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

结论

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优化术中配合方案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流产与凝血功能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不明原因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凝血时间(aPTT,PT,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与聚集率。比较其测定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时间(aPTT,PT,TT)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与聚集率上调(P<0.05)。结论流产患者凝血血检查均显示高凝状态,采取预防性措施改善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不同血栓风险分级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德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
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是活化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Ⅱ型干扰素),是Ⅰ型辅助T细胞(Th1细胞)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胆道闭锁是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进而使肝胆系统严重受损的疾病。本文就IFN-γ在胆道闭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索儿童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a)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完成凝血功能四项及所有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门诊或住院儿童资料。结果病例70例,男44例,女26例。男:女=1.7:1。年龄3月~14岁,中位年龄2.0岁。平均aPTT(35.3±4.6)s,aPTT值与年龄与性别无相关性(P=0.381,P=0.382)。aPTT>40 s的比例在免疫性疾病组、感染性疾病组、非感染性疾病组分别为42.9%、13.3%、6.3%。FⅫ:a平均为(42.8±16.2)%,F
目的探索不同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用。方法2019年3月至12月间,15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分入课堂教学组(G1=50)、问题导向(PBL)教学组(G2=50)和计算机教学组(G3=50)。通过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测定授课前后、授课2个月及6个月后,学员们理论、技能的掌握和维持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50名大学生参与课题。其中男84名(56.0%),平均年龄(23.0±1.1)岁,有16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超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通过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饮食回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人工喂养、临床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暂停普通配方更换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4周。选择其中成功治疗病例23例,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分别提取粪便基因组,对16S rDNA特定区段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组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凝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凝血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AD、LVEDD、NT-pro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