最笨重的部分,严重影响了打印机的便携性,而且补充纸张的过程还比较费时费
期刊
每个人心底都隐藏着许多秘密,有属于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无论生活如何忙碌,总有一个空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空间我们不愿带外人进入,只是静静地守护那唯一属于我们的天地,在难过伤心时,第一个会浮现在脑海的就是那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小地方,它裹藏着温暖,也裹藏了秘密,它总是耐心地接纳你。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当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突然跑过来对自己说:“你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我有一个秘密藏在心里很久了,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听障女孩刘轶凭优秀的GRE和托福考试成绩在网上向国外多所学校提出申请。今年4月以来,刘轶先后收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佐治亚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录取通知书。反复权衡后,她选择了特教专业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堪萨斯大学。  刘轶一路就读普通中小学,以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顺利考取江汉大学。大学期间,她经常到武汉聋校志愿服务。“我的今天能成为大家的明天吗?”看到孩子们
期刊
能读透几本书就已经足够受用——豁然开朗或者醍醐灌顶,常常不过一行字而已。  读书让人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了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者所独有。  每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自己亲自闻知的那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通过阅读,你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
期刊
通过高考作文也能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也是社会了解这一代年轻人在想些什么的一个途径。  和往年一样,高考语文科的考试刚刚结束,各地作文题就引发了网络狂欢,有人评论题目出得好坏,有人忙着把作文题编成段子,有人在微博里写起了“微作文”,并因此登上了各种媒体的娱乐版。  高考作文之所以年年都是社会热点,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高考科目中,唯有语文,特别是作文,是大众都能理解且议论的;二是如今的学生母
期刊
近日,北华大学自助图书馆正式启用,这在东北三省高校中尚属首例。自助图书馆是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自助式图书馆,是通过先进的IFRD无线射频技术,来实现24小时的自助借阅、自助还书、申办新证、查询服务等各项功能。自助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为大量读者提供了便利,是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该机器类似于ATM机,不过体积更大,每台可容纳450本图书。在人性化语音提示及友
期刊
很多人愿意为爱无所顾忌,却很少能为梦想放手一搏。  “青春”是最近大热的流行词语。从《致青春》到《中国合伙人》再到《小时代》,从没有哪一年的夏天像今年这样青春逼人,这样热血澎湃,全民都浸透在青春的鲜气儿里不能自拔,仿佛一夜间,大家都感动、励志、回顾往昔、心潮起伏,女生的小情绪,男生的大情怀,满屏都是鸡血打过量后难以自持的兴奋或者逆流成河的悲伤。  “青春”是一个如此华丽又如此忧伤的词语。作为成长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