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一、尊重个性化的自主思考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上《飞上月球》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结果有一个学生在给最后一部分加小标题时说的是:月球有很大的作用。老师说:不对。一个学生说:人类可以开发月球。老师还说:不对。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说:月球有开发价值。教师才说:对了!对了!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完全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预设、这样的期待将导致封闭。封闭必将扼杀个性,封闭必然扼杀创新。倡导个性化阅读,就应该不期待答案,从期待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有见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光。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照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待学困生要像对待那些花瓣上颤动欲坠的小露珠,稍不留心,她就会掉下来被摔得粉碎。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中来。从而张扬出个性,发展创造力。
  
  二、倡导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十足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这样做的,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他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几句,教学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共性以外,我们更要注意到学生每个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未知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如学习《九寨沟》、《动物的互惠互助》、《恐龙》、《蓝鲸》这一类课文时,教师课前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查找有关资料,参观动物园,画熊猫图、恐龙图、蓝鲸图,捏塑像等活动。在课堂上朗读、背诵课文,学生自己喜欢哪一节,就可以自由选择那一节。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三、鼓励个性化的质疑问难
  
  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i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生张扬的外在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在学习《印度洋上的生死夜》时,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最后写“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最末一句后的标点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们的认识更深了。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在这里得到发挥、发展的可能。
  
  四、激励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对科普类课文如:《水上飞机》、《海底世界》、《飞向月球》等感兴趣,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们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对故事如:《牛郎织女》、《小露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特别喜爱就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佳,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使他们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这样尊重个性、有选择性的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敏捷、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点燃个性化的表达火花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更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学习《船长》一课后,有一位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船长是个对全船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人,并且他忠于职守,身负重任。没有了他,对全船人员、对整个轮船运输公司来说是多么严重的损失啊。作为一船之长他应该考虑到这一切。”我想了一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表扬了他,其他同学也为他鼓掌。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回归数学教学本色,本色课堂也脱离不了创新,怎样才能使这两者自然结合,这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回归本色是为了追寻“有效”    1.学科本色与有效性  老师要从数学学科本色角度组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例如《圆的认识》一课,其中有很重要的数学基本元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圆形物体。教材有一句话很重要:圆与我们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哇乳膏(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130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回顾本院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关键措施,总结经验,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死亡率。方法全麻下行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72例,术中密切关注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清晰地看到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摆脱这样的状况: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接二连三发出种种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执行各种要求;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而匆匆赶,学生围着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而团团转……无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完成素质教育重任的。  基于上述状况,要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沉下去”
本文以某电厂百万等级双切圆锅炉的二次热风道的布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布置结构及特点,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平衡风道压差,均匀分配各角燃烧器风量的目的。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过去那种“粉笔 黑板”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所代替。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
[摘要]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对高职学生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问题逐渐突现出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管理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对学生行为能力和处事能力的培养,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手段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作用来实现。  [关键词]高职 学生工作 工作模式  [作者简介]王溢泽(1970-)男,河北沽源人,张家口职业技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与作者沟通的媒介。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之中承载的作者的故事、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思想,是任何一堂语文课需要面对、需要思考、需要破解的难题。由于小学生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有时较难体会,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多方位催化学生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教材内涵,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
目的观察有创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疗效及体会。方法对有创呼吸机治疗6例急性重度CO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碳氧
1病例介绍例1,女,29岁,因上腹壁肿块半年余,增大1月入院。病人半年前无诱因出现上腹壁一红色小肿块,拇指大小,无痛无痒,未予处理。近3个月逐渐增大,高出皮面,半透明状,表皮无破溃,既往体