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涨价符号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台又涨价了。
   春节临近,来自白酒经销商的消息称,茅台拟于12月23日上调出厂价,涨幅不会低于200元。近两年来,茅台涨价的回声在一次次CPI数据的峰峦中不断被震高,一些烟酒行、酒类经销商早就开始了囤酒之旅。
   一个普通的白酒品牌,却攀上了中国酒业让人仰止的绝对高度,其一举一动,撕扯着普通消费者和整个白酒业的紧张的神经。茅台被供奉成一个神话的图腾。
   我们沿着历史的通道,从贵州怀仁市坐车,沿着曲折狭窄的山路向下,再向下,来到了酒香四溢的茅台镇。这有名的13公里盘山路,自古便是川盐、川粮逆赤水河入黔的通道。盐、粮带来的经济蓬勃激活了此前偏僻小镇的白酒产量。1840年前后,茅台镇的酒开始繁荣,并顺流经此路去往四川。1951年,国家接收私人酒厂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
   与我们印象中的完美形象不同,在这一阶段,茅台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曾出现连续16年亏损的局面。而转机出现在双轨制的放开这个当年最重大的经济事件上。此后,茅台价格扶摇直上,每一轮涨价,都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时代主题无缝粘连。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茅台,茅台的价格,既是茅台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符号。
  
  第一个十年
   “如果价格不改动,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历史的跨度来看茅台涨价史,1988年是个发轫点。当年最重大的经济事件,无疑是物价双轨制被取消、物价管制放开,以及各行各业轰轰烈烈的价格闯关。这其中就包括1988年7月,国家放开13种名酒价格。现在看来,名酒价格的放开只是各行业价格闯关大潮中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但对茅台而言,这朵“小浪花”却重新奠定了其无可替代的国酒地位。
   在此之前,茅台对自身价格没有自主权。1975年,茅台产量仅200吨,500毫升53度茅台却只卖5元钱,量少价低。不仅如此,因为一切服从计划调配,1988年7月之前,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茅台。同样买不到的还有五粮液和剑南春,统称“茅五剑”。
   “茅五剑”的产量都很小,国家商业部门将其作为特供商品分配给各省的糖业烟酒公司,每个省可能分到几百箱,每箱12瓶,最后具体分到某个县时可能只有一箱。其中尤以“国酒”茅台最为稀缺,通常只供县团级以上单位。仅以1988年为例,当时通过“批条”获得的500毫升53度茅台价格是每瓶35元——13年间仅涨价30元,与今日茅台价格的狂飙突进形成鲜明对比。
   茅台的生机,始发于1988年的价格管制取消,这同时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系向市场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得益于此,茅台价格一跃升至140元。500毫升52度剑南春的价格也立即提升为36元,而其放开前价格仅为15.8元。更重要的是,市场上也能买到茅台等名酒了。茅台由此扭亏为盈。从1962到1978年,茅台曾16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400多万元。但1988年当年,茅台就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1991年则突破亿元大关。
   然而这不仅仅是茅台所代表的白酒行业价格全面上涨,按照国家物价局的《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通货膨胀明显加剧的一年。”由此引发的,是席卷全国的“抢购风”,以至于1988年这场惊骇一时的“物价闯关”最后以失利告终。国家再次挥舞“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大旗,直到2003年,我国的市场定价机制才基本形成,其间历时整整15年。
   在摸索中前行,似乎一直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主旋律。茅台涨价史就此摸索着开始。
   接下来的十年,随着经济的持续成长,民众的消费能力日渐提高,几乎所有的消费行业都呈现出兴旺蓬勃的景象。白酒规模迅速扩大,名酒价格水涨船高。1996年,500毫升53度茅台稳步上涨到340元,500毫升52度五粮液、500毫升52度剑南春分别涨到了350元和165元。
  
  在危机中变革
   “在1998年之前,我们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第一个十年的茅台,只能说是“随波逐流”,被动地跟随时代“起舞”。因此,这个在中国最穷省份之一的地方酿造出来的最昂贵饮品,其符号价值,不是取自于大自然的馈赠,而是来源于改革。
   在茅台涨价史上,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年份,第一个就是金融危机时的1998年。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各国,国内消费市场一派萧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到1997年中期,全国的工业库存产品总值超过了3万亿元,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现象,95%的工业品都是供大于求。以至于当年6月,国家经贸委、内贸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不得不联合成立了全国库存商品调剂中心,以求加速企业商品流通。
   面对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诸多之前超速发展却对风险毫无预警的著名企业,都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发生了可怕的雪崩,使得1997年成了中国企业史上一个“崩塌之年”。其中,就有曾经的央视“标王”——白酒企业山西秦池。
   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再加上行业内因秦池爆发的山西“假酒”案,让中国白酒业在1998年重重跌入深谷。
   1998年,茅台原本计划全年销售2600吨,截至当年7月31日,总共才卖出600吨。而在接下来的5年中,中国白酒年产量从1997年的历史最高峰800多万吨,锐减到2002年的380万吨,2002年全行业的净利润总额仅为32.43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3.45%。
   空前的危机之下,要么玉石俱焚,要么大胆变革。
   1998年,茅台终于真正走向了市场,其标志就是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在此之前,茅台还处于“计划加批条”的经营状态,销售渠道仍以本省的贸易公司为主,基本上不做终端。而金融风暴的挫折,让茅台开始在各地发展专卖经销商。
   市场化的反馈非常迅速。1997年到2002年,茅台销售额从6亿元猛增到25.04亿元,利润由3亿元飙升至13.78亿元。然而比起同行——1987年就成立销售公司走向市场的五粮液,茅台已经晚了整整十年。
   于是2007年,就成为茅台涨价史上第二个重要年份。
   从历史来看,五粮液名气不及茅台,但先于茅台进入市场的五粮液可以用市场手段弥补。中国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价值认知,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上世纪80年代,五粮液首次将价格涨到茅台之上。此后20多年一直在价格上领先,迅速成为中国酒业老大。
   为应对这一局势,茅台开始完全进入市场化。于是,巴拿马金奖的传说开始被神话叙事般推动。从价格上看,2003年到2006年,茅台两次跟随五粮液涨价。然而两次涨价之后的茅台,与五粮液仍有100多元的价格差距。这让很多人都认为茅台相对较低的价格与其“国酒”地位不符。
   事实上,因为产能有限,又缺少子品牌呼应,茅台实施的是“一年上价、一年上量”的稳健跟随价格策略,既享受了五粮液领涨的“牛市”,又照顾了消费者情感。当人们认为茅台价格与其“国酒”地位不符,而茅台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以资源为本的涨价将自然而然地发生。这种市场自发的涨价又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不仅不会降低需求,反而会通过价值提升将被压抑的需求释放出来。
   2006年12月28日,五粮液第三次涨价时机终于成熟。茅台终端市场价格突然发飙,20多年来首次在价格上超越五粮液。此次涨价并非茅台主动提价,而是产品供不应求引起的市场反应。当时有人估计53度飞天茅台酒价格甚至可能达到每瓶(500毫升)500元。这时候,茅台却出面对市场涨价喊停。表面上看,茅台以顾客为本,关注消费者利益。实际上,茅台已经通过价格调控,重夺高端白酒领头羊的市场地位。
   ——如果不是亚洲金融风暴的陡然爆发以及国内市场的空前萧条,像茅台这样的老牌国有企业会不会突然加速市场化改造?历史的吊诡往往在于出人意料。
  
  从资源顺境到占有生活
   他们通过占有资源,占有了全部生活。
   在最近两年的CPI主题里,茅台成为一个绝对的符号。由此前的季节性涨价演变成四季都涨价。很多企业都将“成本上涨”作为坐地起价的挡箭牌,包括五粮液在8月31日宣布上调价格时就以成本上涨压力作为涨价的两大主要理由之一。
   茅台涨价很明显和成本无关,甚至和原材料也无关。
   初来茅台镇的人绝想不到,这个窝在黔北山坳里,城区面积仅4.2平方公里,仅有2.6万人的小镇也会堵车。事实上,不仅是赤水河上那座茅台镇的老桥无法承载川流不息的人群,就连进茅台镇必经的盘山路也经常堵车。除了以量为生的小酒厂的货车之外,所堵大部分都是私家小车。
   据茅台集团工会王副主席回忆:因茅台厂股票上市那年赶上内部认购的禁令,集团一直想以变通方式补偿职工,2005年“发了一笔奖金”,许多人因此开上私家车。而这类“上市补偿”还有很多。
   的确,2006年前后,中国经济似乎不可抑制的发展冲动带来了一场资本的盛宴。而在高速成长的通道里,大型国有企业的光芒最为耀眼。它们在资源型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巩固。诸如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诸如茅台。
   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作为社交工具的白酒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都带来了高端白酒市场的崛起。茅台酒厂2010年的营业收入为116.33亿元,占去了同年贵州省财政总收入969.7亿元的12%。而截止到2011年9月20日的数据显示,包括茅台在内的13家白酒上市企业,年销售额475亿元,市值高达6150亿元,而家电板块的33家上市企业,年销售额3600亿元,市值仅1750亿元——足见资本市场对高端白酒市场的看好。
   对茅台来说,极高端市场远未饱和,其发展仍决定于自身产能。目前,茅台酒的年产量为2.2万吨,并以每年两千吨的速度扩张。贵州茅台2011年3季报显示:2011年茅台酒销量约为1.3万吨。
   另一方面,酱香型酒的特点,传统的人工酿制工艺,决定了茅台酒的生产周期至少是5年,也就决定了茅台酒无法在短期内大量生产出来。2011年市面上销售的茅台酒,便是2006年所酿制。而了解茅台的人都知道,只有在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23米的茅台镇,才能酿造出茅台酒。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
   从1951年建厂到1980年代末,媒体上不时有科学拆解茅台奥秘的新发现的消息,解析它的芳香,并试图异地生产。然而90年代以后,茅台厂方口径开始拒绝各种解秘研究。茅台奥秘成了知识产权。
   不仅如此,为保证茅台酒酿造的自然环境体系,扩大茅台酒的生产能力,当地政府主导了对茅台镇整个社会面的清理,包括赤水河的水,空气和土地、人口与产业分布。
   譬如水资源,茅台镇以上100公里的赤水河流域,两岸宽20公里的范围,都是茅台酒生产用水的专门保护范围。以茅台环保的名义,当地政府把小酒厂的环评标准进一步提高到了比较苛刻的程度,并限制所产一定为酱香酒,关闭了一批酒厂,同时以更优惠的产业园政策,吸引合格的厂搬到下游或者山里的工业园。
   2008年,茅台镇本地小酒厂数量已有300多家。但茅台酒年产值已达100亿元以上,就地方税入贡献来讲,几百家本地小酒厂加一起,也只是它的零头。2009年年底,仁怀市开始启动茅台镇的搬迁工作。按文件公开的说法,不仅是“为茅台的固有品质保持现有的生产环境”,也是“为茅台的扩张让路”。
   土地的供给——整个镇子给茅台作为生产用地,生活服务设施甚至更单调了;遵义至茅台这段高速终于修好,茅台参与投资了几个亿;酿造茅台所需红粮的种植——目前25万亩政府行政命令之下的订单,统购,将来是100万亩;水,赤水河——茅台所需要的河段全部保护起来……
   正因为此,在强势品牌和资源稀缺性、独占性等因素带动下,2007年之后,茅台终端价格几次提高仍供不应求,茅台酒“批条”在二十几年后再次紧俏。据说2011年年底,国内某些市场上53度飞天茅台终端价已经突破2000元,未来的升值空间,更是无可想象。
   也许,茅台将在资源顺境里继续它的涨价史,并进一步完全占有和控制人的生活——不仅仅是茅台镇的人,还包括对白酒、投资、收藏痴迷的人。
  
  
  编 辑 彭 靖
  E-mail:pzk@caistv.com
其他文献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概念的引入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本文分别
在伟大的经济变革中.诞生了一批杰出的中国企业家.李庆云是其中的一位。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探路者——李庆云与“环渤海”》一书。记叙了这位中国企业家在国企转轨中的创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全国双拥
房地产中超联赛?   2011年应该是房地产资本对于中国足球投入最大的一年。   先是广州恒大重金搭建的豪华之师,以升班马的身份,气势如虹地夺得中超冠军。恒大掌控广州俱乐部两年,投入资金超过7个亿。随即更有大连万达集团,时隔12年回归足球行业,并在强大的政府支持背景下,推出了一个“全面支持中国足球计划”,以5亿元人民币,拿下了3年中超联赛冠名权,并在国家队、裁判和青训等各方面有所渗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了"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从未离去,何谓归来?事实上,黄宏生已经收起了再上一线的雄心,将对创维的感情放在了更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思考上。  黄宏生回来了。六年之后。  他曾被视作中国企业界“老板被抓,企业不倒”的一个典范。当下,他仍是典范。相较于黄光裕回归国美之刀光剑影,吴长江回归雷士之明争暗斗,黄宏生回归创维,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然而回归之后,他还是创维的精神领袖吗?创维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权力分配,会否另起波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技术、业态、产业、模式、动力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简单说就是新旧动能转换。仅从高职商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来讲,必须建设新的人才培养质
尔兆新同志现任天津市河北区月牙河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任职以来.他以抓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突破口。提升教职工政治、业务素养,使月牙河小学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原本以为见陆娟很难,没想到记者一打通她的电话,她就答应接受采访。  在记者的想象里,豪门阔太应该身穿名牌,注重个人修饰,但出现在北京朝阳区一间咖啡厅的陆娟面色蜡黄,头发乱糟糟,一身黑衣让本就消瘦的她更显单薄。  整个采访过程中,陆娟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每次,她都抱歉地说是因为儿子的抚养费官司和她的离婚案子引起了媒体的兴趣,她要应付很多媒体。陆娟并不掩饰对丈夫的怨气,两眼含泪说最近3年,儿子就没见
参加市质监总队组织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程观摩交流会,感触和体会很深。规范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很值得大家推广、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