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批判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理学家胡安国曾与佛僧有过密切的往来,在佛理上有着较高的造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胡安国理学思想的形成,也为他批判佛教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起不灭心之体,方起方灭心之用”对佛教“一心开二门”思想的吸收;二是“性善不与恶对”对佛教“性无善恶”论的吸收;三是“平常即是精妙”对佛教“平常心是道”思想的吸收.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批判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本体论上批判佛教“以理为障”;心性论上批判佛教“批根拔本,殄灭人伦”;工夫论上批判佛教“不假证修而语觉地”.胡安国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批判进一步影响了胡寅、胡宏,对湖湘学派理学思想的建构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他文献
威尔逊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目标,是利用战争建构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实现美国全球扩张和称霸世界的野心.威尔逊政府不仅为美国规划了新世纪称霸世界和全球扩张的战略策略,而且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美国谋取了诸多扩张利益,事实上获得了借助战争所能获得的一切利益.威尔逊政府的理想主义外交,客观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国际社会的革新要求,达到了更好地服务美国自身利益诉求的效果.
“十三五”时期淮安市农业在稳固基础地位、“三特”产业、科技支持、绿色发展、三产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四五”时期淮安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应当明确推进淮安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十四五”时期淮安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用地保障,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策支持体系.
环境规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探究环境规制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当前环境规制的研究态势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思路.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谱系构建,对环境规制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热点分析和前沿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研究更加关注环境规制实施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特别是绿色效率的提升,而国外研究则侧重于探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环境规制演进的时序图看,后续研究应着眼于构建反映民生、经济、文化等多元化因素在内的系统性研究框架.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期.这个阶段,国家之间互相混战.屈原坚持自己的修身思想,希望国君成就德行,像尧舜那样“遵道而得路”,像禹、汤、文、武那样“循绳墨而不颇”,遵循正确的价值立场和政教伦理规范.他的这些思想与儒家精神高度一致.同时,屈原的作品继承了《诗经》的表现方法,将诗歌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他所开创的骚体与《诗经》的“风”并列称为“风骚”.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1世纪以来,江苏省现代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人均占有量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与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中的主要因子进行排名和分析,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在全国综合排名为第四,北京、上海、广东居前三名.江苏省应借助上海现代服务业对江苏省的辐射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发展领域,深度融入
基于核心素养基础理论和体育核心素养实践的多元化特征,初中体育课程培养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为:“五育并举”的课程功能,“健康第一”的目标,“承上启下”的作用.秉持核心素养的育人立场,根据初中体育课程多元化建设目标,我国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多元化建设的优化路径,应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确立紧扣课标的多元化教学目标,选择学生需要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情境教学模式,采用立足项目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师生两个层面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初中体育课程教育体系,完善各项教育指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
文学家黄振均人生偃蹇,在婚姻方面也有不幸遭遇.他有两次婚姻,先娶朱氏,时间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底.朱氏“婉而静”,“外家贫”.留守家中,聚少离多,膝下又无子女,因为“屡受讥讪”,婚后7年因“抑郁病”而卒.后娶莲修,时间在咸丰四年(1854).莲修不知何姓,但是个有文化修养的女子,跟随黄振均诗歌唱和约20年,在同治十(1871)年卒于奉贤.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形成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型冠状病毒极强的传染性,既引起了社会民众的极大恐慌,也使得各种舆论迅速传播并不断发酵.在此过程中,情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情感激励、情感表达以及情感转化等方面深入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民众情感的动态发展与演变.研究发现,随着“互动仪式链”的生成与演变,情感在“互动仪式”这一“变压器”中得到持续转化与不断加强.其中,具体“情境”、情感连带以及互动深入都推动了情感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事件中,情感动力
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仪式性文化节目如何构建国家认同”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范例.研究发现,作为一种规范化、程序化、规模化的媒介景观与视觉奇观,以精神引领为核心的仪式性文化节目通过“如约而至”的集体符号性媒介表征实践活动,构建和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环境的认知,激发着人们的群体意识,形塑着人们的政治信仰,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心智体验与心理归属.《典籍里的中国》以充满仪式化的形式和内容,聚焦于优秀中华文化典籍,让观众在沉浸式的观演体验中,通过历史记忆的询唤、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及视觉图像的多元化表征,为当代仪式
“凌/陵迟”成词于先秦,表示“衰落、平缓延伸”等,核心义素是“缓慢、渐渐”,是同义并列式复合词.其常用义不断变化,至辽宋时期成为刑律术语,表示“零割犯人致死”,其他义项逐渐消失.其意义变化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联绵词化的过程,至元明时代成为联绵词.同时,构成成分“陵、迟”的常用义、字形、构词能产性也几经变化,都对“凌/陵迟”联绵词化有重要影响.联绵词研究应重视发展过程,克服唯古论和唯今论两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